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數學思想是一節課的靈魂,也是課堂中的隱形線索。課堂中通過現實到數學的抽象,從現實世界到數學內部把研究對象以及對象之間的關系形成概念,使其具有一般性進而發展數學思維。
【關鍵詞】規律;符號化;數學思想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一些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基本數學思想是一節課的靈魂,也是課堂中的隱形線索。一節課往往蘊含多個數學思想,每一節課都離不開抽象、推理、建模這幾個最基本的。本課凸顯抽象思想派生出來的“符號化”及“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主要幫助孩子感悟“符號”的簡潔及“變與不變”的互相轉化。
符號,一般是某種事物的代號,采用對應的方式,把一個復雜的事物用簡便的形式表現出來。“符號化”思想就是用一種符號代替原物進行表示、交流、運算等活動的思想。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數學世界是一個符號化的世界,數學是人們進行表示、計算、推理和解決問題的工具。 “符號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義。
(一)【課堂片段一】初步感受符號表示規律
師:你能把燈籠的規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嗎?比一比,看誰又快又好!
(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展示作品,分享創作。)

生1:大小大小大小大小" " " " " " " " " " " " " " " " " " " " "文字
生2:○。○。○。○。(比文字簡潔,比畫燈籠快。)" " " " 圖形
生3:○△○△○△○△(你看懂了嗎?○代表大燈籠,△代表小燈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形
生4:√×√×√×√×(√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說給同桌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符號
生5:12121212(這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燈籠的規律?)" " " 數字
生6:ABABABAB(這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燈籠的規律?) 字母
師:這些方式都看懂了嗎?你最喜歡哪種?為什么?
小結:用圖形、符號、數字、字母等形式來表示燈籠的排列規律,更簡潔清晰。
【基于數學思想評析】“符號化”思想主要體現在初識規律的教學環節,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燈籠的規律的形式。集中交流時,孩子們出現文字、圖形、符號、數字、字母等形式。文字“大小大小”的形式最容易理解,就是將口頭表述的語言用簡化的形式書寫下來。其次是“○。○。”,也是直觀形象的方式,就是把燈籠簡化成圓圈表示,都屬于具體形象思維的形式。此處,教師不必過多解讀。真正能夠體現“符號化”思想的表達方式從“生3”開始,這是關鍵的方法。出示“○△○△”后,引導學生“你看懂了嗎?”明確“○代表大燈籠,△代表小燈籠”,用“對應”的方法初識規律,初步滲透“符號化”思想,幫助孩子們將燈籠抽象成簡潔的數學圖形,基本實現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隨后生4、生5、生6的方法都是在生3的方法的基礎上換成符號、數字、字母等形式來表示,在思維水平上沒有太大的提升,屬于鞏固運用看懂不同符號的層次。整個教學環節主要引導孩子看懂別人的表達方式,感受文字比畫燈籠方便,圖形及符號等又比文字更簡潔。
(二)【課堂片段二】引入省略號
師:如果有10組、100組燈籠,我們還這樣一直畫下去嗎?想一想,怎樣表示更方便?
生:省略號……表示一直重復下去。
師:在這里,“……”省略了什么?
生:表示后面還有許多許多這樣的一組一組。
介紹省略號:燈籠的排列規律可以一直重復下去,我們在畫圖表示時,一般只要完整地畫出兩組,后面的就可以用省略號代替。
【基于數學思想評析】當孩子們用各種符號表達出規律后,引導思考:如果有許多組燈籠一直重復下去,我們也一直畫下去嗎?孩子們經過思考,發現可以用語文課學過的省略號表示,溝通了學科間的聯系,再次感受到“符號化”的奧妙。這里的省略號有兩層含義:一是后面還有許多這樣的排列,二是所有的排列都是按照之前的規律重復下去,既可以表示有限重復,也能表示無限重復,內涵十分豐富,再次體會符號的神通廣大。
(三)【課堂片段三】對比燈籠和小朋友的規律
師:請用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快速表示出小朋友的排列規律。
師:對比兩個規律,你發現什么了?想說什么?
