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琛
摘要: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生產創造的重要保障,新的會計制度隨經濟發展而更新出現,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亦面臨新方式新思維。本文著眼于新制度的變化,采用文獻分析、對比分析等研究方法,確定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管理人員業務能力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會計核算不規范等困境,明確提出加強管理人員能力,界定權責、更新固定資產核算管理方式以及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等路徑。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
2013年財政部在原有的會計制度上進行修訂,頒布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根據新制度,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指該單位所有的單位價值范圍大于一千元,且大于一年使用期限的實物資產,同時價值不達但年限滿足的大批量實務資產也視為固定資產。另外,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分類和核算等方面形式均做出調整。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造成深刻的影響,在這一制度下,事業單位必須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加以重視,并促進原有管理模式的改革,加強管理建設,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影響
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包括資產核算、采購、申報等諸多內容,而新會計制度下,企業的采購入賬、核算科目使用、績效考核等方式發生變化:基于捐贈或投資而增加的且難以用合同、發票證明原始價值的固定資產,即以同類市場價格為價值入賬;新購入的固定資產應在其預計使用年限計提基礎上計提其折扣,且不應考慮預計殘值。在核算科目上,為了反映資產折舊價值,無論是無形還是固定資產,都應增加“累計折舊”和“累計攤銷”科目。同時新制度也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范圍。新制度的施行無疑可以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質量,當然對于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主要面臨四大困境:
其一,管理意識淡薄,管理人員業務能力較弱。目前,普遍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在管理意識上比較薄弱,這就導致其不能深入地理解管理制度和新會計制度的內涵,無法更好地進行統籌管理,比如對職位更換調整時的資產移交管理不夠細致等,這為資產的安全性埋下隱患;而不具備較高業務能力的管理人員則可能會因為專業素養和知識的欠缺無法準確審核固定資產,從而造成賬目與實際價值不匹配的結果。
其二,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權責不明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固定資產的購置程序不規范,由于缺乏購置前的分析程序,導致所定制的購置計劃不夠客觀,常常因為不必要的人為考量導致隨意增減資產、重復購置等情況;第二在于未有效進行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資產缺少統一的調配和協調,也缺乏專人監管,核銷及清查工作不到位,從而造成固定資產的流失減少或閑置,利用率較低;第三,處置程序未按照相關規定予以貫徹,使得報廢資產缺乏評鑒且在未經報備的情況下被任意處置。[1]
其三,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不規范。當前大部分事業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的核算時容易忽視資產賬目價值的準確性,在賬目上一般只登記資產的原價值,而未考慮資產的損耗情況進行更新;另外,在進行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時,未將基建工程考慮在內,但維修基建工程固定資產的開支實際上也屬于固定資產核算體系的一部分,這些都會造成財務信息的虛高。
其四,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落后。網絡和科技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各個行業中作用愈加明顯,實行信息化的管理,構建信息化網絡平臺都不可避免,事業單位利用網絡構建固定資產管理相關部門聯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信息的共享和實時更新,但是目前大多數事業單位在管理固定資產時依然采用傳統的技術手段,而沒有使用先進的固定資產管理軟件,各部門的信息難以有效溝通,容易使信息滯后,進而使資產重復購置或被閑置。
二、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完善
(一)提升管理意識,提高管理人員能力
提升事業單位管理者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是完善其固定資產管理的首要步驟,只有管理者提高重視度,才能做好全面統一協調的工作,制定固定資產管理的整體計劃,凝聚各相關部門共同健全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機制。同時管理者也應該以身作則,并監督各部門工作的落實情況。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亦應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不斷學習、吸納新的管理知識,提高核算等工作的準確性。作為單位,可以聘請有經驗的學者或界內知名人士舉辦有針對性的座談會或培訓講座,并對員工進行測評和考核;還應將固定資產管理加入績效考核,并規定配套的獎懲制度,對表現優秀的員工,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責任感。
(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明確權責劃分
首先,在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設置一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并在此基礎上設置財務部門和固定資產使用部門,建立起由此三者共同合作的,以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為主的固定資產管理新模式。在工作權責的分配上,應該明晰: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由事業單位領導直接監管,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負責協調相關部門,單位固定資產統籌管理、采購管理,賬目登記等職責;財務部門則負責固定資產的核算、審批,以及其他相關的賬戶處理等工作;固定資產使用部門則負責固定資產的應用工作,并在應有期間內維護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但不能隨意處置財產,處置權歸管理部門所有。同時,財務部門和使用部門應該定期向管理部門放映工作進度和資產的利用情況。其次,事業單位應該建立會計風險控制機制,負責固定資產采購、審批等工作的風險調研和控制工作,從而降低固定資產利用的安全隱患。
(三)更新固定資產核算管理方式
固定資產核算管理方式的更新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賬務的處理,處理的項目不僅包括購入、新建、改建、擴建的固定資產,還應該包括捐贈、投資等固定資產;二是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問題,與舊制度不同,新會計制度將價值不達但年限滿足的大批量實務資產也視為固定資產,這就表示單位應該對這部分資產也進行固定資產管理,但“大批”并無明確的界定標準,對此,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加以制定,而事業單位也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明晰折舊計提的標準,尤其對非常規的固定資產應該采取適當的折舊方法,如加速折舊法等等[2];三是會計的計量基礎,與舊制度不同,新制度下的某些經濟業務或事項應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具體應由事業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加以細化。
(四)推動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事業單位應該采用現代的固定資產管理軟件對資產進行管理,并加快構建信息化網絡管理平臺,固定資產管理、財務和使用等部門應將固定資產的相關信息及時上傳信息管理平臺上,以實現的信息實時共享,提高信息的有效溝通,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另外,事業單位還應該加強信息化建設配套的“標簽制”全面貫徹,即將固定資產的信息制作成條形碼并準確附在相應的資產上,促進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的開展。推動固定資產的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地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利用率。[3]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的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造成較大的沖擊和影響,舊的管理制度已不能滿足單位改革和發展的需求,完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機制勢在必行。針對管理意識淡薄,管理人員業務能力較弱、管理制度不健全、會計核算不規范、信息化建設落后等問題,事業單位應該積極采取措施,提升管理意識,提高管理人員能力,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明確權責劃分、更新固定資產核算管理方式,并加強信息化建設,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自身固定資產管理的水平,實現單位長足、健康之發展。
參考文獻:
[1]舒晴.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18 (02):78—79.
[2]曾銀娥.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淺探[J].中國市場,2015 (50):92—93.
[3]杜新.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影響與完善[J].現代經濟信息,2017 (03):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