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綜合型人才緊缺,人們對合作精神的關注日益提升,加之初中語文對于合作精神的培育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怎樣促進合作教學法與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便成了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對合作教學法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意義展開了深入的分析,并創新性地提出了諸多對策,以更好地助力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合作教學法;初中語文教學;合作機制;融合
伴隨新課改在各中小學的進一步深入,社會對初中語文教學所提出的要求日漸提高。在此種環境下,各種新式教學法先后涌現,合作教學法便是其中之一。鑒于合作教學法與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對于初中生合作意識的增強、師生關系的融洽具有特別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如何將合作機制引入初中語文教學,為學生的成長增添新的動力便成了當下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大熱點話題。
(一)可以有效地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傳統教學環境下教師往往習慣性地選用“填鴨式”教學法,此種教學法過分注重知識的教授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教師作為知識的教授者,順理成章地被認為是教學的中心,而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根本毫無自主思考權可言。合作教學倡導教師將教學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教師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僅僅為引導作用,如此對于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凸顯是特別有幫助的。
(二)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合作教學法為學生共同學習提供了基礎與場所。通過共同學習與交流,學生的溝通能力及處理問題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學生間的關系便變得日漸融洽,教學氣氛也變得日漸和諧。由于合作教學倡導學生樹立合作理念,因此合作教學法的選用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增強。
(三)可以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
在“填鴨式”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中心地位,學生往往對教師懷有敬畏的心理。在合作教學環境下,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出現了互換,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對知識展開自主探索,進而創建了一種師生平等關系。此種關系的創建,改善了教學氣氛,也使緊張的師生關系得以緩和,為師生關系的融洽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人們在運用新事物進行日常活動時必然會經歷一個適應過程。合作教學法與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亦是如此,在此過程中,我們肯定會走一些彎路。就目前來看,合作教學法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第一,過分形式化。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在運用合作教學法時,教學氣氛往往異常活躍,形式也非常多樣化,但是教學成效并不高。引發此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這種過于形式化的教學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最終造成教學效率下降。第二,分組不恰當。絕大多數教師在實施初中語文合作教學時,總是習慣性地讓學生根據所坐位置隨意分組。在此種環境下,大部分學生便會隨意組合,且無視明晰分工的重要性,這樣必然會導致一部分學生無所事事,預期的教學目標亦無法順利實現。第三,學生參與度特別低。毋庸置疑,學生參與度的高低對合作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大部分學生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有著很強的依賴心理與從眾心理,這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是特別不利的,合作教學的效率也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充分考慮各方因素,展開科學分組
科學分組是合作教學法成功實施的最關鍵步驟。因此,教師在實施初中語文合作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對學生展開科學分組。通常情況下應按照“組內同質,組間異質”或者“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具體分組過程中,教師還應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挑選那些兼具較強組織能力及表達能力的學生充當小組長,協助自己開展活動。還要使各小組的狀態保持平衡,盡可能地縮小組間的差距。第二,教師應明晰各小組的合作任務,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應詳細記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綜合掌握各小組的合作學習狀態。
(二)恰當規劃合作教學,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
每個學生的學習經驗、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他們在合作學習中會有不一樣的表現。所以,教師應綜合各方面因素,對合作教學進行合理的規劃。在實施初中語文合作教學時,教師應對學生展開正確的引導,以切實促進其學習主動性的提升。
1.為學生間的合作構筑平臺。在實施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基礎,力求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促進其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授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時,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文章介紹的并非蘇州某一個園林的情況,而是所有園林的共有特征,所以應對園林的共性進行綜合概括;隨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教學重難點內容進行探討,充分闡述自己的看法;最后各組挑選代表進行匯報及集體評選。如此,學生間的不同看法便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同時集體討論也有助于學生認識的加深及合作思維的創建,為今后的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
2.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討論時間。新課改明確指出: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知識教授時應給予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充分的關注,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是知識的引導者。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討論及解決問題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討論,促進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主動性的提升。比方說在教授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紀念白求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集體討論體會白求恩同志所具有的高貴品質及高尚情操,并將描述白求恩高貴品質、高尚情操的語句找出來,進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總而言之,合作教學法是一種和社會發展相符的新型教學法,其對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正因為如此,身為一線初中語文教師,在實施初中語文知識教授時,給予合作教學法充分的關注,并以初中語文合作教學現狀為依據,充分考慮各方因素,展開科學分組,合理進行合作教學規劃,切實促進合作教學法與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1]李惠娟.初中語文教學運用合作學習的分析[J].科技資訊(科技教育),2017(27):176-178.
[2]宋敏.高效化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J].學周刊,2017(25):107-108.
[3]王桂林.論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J].讀與寫,2018(01):85.
[4]闕宏.合作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17(2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