生:它們是一樣的。
師:你同意嗎?一起來感受一下。先看“○△○△……”,如果○代表大燈籠,△就代表小燈籠;如果○代表女生,△就代表男生;“○△○△……”既可以代表燈籠這樣一大一小的兩個一組,又可以代表小朋友一女一男的兩人一組。
師:想象一下,它還可以表示什么樣的兩個一組?
生舉例……
師:只要是兩個一組的都可以這樣表示。
【基于數學思想評析】在孩子們用學會的方式表達小朋友的排列規律后,對比發現:用“○△○△”不僅可以代表燈籠這樣的一大一小的兩個一組,也可以表示小朋友一女一男的兩個一組,再次感受符號的強大作用。之后引導孩子推廣開去:還可以表示怎樣的兩個一組?讓孩子們在創作規律中再次感受符號的廣泛代表性。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自然同其他自然科學一樣,有其內在的規律。“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而數學介于“道”與“器”之間的“形”,是最接近哲學的,數學連接著“道”和“器”,是抽象的存在,是從“器”走向“道”的必經之路,通過對“器”的認識達到“道”。中外數學家都在尋找世界的“不變”和實現“變中的不變”。以“不變”為基礎進行數學活動,在“變化”的數學世界中找到“不變”,這樣的循環往復推動著數學的發展。運用“變中抓不變”的思想方法,有利于解決錯綜復雜的問題,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根據局部把握全局等等。
【基于數學思想評析】本課中前面三個教學片段綜合體現了“變中找不變”的數學思想,恰好解釋了《“重復”的奧妙》妙在哪里?具體體現在:(1)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燈籠的排列的規律,方式不同,規律相同,如用文字、圖形、符號、數字、字母等不同形式表示相同的規律;(2)燈籠和小朋友是不同事物,而有相同的排列規律。
(一)【課堂片段四】感受其他排列規律
出示:“112112……”這是幾個一組的?它表示什么物品的排列規律?
生:小旗。
師:真是這樣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如果1代表紅色小旗,2就代表——藍色小旗。如果1代表四角形的小旗,2就代表——三角形的小旗。
師:它還可以代表誰的排列規律?
生:氣球。
師:同意嗎?一起看一下。
對比:“112112……”既可以表示小旗形狀的規律,也可以表示小旗顏色的規律,既是小旗的排列規律,也是氣球的排列規律。
【基于數學思想評析】同一組事物,同樣的規律,可以從不同角度解釋規律。如小旗的規律,可以從顏色角度表達,也可以從形狀的角度描述,體現了“變”與“不變”的融合。
(二)【課堂片段五】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規律有了全新的認識。那么不同的規律有什么共同點?
生:它們都是有規律地重復出現的。
師:它們又是怎樣重復的?你能把圖中的規律再繼續往下說一說嗎?
(1)燈籠圖:燈籠是按照“大小大小”兩個一組的規律一直重復的。
如果要再掛一組燈籠,應該怎樣掛?掛下一盞呢?再下一盞呢?
(2)小旗圖:小旗是按照“紅紅藍紅紅藍”三個一組的規律一直重復的。
考考你:第3面、第5面、第10面、第15面……怎么能又快又準地判斷?
師:第26面小旗是什么顏色的?在作業單上圈一圈,算一算吧!
生:26÷3=8(組)……2(面)
8表示有這樣完整的8組,2表示還剩2面,就是規律中的第2面,紅色。
師:也就是說,要判斷第26面小旗的顏色,我們只要看余數就可以了,無論重復完整的幾組,只要余數是相同的,小旗的顏色就是相同的。
“數學的本質是數學思想,數學的動力是數學人文,數學的基點是數學意識。”“符號化”的思想及“變中不變”的思想都是由“數學抽象的思想”派生出來的。數學教學的責任是會抽象,會推理,課堂中通過現實到數學的抽象,從現實世界到數學內部把研究對象以及對象之間的關系形成概念,使其具有一般性,進而發展數學思維。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