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穎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不斷深化,教育部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利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各個學科教學中,以此為背景,簡要闡述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現如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物理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深入貫徹并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加大了實驗教學的力度,并注重合作學習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從而使學生在合作中充分調動自身的學習能動性,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一、科學分組,合理分工,營造良好的合作實驗氛圍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就是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自己動手實驗的機會。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認知結構設計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重要的是,初中物理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動員全班學生參與合作學習。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充分結合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習成績、動手能力等,堅持優勢互補的原則,并做好明確的分工,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而更能夠集思廣益,增強合作學習的意義。例如,在進行“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這一實驗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對天平構造、原理、調零、左物右碼等進行了解,然后再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調一調、做一做,營造活躍的實驗氛圍。之后,組織小組討論并互評,總結自己小組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而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實驗過程,使得教學過程順利進行。
二、靈活使用合作學習形式,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驗活動可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具有靈敏的觀察力,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根據課堂生成組建學習小組。之后,在教師的實驗與演示下,使學生對實驗內容產生疑問并提出更多新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進行“磁生電”這一實驗時,學生對于該知識點很難形成直觀的印象,僅憑教師的講解與演示,學生無法直觀地理解學習內容。此時,筆者將教師的演示改為讓學生分組練習,鼓勵學生采用討論、分析、猜想等形式完成實驗的設計,使學生在體驗中動手動腦,從抽象思維中抽離出來,對實驗現象進行講解,從而建立他們對物理實驗學習的信心,提升實驗教學效率。
三、發揮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做學生學習上的領導者、指揮者和組織者,更重要的是合作者。初中生物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應處于旁觀者的位置,而應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主動與學生進行互動,并及時指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使其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此外,教師還應合理組織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實驗,還要在這一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動態和表現,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驗到動手實驗的樂趣,最大化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筆者為學生設置課堂問題,讓他們在小組內討論,“衣服的哪個位置容易干?”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方法不一樣,得到的答案也不盡相同,進而再提出問題“你們用什么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學生會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衣服進行實驗,然后將想法一致的學生分組進行驗證。此時,筆者又提出一個問題“蒸發的快慢跟衣服的材質和大小有關系嗎?”在筆者的引導下,小組之間達成一致的觀點:采用大小和材質相同的衣服進行實驗,這樣才能在同樣的溫度下完成實驗,才具有實驗的意義。此外,教師的引導作用還體現在對學生的評價上,對于表現良好的小組,要針對性地表揚他們,肯定他們在合作實驗中的表現;對于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要采用鼓勵式的評價方式,使其再接再厲,不能批評或苛責他們,使他們喪失對物理實驗的興趣。
總之,學習的過程并不是學生單方面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對知識進行構建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創設自我構建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并通過小組之間交流學習經驗,促進他們的共同提升。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能夠為學生營造探究性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從而使其在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感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技能,使其形成物理學的基本觀點,樹立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參考文獻:
[1]陳芳慧.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7):178.
[2]孫傳香.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