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業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和調節作用。我們急需一套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成熟完善的評價體系、評價機制、評價制度以及具體的評價操作方案,從而促進小學科學學業評價的發展。文章從評價的目的性、表現性、實效性這三方面進行學業評價的探索,希望對促進小學科學學業評價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業評價;小學科學;目的性;表現形式;實效性
學業評價是指以國家的教育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恰當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徑,系統地收集學生在學科教學和自學的影響下認知行為上的變化信息和證據,并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學業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和調節作用,學校和教師都迫切希望能得到有效的指導。然而我國對評價問題長期缺乏深入研究,不僅使教師對評價、評估、課程評價、教學評價、素養評價、效果評價等基本概念產生混淆,而且造成評價理論、評價機制、評價制度等理念的嚴重落后。最近幾十年,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發展,我們探討的評價理論才剛剛起步,而傳統的考試評價制度已經有了千余年的歷史。在這種傳統的影響下,我國的教師和學生已經習慣通過外在評價來得到認可和發展,而不是靠自身內在的品質來獲取應有的一切。因此,當新評價理念如火如荼地展開時,我們覺得無所適從。我們往往是為了選拔而評價,卻忽視了學生最本質的特征——主體性。所以,我們迫切需要形成一套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成熟完善的評價體系、評價機制、評價制度以及具體的評價操作方案,從而促進小學科學學業評價的發展。以下是我對小學生科學學業評價的一些探索。
在科學教學中,除了平時的發言、實驗、實踐活動及期末試卷等一些評價,缺乏其他規范的、與科學學科緊密結合的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記錄。科學教師和學生相處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往往是模糊的、片面的,使得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效果受到局限。所以,教師更應該在評價時對評價目標、評價標準和評價內容進行準確把握。我認為,在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后,就應該在教學目標指導下,參照一定的標準,綜合學生一系列表現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評價。當然,這個評價不是簡單地給學生一個分數或者等級,而是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狀況進行適當的描述。例如經過一個單元的學習,根據學生平時幾次關鍵性的實驗活動、小組探究活動、實踐性活動或測試的評價記錄,對學生學習的總體狀況給予具體描述。
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日常學習和發展的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的點滴進步和變化,充分發揮評語的及時性和激勵性作用,給予評價和反饋,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通過建立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各個方面的資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師的要求、學生的自我評價、各次探究活動的表現、實踐活動的完成情況等。教師還要將日常評價、階段評價和期末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在期末的總成績中,日常表現和活動表現、單元測試及期末測試各占一定的比例。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和家長不再只關注期末考試,而更加注重學生的發展過程。同時要注意根據各個單元教學內容,適當地側重某一方面的評價。例如,“電”這一單元主要是實驗探究,所以應側重于學生探究活動的評價;“新的生命”這單元主要是觀察活動,所以應側重學生觀察記錄的評價;“食物”單元主要是聯系生活的實踐活動,所以應側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等。當然,其他方面的評價也不能忽視。總之,要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結合學生學習的發展過程,給予明確的、適當的評價。
科學課程強調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探究實踐,培養其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其評價與考核的內容及形式也應發生相應的改變,不能只憑一張試卷就對學生下定論,必須在學生完成真實任務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多側面、多層次的表現性評價。教師要以此作為自己評價的依據。例如,學生大膽陳述自己的觀察結果,表現了自信;學生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表現出創新能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表現出實踐能力。同時多給學生一些表現的時間和空間,為其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如《電和磁》這一課中,通電導線使小磁針發生偏轉的實驗,由于實驗現象不明顯,導線和磁針的角度要求較高,學生實驗往往不成功,這時應給學生多次實驗的時間,鼓勵他們多探究。當他們成功觀察到現象時,將極大地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對學生的評價不要以成敗論英雄,只要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設計清晰合理,認真探究,就可以從思維發展、合作交流、表達溝通、操作實踐等方面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
特別是在科學教學中,要多增加學生實驗操作的考核。如在學習《擺的快慢》一課時,學生知道了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擺幅的大小無關,而只與擺長的長短有關。這時可以讓學生設計一艘海盜船,既要考慮到船太慢不刺激,又要考慮到船太快有危險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這樣不僅考查了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關鍵是對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探索各種可能性方案,進行決策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了評價。總之,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多側面、多層次的表現性評價,以促進其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
教師都非常重視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花了很多的功夫,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學生往往更加關注激勵的形式,如給學生激勵語言、畫顆小紅星、給張榮譽卡等,對學生正確的回答給予“太棒了”“你真行”的評價,對于錯誤的回答給予“你回答的真大聲”或不予回應。激勵是評價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明確的評價目標、準確的資料收集、恰當的評價結論,最后的激勵將會是盲目或無效的。很多教師過于注意激勵的作用,造成有的學生只能聽表揚,不能聽不足,對自己盲目樂觀;有的學生對一味地激勵感到乏味,再也激不起任何興趣。所以教師要明確目標,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和資料的積累,強調對學生發展進行縱向比較,既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和進步,又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激勵不在于對學生一味地表揚和回避其弱點,而要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提高學生自我反省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客觀認識。
廣大教師應充分地、適當地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可采用即時的口頭評價、課后的談心式評價激勵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更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評價語言的措辭上要非常謹慎,讓更多的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和進步;對于成績突出的學生,對其不足給予適當的評價,防止學生產生自滿情緒。科學課上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優點設立評價項目,如實踐之星、探究之星、創新之星、合作之星等,但不過分、過多地進行評價,爭取通過評價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驗成功和學習的樂趣。
[1]劉恩.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李坤崇.學業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