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念(江蘇省方山體育訓練基地 江蘇 南京 211112)
在我國,飛碟射擊項目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普及,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射擊技術水平明顯提高,訓練場地、器材設備、后備力量培養等方面具有顯著進步。目前飛碟射擊訓練的重點是雙向雙靶射擊,要求射手熟練掌握接靶要領,增強自信心,保證技術動作的準確性,提高射擊成功率。以下結合實踐,探討了射擊訓練中拋靶練習的具體應用。
飛碟射擊運動的特點,集中體現在速度快、變化多、趣味性強、運動量適宜幾個方面。相比于其他的射擊項目,飛碟射擊處于室外,對空中飛行目標進行射擊。在比賽項目的設置上,主要分為雙定向飛碟、單多向飛碟、雙多向飛碟三個類型。以多向射擊為例,飛碟的最遠飛行距離為76m,飛行時間在4-5s之間,散彈最佳命中距離是35m以內。考慮到飛碟的飛行方向、角度、高度不確定,凸顯出多變性,對射手的技術水平要求高。
第一,“原地接運扣”,是完成飛碟射擊的整個技術動作。其中,“原地”指的是槍口指向的位置;“接”指的是平槍,此時瞄準板和準星呈現水平狀態;“運”指的是身體運動,碟靶飛向空中后,身體和槍均要隨著碟靶的飛行方向運行;“扣”指的是擊發。接平技術動作的關鍵,是早突肩、動作快、迅速到位。形成瞄準基線后,要及時轉動腰部,將運槍的力量集中在身體,而不是在手部。
第二,“以看帶動”,即處理好看靶和動作的關系。看靶是第一步,能跟隨碟靶的運動,找準擊發區,碟靶如何飛行,射手就要相應動作。運動是第二步,隨著視覺變化,動覺反應會自然形成,射手應該集中精力,放松身心,形成熟練的動作套路,最終命中碟靶。
拋靶練習過程中,雙向射擊和雙多向射擊的技術重點是看靶,看靶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起槍、運槍速度,關系到是否能擊中碟靶。看靶時不僅要盡早發現碟靶,還要將視線始終盯在碟靶上。預姿動作完成后,將注意力集中在出靶點的區域,碟靶一出現就能盯住不放,產生碟靶放大、靶速減慢的效果,從而提高射手的反應能力。
起槍是看靶盯靶之后的動作,是在碟靶的飛行誘導下做出的動作,要求起槍及時迅速、自然用力,動作遲緩或用力過大,就會影響瞄準和擊發。在拋靶練習期間,射手的起槍動作應該是在無意識下做出的反應,不要加入其它多余的力量。在長時間的拋靶練習中,能幫助射手協調好預姿動作和起槍動作的轉換,例如通過調整姿勢、方向、力量大小,避免起槍時出現異樣,最終增強起槍、運槍技能。
擊發是槍支準星緊隨碟靶的運行,形成瞄準關系后扣動扳機的動作。拋靶練習中,每次持槍應保證擊錘處于待發狀態,預壓扳機時、扣動扳機時,應該產生重量感覺,否則會影響擊發效果。在多向射擊中,碟靶飛行的初始速度較快,能達到32-34m/s,整個拋射距離在75-80m之間。減去最佳命中距離35m,以及射手站位和出靶點的距離15m,碟靶從起點開始飛行,至擊發后為止,整個距離僅有25-30m。由此可見,射手必須有強烈的擊發意識,從瞄準到擊發會經歷復雜的生理反饋過程:射手瞄準后,首先將瞄準信號傳輸給大腦中樞;然后經相關器官分辨后發出指令,經運動神經傳輸給手指;最后完成扣動扳機反應。經過拋靶練習,有助于射手形成擊發動作,提高碟靶擊中率。
飛碟射擊訓練中,采用“以看帶動”拋靶技術進行練習,可以避免打出甩槍。看靶時,要把碟靶飛行時的視覺表象,作為動作變化的依據,本質上是利用視覺支配動覺,并且完成應答反應的過程。結合射手的實際情況,主要分為三個階段:(1)刺激確認階段。此時射手要選擇合適的信息當作刺激,確認后即可促使身體做出反應。具體到飛碟射擊過程中,射手要關注碟靶拋出時的環境,將其作為刺激并確認,繼而影響后續動作的產生;(2)反應選擇階段。射手根據上一階段受到的刺激,進行具體分析,然后做出相應反應,同時會有技能、經驗等因素的干擾。具體到飛碟射擊過程中,射手根據碟靶飛行產生的環境刺激,判斷碟靶的運動軌跡,然后確定打靶方式;(3)反應程序階段。射手根據上一階段的反應選擇,協調身體運動完成相應動作。具體到飛碟射擊過程中,體現在起槍、運槍、擊發等動作,個人技能水平直接影響反應水平。

