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亞娟
摘 要: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具有非常豐富的音色以及廣闊的音域,學生在合唱中可培養其演唱的興趣與熱情,并使得學生樹立演唱的自信,可有效開發和挖掘學生的表演藝術潛能。所以,當前小學音樂課堂非常重視合唱教學。重點探討了在當前的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合唱來提升學習能力,并達到其有效的音樂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階段;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探究
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屬于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合唱中可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目前,我國小學合唱教學的內容主要是排練固定曲目,并通常以班級為單位,合唱教學有著很強的實用性和普及性。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須加強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這樣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整體音樂水平。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活力
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同樣應該意識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只有在興趣的引導下,才能真正引導學生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來。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教學時,應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發揮教學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合唱教學的水平。小學生在校學習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即喜歡某一科教師,那么即對這一科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積極性。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從教學模式上進行轉變,包括教學語言上,應注重語言引導的幽默風趣,并根據情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表揚,以此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例如,在教學《小紅帽》時,教師可先通過生動詼諧且帶有一定情境氛圍的語言講一個有關“小紅帽”的故事,將學生帶入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中,吸引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與熱情。
二、加強二聲部訓練,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小學音樂教材合唱歌曲的安排,大部分都是二部合唱,而進行合唱教學的基本前提是引導學生進行二聲部視唱訓練,歌唱的具體組成包括氣、聲、字、腔、情這些部分,小學是音樂教學的基礎階段,這將關系到學生今后的音樂學習情況。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合唱訓練,應認識和學習到合唱必須保持正確規范的歌唱姿勢,而且在訓練中逐漸對從起聲與發聲方式、情感的表達等方面有更為準確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媽媽的歌》時,可先引導學生聆聽幾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搖籃曲,然后帶領學生進行母音訓練,了解“輕聲”演唱的頭聲感覺,掌握學會高位置的頭聲發聲方法。
三、將歌唱表現形式豐富化,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小學語文教師應借助歌曲的藝術形象與學生的審美活動,對學生潛在的再創造藝術能力進行感染和啟發,并起到一定的德育作用。在合唱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音樂的學習中逐步學會更深入地思考,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思想觀。同時,合唱教學可讓學生對音樂感知能力越來越強,懂得在合唱中與其他學生之間的配合協調。而且教師對教材的選擇,也會影響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并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很好地掌握運用這些音樂技能。例如,在教學《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里》的合唱曲目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活潑和合唱的這種渾然天成,由此來讓學生從合唱中增強其愛國主義精神。而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合唱教學,學生可學會統籌和協調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學會合作的同時也懂得自律。因此,教師在合唱教學的引導中,應結合歌唱內容,引導學生提升其綜合能力和素質,在豐富的音樂體驗中啟發學生,并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與發展。
四、通過豐富多元的聽賞,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鑒賞能力
合唱教學的訓練引導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豐富多元的聽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使其主動參與其中,提高對音樂旋律、情感的變化的自我辨識能力,從而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更深入準確,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那么具體教學中,應把握學生在聲部發音技巧上的準確性,引導其學會把音樂技能與情感表達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實現合唱的統一和諧,實現有效的合唱教學引導。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紅蜻蜓》的過程中,先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欣賞歌曲,并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聽出歌曲的內容及演唱形式。進行分聲部學唱時,以學生聆聽、教師示范唱的方式,一邊聽一邊找出一字多音的部分,如此才能引導學生理解音樂內涵,并使其發揮編創的潛能來更深入地理解音樂情景。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采取創新、多元的方式提高其教學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并使其具備一定的審美認知,實現對學生有效的美育教育,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史玉清.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合唱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37(11):76.
[2]孫明明.我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現狀與問題研究[J].科教導刊,2016,22(18):134-135.
[3]吳貴龍.小學合唱教學中審美情趣培養的策略探討[J].當代音樂,2017,23(1):36-3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