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生榮 曹明麗
美國著名人際關系學大師卡耐基說:“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于學生來講,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是成長的重要場所,學生在班級中上課、交往、開展各種活動,所以同學之間的關系、班級的氛圍,對學生健康成長、品格形成的影響很大。
大量的事實表明,在一個關心他人、熱愛集體、與人為善的集體里,學生個體大多能自律、共進;在一個和諧、平等、民主的班級中,學生往往可以互律、互助,孤獨者可以得到溫暖,缺陷者可以得到幫助,人的積極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潛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創(chuàng)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反之,則不利于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良好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
國家意義上的“民主”是在一定的階級范圍內(nèi),按照平等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將“國家”替換成“班級”,可以得出構(gòu)建民主班風的“兩條原則”。
一、構(gòu)建民主班風原則一:平等
首先是要做到師生平等。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的互相包容、心靈的互相接納,最終形成師生真摯的情感關系,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充分的發(fā)展,這個核心的關鍵是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理解和尊重。
有一句話這樣說教育:“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但要時時處處做到尊重學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說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基礎,那么,尊重就是這一關系的核心,必須最大限度地給予每一位學生應有的尊重,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支持,才能做到師生友好相處。學生年齡小,閱歷淺,與教師在認識、處理問題上,有時會有很大的分歧。學生對民主、平等的看法,特別是對師生關系的認識、理解并不深刻,有時可能還有些偏激。師生之間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和溝通造成的。所以教師在處理問題時有必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理解學生,關心、愛護學生,通過必要的溝通,消除師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其次,要做到生生平等、一視同仁。在班級中,師生關系不融洽、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師會有“愛美之心”——偏愛少數(shù)優(yōu)秀的學生。受應視教育的影響,過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提倡“抓兩頭,帶中間”,以促進班級成績的提升,因此導致在教學中個別好學生非常受寵,而大部分學生卻被冷落。導致這部分學生產(chǎn)生失落感,不但會對教師“偏愛”的少數(shù)“好學生”產(chǎn)生厭煩感,甚至孤立、隔離;對教師的做法極不支持、不滿意甚至反感,極大地阻礙了民主和諧班風的形成。
只要留心觀察,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只有在平時的教學與管理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努力挖掘?qū)W生的潛能,為所有的學生搭建表現(xiàn)自己才能的機會,做到親疏無間、一視同仁,善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做到師生和諧、生生平等。
二、構(gòu)建民主班風原則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
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思想是民主的核心。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處理班務若能集思廣益,會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在這樣的集體中,學生會產(chǎn)生榮譽感、安全感和責任感。
一方面,在班級管理中,要讓學生逐漸清楚:班集體中的平等是相對的。平等的目標不是一定要達到班級中人人認可的公平,既不能是班主任或某個人“一言堂”,也不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份平等背后的公平才是班級管理最有力的保證。只要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遵從大多數(shù)人的意愿,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平,就達到了民主的要求和目的,犧牲個別人的利益,否定個別人的意見,也是符合民主原則的,也是屬于民主范疇的。
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參與管理,將決定權(quán)交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在面對不完全平等的情況時,如何接受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往往能巧妙地運用投票的方式來解決班級管理的問題,由班干部組織,老師從旁協(xié)助,教會學生理解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營造班級的民主班風,使學生成為班級的小主人。還有些班主任常常會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特長等,為他們量身打造不同的管理角色,如紀律委員會、環(huán)保委員會、作業(yè)檢查小組、學習小組等,讓學生個人在不同組織內(nèi)擔任不同的管理任務,然后將管理、檢查的情況定期匯總到各自的“組織”,由“組織”決定下一步的行動方案。不僅讓學生體會了在民主管理過程中存在必要的適當集中,還讓他們體會到了如何能使“決定權(quán)”發(fā)揮更好的民主作用,最主要的是學生的組織能力、判斷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總之,大到一個國家,小至一個民間小集體,其團隊風氣的好壞,直接影響這個組織的發(fā)展。而一個班級班風的好壞,也直接影響了教育、教學工作能否正常進行。班風就像是橫在師生之間的一座橋,民主的程度越高,這座橋就越牢固,班級的管理也會越穩(wěn)定。班風是整個班級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風向標,是師生逐步形成的一種風氣、一種習慣,是班級良好精神面貌的體現(xiàn),班主任務必慎之、重之。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GS[2018]GHB1140)“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shù)理化教學中新型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策略實踐與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