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學生認知的主渠道,是實踐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優化教學質量,45分鐘教學時間的充分發揮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師生互動,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高效教學;措施
大家知道,教學工作涵蓋了“備、講、批、輔、考”等一系列過程,其中備課是基礎,也就是說,備課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由于初中化學知識相對簡單,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應該立足于新課程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并制訂出周密的教學計劃,指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此外,充分體現學生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這樣便于及時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體現在教案中,以便因材施教,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充分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高效學好化學的前提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說到點子上了,興趣能夠激發人的巨大潛能。只有讓學生對化學真正產生了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才能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去認識豐富多彩的化學,勇于去探索化學的奧秘。只有激發出學生學習化學的強烈愿望,才能讓學生自覺地進行研究,從而創造新知識。例如,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教師可以先做幾個實驗,如:“白紙顯字”“會跳舞的雞蛋”“燒不壞的手帕” “魔棒點燈”等一連串有趣的現象,讓學生在“觀察-驚訝-疑問”中獲得體驗,從而感受到化學世界的神秘,燃起好奇心,讓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狀況進行提問,如:顏色是怎么產生的?在醋中,為什么雞蛋會上浮后又下沉,循環往復?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認真閱讀教材內容,觀察實驗并了解其中的奧秘。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設計實驗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思維更加活躍,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并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教師要深入地了解學生,捕捉學生的興奮點,積極地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對學生的了解,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整個課堂更加自由、活躍,更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師可設計精彩的引言、科學家事跡、化學故事、化學問題辯論,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貢獻等情境。例如:在進行“元素”教學時,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讓學生產生求知欲從而引入新課,課前播放一段學生比較熟悉的“蓋中蓋”廣告,在學生既感到熟悉親切又感到好奇時,適時地提出問題:這則廣告說明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補充什么?在學生猜想后引入“元素”。這樣的教學情境更具生活化和親切感,使學生感覺化學就在身邊,為高效課堂教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高效課堂教學構建的基本要求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學生的大腦原本就像一潭平靜之水,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就如同投入其中的一粒沙石,瞬間可激起思維的浪花,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其達到最佳的思維狀態。當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而且精力也比較集中時,就是創造教學情境的好時機。比如在做微粒不斷運動的實驗時提問:是何種物質使燒杯A中的液體變成紅色的?經討論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是蒸餾水將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第二種認為大燒杯上有某種物質將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第三種則認為B燒杯中的物質揮發后進入燒杯A中,從而使酚酞溶液變成紅色。此時揭曉答案,然后引導學生去驗證。通過該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化學教學理念和方法都發生了改變,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應當在這方面多下功夫才更有實效,課堂教學活動就會變得更加活躍。
(三)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所以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過程中,應主動把學生納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參與策劃教學進程,并聽取學生評價和反思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意見,這樣就實現了課堂“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體教學。讓學生參與策劃教學進程并提出課堂教學意見,不但符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而且高度尊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從學生的角度對教學活動進行參與、評價和反思,有利于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并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加科學和有針對性的教學。總之,《新課標》對化學教學的要求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適當的課外拓展實驗增強化學實驗的趣味性
化學源于生活,因此化學趣味實驗的設置就要延伸到生活中去,若實驗僅僅局限于課本、課堂,就無法真正突出其趣味性特點。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外拓展,可以有效增強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實際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從課堂上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化學,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例如通過布置拓展實驗任務的形式,改變傳統的家庭作業模式,通過一些和生活相關聯的趣味實驗,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和思考能力,培養其學習興趣。例如,在“酸與碳酸鈣的反應”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利用家里的食醋去除水垢和軟化變硬的毛巾,通過這種實驗,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醋酸可以和水垢中的碳酸鈣發生反應,從而達到去除水垢的效果。由于實驗材料都來自于生活,學生可以從實驗中感受到化學同生活息息相關,化學知識并非抽象難懂,而是存在于生活中,對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樣不但可以令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寬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學習興趣,如此一來便打破了既定的課堂學習思維。隨著新課改向縱深方面不斷拓展,尤其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活躍。
初中化學課堂是一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充實學生理論知識的課堂,在課堂中適當地引入環保教育,既能夠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也能通過具體的實例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在具體引入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實驗教學,又要給予學生課后探索的空間,這樣才能夠充分保證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當然,初中化學教學創新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1]林秀峰,牟高琴.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S2):24-26.
[2]蘇曉.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3):75-76.
[3]王仕財.初中化學實驗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探析[J].新課程,2013(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