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來寶
【摘要】由于農村學生的家長常年外出打工,不太注重孩子上學求知的欲望,甚至有“讀書無用”的觀點和看法,再加上學生缺少家庭管理和自我管理意識,厭學心理特別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只有改變和創新管理理念,才能在新的教育環境下很好地教書育人。
【關鍵詞】班主任;控輟保學;困難;應對策略
當今教育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九年義務教育更具必要性和重要性,但農村學校的許多學生家長對教育還是有著粗淺的認識和對教育不重視,班主任的“控輟保學”工作便面臨嚴峻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讀書無用論。有些農村家長認為,讀不讀書都無所謂,大學畢業后還是打工,都是打工,還不如節約上高中、上大學的十幾萬費用讓孩子早日步入社會,買房,結婚,生子,也少一份經濟債,這種對知識價值的粗淺認識是導致農村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知識不僅僅是大腦的營養品,知識還會改變一個人的品質和人生的價值。筆者所教的一位學生家長認為,農村老師的兩三個月工資還不如他一個月打工掙的錢,還那么辛苦,因此干脆不讓孩子念書。作為班主任,筆者左勸右勸,苦口婆心地說服教育,家長們才極不情愿地將孩子送到學校。然而學生到校后受到家長的影響也不好好學習,破罐子破摔,真是費盡了心思到頭來還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出力不討好,最后勉勉強強地畢業了。
第二,缺乏家庭教育。由于山區家庭收入低,大多數家長常年外出打工,孩子要么留給老人照顧,要么在家自力更生,久而久之,就成為標準的留守兒童。在家里,他們缺少愛的教育和做人做事的管教,隨心所欲,自由自在,成天拿著手機上網聊天,打游戲,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毫無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對學習毫無興趣,厭學心理特別嚴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留守兒童成了自以為是的社會小青年。
第三,打工潮的惡性循環。有些外出打工的社會小青年,逢年過節回家,大肆炫耀自己在外打工的風光經歷,在充滿好奇的初中學生面前顯擺、耍酷,導致有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產生輟學的念頭,盲目跟隨打工的大部隊。
面對如此無奈的輟學根由,農村當班主任應如何做才能夠解決如此棘手的問題呢?
第一,摸清班上學生的家庭境況,有輟學現象的便對癥下藥。首先,作為班主任,要深入了解自己班上學生的生活境況,對有問題的學生要重點關注,并詳細記錄他們的家庭地址、家長電話號碼,準確及時地加上家長的微信、QQ等多種便利交流工具,并通過家訪、寫周記和個別談話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身體健康狀況,細心觀察他們平時的人際關系,以便更好地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家庭變故,尤其是對于那些單親學生、貧困學生和身體、智商有缺陷的學生要特別關愛,防止他們因個人原因而無故輟學。
筆者曾教過一名學生叫張玉紅,開了幾次家長會家長都不在,問孩子家里的電話號碼,孩子說沒有電話。于是筆者在一個星期天翻山越嶺來到她家,一看才知道她的爸爸和媽媽早已離婚并各自有了新家,她的生活全憑她的盲眼奶奶和瘸腿爺爺照顧,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自卑感很強。于是筆者經常和她交流,在各個方面不斷幫助她。最終她畢業后選擇了從事學前教育專業,并當上了幼兒園老師。
其次,班主任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和他們多拉家常,多進行思想交流,多為學生排憂解難,在學習上成為學生的“嚴父”,在生活中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和學生苦在一起,樂在一起。久而久之,學生和老師同甘共苦,建立了深深的師生情,基礎再薄弱的學生也會苦學到畢業,大大緩解了輟學的現象。
第二,制定嚴格的班級考勤制度,合力控輟。為了防止學生出現無故不到校的現象,班主任一定要制定嚴格的考勤制度,由專人負責清點學生的到校情況,讓學生養成有事必須寫請假條并由班主任確認簽字才認可的習慣。一旦發現學生未到校或某一節課不在,班主任一定要及時和科任教師、家長聯系,即使學生有病或家中有事請假,也要主動跟家長打電話進行確認,并了解學生來校的確切時間和上學方式,避免學生在來校途中節外生枝。班主任點名考勤一定要落實到人,這就要求紀律管理員一定要細心,要有很強的責任心,深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使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另外,班主任還要動員和組織科任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家長委員會的成員等各方力量,成立班級專門的“控輟保學”小組,形成由班主任總負責、科任教師密切配合、家長和學生時刻關注的責任鏈,大家齊心協力,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控輟保學”工作,使有輟學念頭的學生及時回頭,勸返的學生能回得來、留得住,大大提高了“控輟保學”工作的效率。
第三,主動多和家長溝通,提高師德修養。對于有些對讀書有偏見以及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家長,班主任一定要積極、主動、熱情、耐心地多和他們交流,必要的情況下要到學生家里耐心、細致地做家長的思想工作,用忠誠和愛去感動他們,并給家長多傳達“致富需要人才”的思想,想盡一切辦法對家長進行正能量的引導和教育。幾年來,筆者走訪了很多學生的家,一方面和家長溝通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另一方面向家長傳授科學的教育方法,讓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孩子進行 “賞識教育”和“成功教育”。
