【摘要】《新課標》實施以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各個地方和學校都在積極探索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方式方法,反思原有的傳統閱讀教學課堂。英語教師有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活動和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模式。文章就該教學模式的定義、實施策略、組織形式和課后反思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2003年,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如閱讀的詞匯量增加,特別是課外閱讀量,在高中畢業時,要求達到36萬詞以上,10年級和11年級(即高一、高二)分別達到20萬和30萬詞以上,即相當于每天要求學生讀五篇閱讀文章;對閱讀的質量也提高了,要求高中畢業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度,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征,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難句和長句,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文學作品,能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從電子讀物或網絡中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處理。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一人主導課堂,使用“滿堂灌”“填鴨式”“趕課”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課堂信息,缺乏獨立自主的思考和理解,除了考試,沒有其他學習英語的真正內在動機,更別提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交際能力,學生最多學到的是“啞巴英語”,這與我國的外語教育目標大相徑庭。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合作學習在美國的研究和應用已相當廣泛。美國教育學理論家加齊(Gage.w.)指出:“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活動。這一過程包括:①教師的觀察和認知過程;②教師的行為;③學生的觀察和學習步驟;④學生的課堂表現。”由加齊的這一理論我們可以看出,在小組合作的課堂上,學生取得了和教師相等的話語權。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表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國學者在對小組合作學習概念的理解上與西方大體相同,學者們所界定的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意思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組員相互合作,互幫互助,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的活動。裴娣娜(1999)在《發展性教學與學生主體性發展》中指出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關系,同一團體內成員之間存在的差異,以及學生參與課堂取得成功后的滿足感等所有這些方面都能夠使學生作為主體性的人在各方面得以發展和提高。龐國斌、王冬凌(2001)認為:“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小組為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彼此通過協調的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為主要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策略。”這種說法與以往的說法的區別是,這種說法指明了合作學習的活動人員涉及的范圍,這種活動所涉及的不只是單方面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也涉及教師和學生,因此,小組活動需要所涉及的人員和其他動態因素協作完成。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是目前在教育理論、實驗研究以及研究時間等方面最具影響力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的主體者進行情感交流、資源共享及思想共鳴的過程。合作學習將成為英語教師重要的課堂組織形式,但要使它發揮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賴于教師對課堂合作學習活動作更深一層的探討、嘗試和研究,以減少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低效現象,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一)合理的分組
在如何分組的問題上,有的教師僅僅讓學生自由組合,美其名曰“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其實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也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在閱讀課堂的有效實施。所以分組并不是隨機的,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①盡快熟悉所教班級學生的姓名;②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筆試、口語話題測試,由此對每個學生的英語現有水平進行高低劃分;③調查學生的愛好、性格傾向。根據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組時教師可根據以上調查得到的結果,再結合學生性別進行合理的小組分配,特別保證每組均有英語水平上中下的學生,以保證小組活動的有序進行,也保證組與組之間的公平競爭。為了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各個小組還需加強文化建設,如給自己的小組命名,選一名組長、學習進度檢查員、作業完成督促員。在分配需要匯報的任務角色時,應該多給予性格偏內向的學生,以此形成性格互補。
(二)閱讀課活動任務設計
王薔(2000)提出閱讀教學應該遵循六項原則:閱讀材料及其相應任務應該與學生英語語言水平一致;閱讀前明確布置閱讀任務;閱讀任務設計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選擇性、智力型、整體性閱讀理解能力,而不是考查學生細節理解力;閱讀任務應該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技能;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處理眼前具體的閱讀材料,還要幫助學生在未來更多閱讀中運用所學閱讀策略與技能,教師在閱讀教學初期提供足夠指導與幫助,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侈敏強等人(2009)根據理論知識及教學經驗歸納總結了八條二語閱讀教學策略:激活背景知識,培養詞匯知識,傳授閱讀技巧,提高閱讀速度,驗證閱讀策略,評估學習效果,提高閱讀動機,備選合適材料。根據以上原則,我預先針對具體的課文,設計好學生的導學案、任務活動環節,明確各種任務的不同具體要求,確保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任務的設計和選擇必須要有探索性、開放性、選擇性和一定的挑戰性。
1.段落大意掌握的小組任務設計。具體案例呈現如下:在教學必修1 unit 3 “travel journey” 的閱讀活動任務時,我設計了讓小組通過情景劇表演的方式演繹了各個段落大意的小組任務。其中有個小組介紹湄公河走向時,采用擬人手法表演各段流域,加上聲情并茂的旁白,湄公河的地理狀況介紹躍然于紙上,段落大意立體地展現在大家眼前。臺上的同學樂于表演,臺下的同學也樂于參與其中。這樣的閱讀活動任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膽量,更提高了他們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在多學科中運用英語的習慣。
2.讀與寫結合的小組任務設計。小組任務還可與語文寫作相結合,如可讓小組找出閱讀文本寫作的出彩之處,有哪些詞匯短語或者句子可以借鑒在自己的寫作中的。有了這些提示、根據,其他小組結合本單元的話題仿寫一篇短文并將原文章的出彩之處柔和進去。
在各個課文閱讀任務活動進行完之后,我設計了問卷調查,并訪談了一些學生,了解小組學習方式給他們帶來的好的和不好的變化,如小組學習方式在執行時遇到的各種問題等。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結果,我能及時發現問題,更好地反思我設計的各種閱讀活動任務。
(三)教師對小組學習和執行任務的調控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應該是主要演員、主導者,而應該是學生的指導者、促進者、激發者和學生的合作者。在分配任務后,教師應該積極深入組里,與組員適當交流,傾聽組員發言,及時了解任務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督促和指導。小組任務進行順利時,要適當地表揚肯定;出現問題時要及時指出并引導方向,但不是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而是要讓他們有所思和悟,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四)合理的評價機制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如可以把課堂內的小組任務完成的整體表現和個人在其他方面的表現結合起來,組員們形成榮辱與共的小組意識,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逐漸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班級合作小組形成一種積極融洽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新課程標準》提高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課堂要努力實現從“傳授和講解語言知識”向“培養語言能力”轉變,每位教師面臨著“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利用積極因素,采用更適合于學習者語言能力發展的課堂教學方法,較快地提高課堂效率”這樣一個關鍵問題。小組合作式學習為著手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條可能的途徑。但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有效性還需我們進一步地積極探索。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張國揚.朱亞夫.外語教育語言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劉芳.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
[4]王薔.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6]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應用[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7]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8]林立,王之江.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9]王卓,楊建云.合作學習:一種教學策略的研究[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10]劉玉靜,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11]馬廣惠.學習動機和努力程度對外語學習成績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04):37-41.
[12]陳平平,花亮.合作學習在英語閱讀中的應用:一項教學行動個案研究[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9(06):49-53.
[13]董琴葉.合作學習在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