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加強新時代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近日,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家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學生、政府相關部門應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等具體措施。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到2030年,實現兒童青少年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視力健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階段學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
提升教學質量,淘汰“水課”打造“金課”
為加快振興本科教育,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教育部日前印發通知,要求全面整頓本科教育教學秩序,嚴格過程管理。
通知要求,各高校要認真查找課堂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嚴管、嚴抓教學秩序,制定整改措施,明確時間節點,落實責任到人,把從嚴管理的規矩立起來、把課堂教學建設強起來、把課堂教學質量提起來。同時,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要切實加強學習過程考核,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嚴格考試紀律、嚴把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制度。
通知提出,要修訂完善本科畢業生論文(設計)管理制度,強化指導教師責任,加強對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要嚴格實行論文查重和抽檢制度,建立健全盲審制度,嚴肅處理抄襲、偽造、篡改、代寫、買賣畢業論文等違紀問題,確保本科畢業生論文(設計)質量。
規范校外培訓: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近年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造成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破壞了良好的教育生態,社會反映強烈。
為杜絕違規行為,《意見》對此做出明確詳細的規定,要求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內容、班次、招生對象、進度、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縣級教育部門備案并向社會公布;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區)中小學同期進度。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業;嚴禁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進行排名。
師資條件方面,《意見》指出,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