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山區教育資源的限制,山區小學尚未針對特殊家庭學生制定科學的教育指導方案,無法有效引導學生的品德成長,對特殊家庭學生的未來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文章從班級成長日記入手,對促進特殊家庭學生品德成長的措施進行了研究,希望可以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班級成長日記;山區;特殊家庭;品德教育
山區特殊家庭的學生主要是雙親外出打工完全由祖輩撫養的特殊家庭學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家庭教育弱化甚至缺失的情況,學生心理敏感,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并且部分學生由于沒有接受系統的品德教育指導,造成品德成長情況不夠理想。所以針對山區特殊家庭學生的情況,新時期班主任教師在開展教學指導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班級成長日記的方式對學生的品德成長實施科學的引導,促進學生思想道德認識水平的提高,為學生的未來健康成長提供相應的保障。
通過對山區特殊家庭中的留守兒童成長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發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山區特殊留守家庭中的學生在心理和行為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一方面,從特殊教育家庭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角度進行分析,造成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存在心理問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留守兒童家庭生活中出現了親情缺失的情況,在留守兒童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自知力不足,心理穩定性差,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心理問題。同時,特殊家庭留守兒童在生活中缺少父母的關愛,因此自信心不足,部分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安全缺乏、心理焦慮的情況,逆反心理也較為嚴重,甚至出現了自閉和抑郁等心理問題,嚴重制約了留守兒童的成長,也不利于留守兒童良好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另一方面,從行為問題角度進行研究,由于山區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出現父母教育缺位的情況,因此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無法受到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在學校教育正確引導不足的情況下,極易出現行為失范的問題,如吸煙,喝酒,行為散漫等,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所以,針對山區特殊家庭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新時期教師在對留守兒童實施教育指導的過程中要結合留守兒童的成長狀態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為留守兒童的品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長時間以來,德育工作都是各級學校重點關注的內容,并且不同地區的學校對德育工作做出了相應的實踐探索,力求能夠發揮出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促進山區特殊家庭學生的健康成長。班級成長日記就是在這種教育背景下被提出并且在學生品德成長教育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的教育模式,發揮班級成長日記的作用可以促進師生溝通和交流,讓教師更為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成長狀態,并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指導。對班級成長日記的重要作用進行研究,發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用班級成長日記能夠促進師生群體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班級成長日記中可以如實記錄學生的班級生活狀態、行為表現、學習情況等,教師把握班級成長日記能夠深入分析學生的心理情況,進而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學生和諧交流,進而獲得學生的信任,保障教學效果。對于山區特殊家庭的學生而言,教師結合山區特殊家庭學生的實際情況完成班級成長日記,一方面可以借助班級成長日記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展示成長日記的方式,實現對特殊家庭學生的正確引導,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其次,班級成長日記有利于教師挖掘學生的優點,激勵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教師根據山區特殊家庭學生在班級中的成長情況完成成長日記,能夠將學生的優點和良好的行為表現及時記錄下來,并且在主題班會上和其他同學分享,讓山區特殊家庭的學生也能夠感受到認同和肯定,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激勵教育,可以逐步改善山區特殊家庭兒童自信心不足的情況,為學生品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用班級成長日記記錄學生良好品行,指引留守兒童品德成長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留守兒童的良好品行,并在口頭表揚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繼續做出這樣的行為,然后將學生的良好行為記錄到班級成長日記中,并選取特定的時間在全班學生面前朗讀,在發揮學生榜樣示范作用的同時,也使留守兒童受到深刻的品德教育,使其能夠在生活和學習中自覺規范和約束自身行為,為留守兒童的品德成長做出正確的指引。
