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鳳
摘要:構建出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對于提升醫院工作效率,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從當前各個行業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情況去看,大多數都以平衡計分卡為基礎,借鑒這些領域的建立經驗,醫院的績效評價體系也可以在平衡計分卡的基礎上進行構建。以此形成一個合理化、標準化的績效考核體系,促使醫院保持公益性,調動其工作積極性,整體上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實現現代化的醫院建設。
關鍵詞:平衡計分卡;醫院;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醫療體制改革工作不斷推進,政府對于醫療工作的支配能力有一定提升。建立健全醫療衛生系統,增強對其的投資支持,加強對其的監管,提升醫療衛生單位的服務水平,是醫療體制改革活動的重要目的。因此,各個醫院也要從自身做出一些改變,積極創建績效評價體系,以便更有效地激發醫護人員,去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水平,進而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改善自身服務質量,為廣大患者以及家屬提供出質量更高的醫療服務。
一、分析平衡計分卡
(一)基本原理與主要特點
平衡計分卡由美國研究者提出,而后對其做了發展與完善。平衡計分卡的基礎是各項信息,然后對組織的各項業績都是何種因素在驅動做系統考慮,并從多個維度進行評價,構成一個整體業績評價體系;另外,其能夠將組織業績的驅動因素與組織長期戰略目標有效結合在一起,同時也是一種動態化將組織的長遠戰略進行實施的戰略管理系統。平衡計分卡的原有理論中,包含了四個維度,分別是財務維度、內部流程維度、顧客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將績效達到目標以及績效衡量的指標制定出來,在此基礎上,開展各種績效的管理,同時進行績效評價,這樣的管理評價內容有著高度的全面性和針對性,能夠讓質量與效益得到兼顧。
(二)主要優勢
該種方式為基礎建立的績效評價體系,規避傳統績效評價中更關注財務績效的問題。單一關注財務績效,很大程度上會導致企業重視短期利益,而忽視了長遠利益,沒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而這一方法則規避了這一問題,在重視財務績效的同時,關注員工培養,客戶關系的發展等。這種方法使得績效管理成為了一種企業實施戰略發展的工具,讓領導人員具有了全方位統籌戰略、流程、人員、執行等關鍵要素的工具,推動企業未來健康良好地發展,致力于追求更強的核心競爭能力。
二、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醫院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創建并量化各項指標
1.創建指標的原則
創建指標的原則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兼顧重要性、全面性、客觀性、科學性;適應醫院的各項發展戰略目標;匹配各個科室的研發周期;約束與激勵相結合、可操作性與可比性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依照SMART的標準要求,具體要求就是各個指標要是具體的、可實現的、可度量的、有時限的、現實的,然后將醫院績效評價的指標設定出來。
2.指標設計具體方法
首先需要將醫院發展戰略目標確定出來,然后從各個科室和部門的職責以及業務特點,還有歷史狀況出發,接下來與各個科室以及部門進行協商,將計分卡的四個維度劃分到各個科室和部門。非公有制醫院平衡計分卡指標體系構建,應以財務維度為核心,其他三個維度的指標都與核心維度的指標相聯系。重點分析各個維度的劃分情況:財務維度,主要內容是醫院醫療活動下財務狀況轉變情況,與之對應的指標包括效益與效率,如收入增長率、投資回報率等;顧客維度,主要內容是科室工作人員與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之間關系情況,患者和家屬的滿意程度,指標就是客戶滿意度、客戶保持率、客戶增長數量;內部流程維度,主要內容包括醫院秉承著“質量是核心、患者是中心”的改進目標,整個改進過程是流程維度考核的內容,醫療工作的指標,如客戶等待的時間,就診系統的使用操作簡便快捷高效程度;學習和成長維度,主要內容包含了科研創新能力的前瞻、醫院各個人員的教學培養,這些對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怎樣影響,相對指標是科研與教育的指標,如員工流失率及員工保持率、培訓計劃完成率。這樣的四個維度指標確定之后,才能形成一種因果影響的關系鏈,進而從各個方面促進醫院發展,更有效的實現醫院發展戰略目標。
3.指標覆蓋范圍
以上確定出四個維度指標所覆蓋的范圍包含了全院各個科室、部門、所有員工,大大擴展了涉及到的內容,突破傳統評價的醫療類和醫技類的科室才有績效評價的局面。
4.選定指標以及分配權重
指標分解和指標權重分配的主要依據是醫院發展規劃目標、醫院定位、醫院戰略目標。主要流程為,將發展規劃目標分解成為年度實現目標,然后繼續一層一層劃分,分解成為眾多基本的關鍵性指標,接下來將關鍵性指標化解成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哪個指標劃分到哪個具體單元,要依據醫院實際情況進行。劃分指標的過程中要保證指標的可行性、科學性、適宜性。比如可以把患者、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財務維度定位為一級指標的四個維度。分別由監察室、經管辦和醫務處負責考核。每個一級指標又可以根據其內容劃分出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并根據每個指標的重要性確定其權重比。比如內部流程維度下可分設為效率(40%)、質量(40%)、安全(20%)三個二級指標,效率指標下再分設患者等待的時間(25%)、就診系統的使用簡便快捷高效程度(50%)、平均住院日(25%)三個三級指標;學習與成長維度下可分設員工情況(60%)、學習(40%)兩個二級指標,學習指標下可再分設培訓計劃完成率(40%)、帶教實習進修情況(60%)兩個三級指標。
(二)績效評價
醫院實施績效評價,其基礎為醫院各個科室和部門中員工應該承擔的工作職責,就績效評價的目標,評價各個員工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行為,還有員工創造出何種價值,整個評價過程稱之為績效評價。
1.評價主要目的
實施績效評價的目的是為了醫院各個科室和部門得到科學化發展,促使醫院相關管理責任制度得到全面落實,將醫院各個科室和部門取得的管理業績真實反應出來,同時也能構建出有效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使得各個科室和部門能夠加強自身的內部管理,進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優化醫療服務,建立出合理的醫療人才梯隊,積極推動醫療學科的進步,確保醫院發展戰略目標切實完成。
2.評價遵循的原則與評價方法
原則主要內容包括了強化激勵、獎懲掛鉤、逐步完善、分類考核、綜合評價、系統分析、科學合理、公正與公平。評價周期為一月一評,標準是各個科室、部門、核算單元等的目標,考核的基本方式要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計分方式包括加分和扣分,最終得分為實際得分,評價總分是100分,每個月的評價結果要同當月的績效獎勵掛鉤。
3.分析評價結果并反饋
該績效評價體系的應用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應用過程中不斷完善與改進。因此,應該對每個月的評價工作做有效監督和控制,收集各項信息,并將其整理出來,負責該項考核的部門對各項評價結果進行分析,然后將結果反饋到各個科室和部門,針對醫院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與相應的部門領導做溝通,找出導致問題的原因,并且幫助存在問題的科室制定出解決方案,對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做到有效解決。同時針對該體系的不足,做到下個月完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醫院應該積極構建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績效評價體系,以便更有效地激發醫護人員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水平,進而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改善自身服務質量,為廣大患者以及家屬提供出質量更高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孫海琴.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公立醫院績效管理系統構建——以H醫院為例[J].會計之友,2017 (3):15-20.
[2]黃冠偉,林寶惜.基于平衡計分卡的中醫醫院績效評價體系構建探討——以某中醫醫院為例[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 (23):35-39.
[3]吳美娜.基于平衡計分卡和TOPSIS法的福建省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構建和應用研究[D].福建醫科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