在和家長的多次交流中,筆者反復強調,農村的孩子只有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真正走出貧窮,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大多數家長也慢慢認識到,光憑打工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家庭的生活狀況,只有讓孩子好好讀書,才能讓孩子走出大山溝,尋找更好的生活方式。
同時,我們教師要不斷地提高師德修養,勤于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要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的生活和成長煩惱,以高尚的師德和過硬的教學素養影響學生,真心關愛學困生,讓他們煩惱的時候有人排解,快樂的時候有人分享,使學校、班級成為他們成長的搖籃。
第四,因材施教,寓教于樂。作為班主任,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靈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切忌“一刀切”,要及時發現問題學生的優點和閃光點,盡可能發揮他們的潛能,讓他們也有值得驕傲的事,使其更自信地成長。
對于個性很強的學生絕不能諷刺挖苦,尤其是對成績差的后進生,應多發現他們的亮點,給予真誠的愛,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多“疏之”,少“堵之”。對他們不要狂風暴雨般地訓斥,而是耐心地、心平氣和地和他們進行溝通交流,鼓勵他們:“如果你把玩的精力花在學習上,你要比第一名的學生還要優秀,因為你很聰明。”久而久之,那些有輟學念頭的后進生就會慢慢改變對學習的態度。
多開展健康有益的班級活動,讓問題學生在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對自己新的認識。這些活動不僅增加了班級的樂趣,而且給問題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比如有一位學生每天晚上愛玩手機,第二天上課便昏昏大睡,老師不說便罷,一說就頂嘴,惹得老師和學生都特別討厭。筆者將他大大表揚了一番:“你看你長得這么高,人又這么帥,你要是當一個人民警察多棒!”“真的嗎?”“真的!你在班級拔河比賽中力量大,開運動會短跑速度和體能都非常好,要是學習成績上去,眼睛保持在4.8以上多好呀!”“從現在開始能來得及嗎?”“一定能,那就要盡量少看手機,否則眼睛近視了也就沒辦法了。”從此,這位學生便打消了得過且過混日子的念頭,經過一番努力后,他的成績提升很快,最后考進了高中,從輟學的懸崖邊退了回來。
第五,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讓校園留住學生。一個好的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因此學校要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這樣,不但能避免學生的學校生活枯燥無味,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校可以開辦社團活動、興趣小組、校園藝術節等,用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吸引學困生,讓他們盡情地展示自我,發揮自己的特長,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和認可,不斷地認識自身價值,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就增強了學校和班級對學生的吸引力,對學生的生活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學生對學校和班級產生了留念之情,對學校生活充滿了向往。
班主任要讓學困生的體育特長、音樂特長、美術特長等通過各種活動得到良好的發揮,使他們不斷地發現自身的閃光點,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更好地自主發展,遠離隨心所欲的輟學。
第六,給學生和家長宣傳法律,提高他們對九年義務教育的認識。有些家長和學生對九年義務教育認識不足,認為上不上學是他們自己的事,與學校和教師沒有任何關系。面對這樣的問題,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不斷地通過家長微信群、QQ群、家長會召開家長座談會,對他們大力宣傳《義務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等法律法規,讓學困生的家長非常明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讓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對孩子的教育不負責并且阻止孩子接受教育是違法的行為。這些宣傳不斷提高了家長對“控輟保學”的認識,鞏固了孩子接受教育的行為。
總之,班主任是做好“控輟保學”的領頭人。一個學校、一個班級“控輟保學”工作的好壞與班主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讓每一位學生每天在學校、班級有事可做。我們班主任只有多幫學生一把,才能使學生走得更遠,才能夠更有效地預防學困生的流失。
【參考文獻】
[1]段成榮,呂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07):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