如在一篇班級成長日記中就有如下記錄:
中午我組織學生打掃教室,同學們都積極表現,努力完成自己所分配到的任務。在挪動教室后面的宣傳板對角落進行打掃的過程中,一小堆蜘蛛紛紛爬了出來,學生們非常害怕,當我要對蜘蛛進行處理時,一個小男生走了過去,迅速使用笤帚和鏟子將蜘蛛鏟起來,倒進垃圾桶,并且系上了垃圾袋。這個學生很勇敢,能夠站出來幫助其他同學,他的名字叫王剛(化名)。
在這篇日記中,幫助學生處理蜘蛛的同學就是山區特殊家庭的學生,平時由于父母不在家,他需要幫助爺爺奶奶做很多家務,并且因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他經常調皮搗蛋,拿蜘蛛、蟲子等嚇唬其他同學,與其他同學的關系并不好。但是在記錄班級成長日記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由此忽視他的優點,而是及時發現了他這一次良好的行為并在班級日記中準確地記錄下來。在教師將日記給全班同學朗讀后,在同學們感激和欽佩的眼光下,王剛同學害羞地低下了頭。在以后的班級生活中,王剛同學一直努力融入班級中,并且不再嚇唬同學,反而發揮自己在山區生活中與大自然接觸的優勢,經常幫助同學處理一些不敢處理的事情,如幫助其他同學拿走桌子上的毛毛蟲,清掃教室中的螞蟻等,逐步養成了樂于助人的好習慣,思想品德素質也明顯提升,真正成為學生的好榜樣。可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用班級日記對學生的良好品行加以記錄,能夠對留守兒童的品德成長做出正確的指引,促進留守兒童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
(二)用班級成長日記記錄學生的良好學習態度,激勵留守兒童努力學習
在山區小學教學中,教師發現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偏低,甚至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部分學生出現了厭學心理,不僅不利于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甚至還會限制他們的品德成長。這種問題在山區特殊家庭學生的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可以使用班級成長日記記錄學生的學習態度,對山區特殊家庭學生實施有效的心理激勵,促進其學習積極性的激發。
如在一篇班級成長日記中對一個學生學會傾聽的情況進行了記錄:
今天在組織學生完成《植物媽媽有辦法》課文的學習后,我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進行檢查,在讓李麗麗(化名)同學讀課文時,我發現前排的黃凱莉(化名)同學聽得很認真,并且一邊聽一邊用手指著文字,在李麗麗完成對課文的朗讀后,我沒有急著對課文進行解說,而是說‘今天老師要表揚黃凱莉同學,她在別人朗讀時學會了傾聽,這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也是一種好的精神品質’。班級同學羨慕地看著黃凱莉同學,黃凱莉同學自己也非常開心。
在這篇班級成長日記中,黃凱莉是山區特殊家庭的學生,而其長期生活在山區,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不僅對語文學習存在抵觸心理,甚至在課堂上一般無法認真聽講,常常做出一些小動作,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而在講解《植物媽媽有辦法》的過程中,由于課文內容與山區生活更加接近,因此激發出黃凱莉的學習興趣,使其可以認真聆聽朗讀。教師在教學中及時捕捉學生這一好的行為,并在課程教學中對黃凱莉同學提出了表揚,還在班級成長日記中記錄下來,在班會中分享給其他同學。在班級成長日記的作用下,黃凱莉同學認真傾聽的興趣明顯增強,并且在后期學習過程中能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配合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學習態度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思想認識水平也明顯提高,極大促進了學生的品德成長。可見,使用班級成長日記的方式將山區特殊家庭留守學生的學習態度記錄下來,能夠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激勵,在促進學生品德成長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借助班級成長日記,能夠對山區特殊家庭學生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特殊家庭的學生也能感受到來自教師和同學的關心和愛護,進而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身思想品德素養得到明顯的提升。所以在當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山區小學教師在針對特殊家庭學生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對班級成長日記的應用,并借助班級成長日記的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正確的指引。
[1]劉海洋.秦嶺山區初中特殊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16.
[2]關婷.對特殊家庭成長的中職生的教育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 2013(25):135.
[3]何珊玲.思想品德課教育與班級管理——思想品德課課程教學與中學生道德養成[J].教師, 2017(22):104.
[4]鄭學琴.農村特殊家庭心理環境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云夢學刊, 2015(01):132-135.
[5]彭緒洛,花椰菜.聰明吳成長日記——品嘗燒玉米[J].少年時代:中高年級, 2014(01):15-17.
[6]宋振財.觀察日記寫作與學生自我生命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5(01):102-104.
[7]潘秀艷.使用成長記錄本,實現語文教學與班主任工作的雙贏[J].天津教育, 2016(0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