表1 人體面對刺激時的肌肉反應特征
有研究人員輔助利用肌電儀,觀察人體的機體反應,面對具體刺激時,人們做出反應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M1反應期、M2反應期、激發性反應期、隨意性反應期(M3反應期)。其中,繼發性反應明顯慢于M1反應、M2反應,潛伏期約為80-120ms,具體見表1。
從運動學原理出發,人們想要熟練掌握特定的運動技能,分為4個階段:一是認知發動階段,二是初步掌握動作階段,三是技能改進提高階段,四是運動自如階段。其中,認知發動階段反應射手的內在思維活動、沒有明顯的外在表現,其余三個階段均有明顯的外在表現。
在初步掌握動作階段,也是視覺表象階段,此時射手的動作比較僵硬,節奏感和連貫性差,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容易出現錯誤動作。由于射手的注意力分配不合理,可能延長動作反應時間,或者降低動作質量,不能兼顧彼此。
在技能改進提高階段,也是動覺表象階段,此時射手基本掌握動作要領后,會在訓練中進一步改進和提升。伴隨著運動強度加大,大腦皮層會對特定刺激形成反應,增強信息處理能力,協調機體肌群運動。
在運動自如階段,也是動作表象階段,此時射手能根據環境變化,對技術動作進行調整,以適應實際情況。該階段面對特定刺激,射手大腦皮質具有較強的敏感性,能高度控制動作肌群,整個神經反應體系建立完成,達到日常訓練目標。
在初步掌握階段,訓練重點是培養射手的注意力、判斷力,初步掌握打靶技術。訓練內容如下:碟靶處于靜止狀態下,不斷變化所處位置,促使射手對碟靶產生感性認識,在腦海中模擬碟靶的飛行路線。然后對拋靶機的拋射方向、角度、力度進行改變,并模擬不同天氣條件,觀察碟靶的飛行軌跡特點,幫助射手在不同環境、不同天氣下,完成射擊預判。
在改進提升階段,訓練重點包括三個方面:(1)訓練看靶盯靶技能,既要集中注意力,以便在拋靶的瞬間發現碟靶;又要觀察碟靶的實際飛行路線,和預判路線之間的偏差,通過修正找準射擊點;(2)增強運槍意識,熟練平槍、運槍動作,避免出現延遲現象;(3)不論是日常訓練,還是正式比賽,要對持槍位置和高度進行修正,以提高運槍準確性和有效性,為擊發提供有利條件。
在熟練運用階段,訓練重點是根據現場環境制定合適戰術,以提高碟靶命中率。結合實彈演練和比賽,射手要想提高碟靶命中率,應該從三個方面加強訓練:(1)從看靶、起槍、接靶、運槍、擊發五個動作要素出發,要求看靶準確,起槍及時,接平迅速,運槍平穩,擊發果斷,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會影響命中率;(2)雙向射擊時,首先將訓練重點放在一靶上,為二靶命中爭取時間和空間。擊發二靶時,要保持平常心,提高擊發動作的連貫性;(3)運槍轉體直接影響二靶成功率,要求射手熟悉轉體帶來的重心變化,合理控制射擊節奏。
一是建立姿勢。聽取教練員的講解,正確完成預備姿勢,能按照動作要領完成射擊動作。然后對墻上貼等目標進行練習,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準確性。二是瞄靶練習。進入場地后,將拋靶機調整為中靶或高靶,開展定向空槍對靶預練習。首先是正前方,動作掌握后進行定向單發實彈體會射擊,逐漸向左方、右方過渡。三是射擊體會。人槍控制能力增強后,轉為雙發射擊訓練,要求射手保持良好的耐心,經過足夠的練習次數,形成專項技能。四是完善技術。技術動作分化階段,要求射手掌握各個動作環節的要點,對細節之處進行完善,形成技術風格。
身體機能訓練,用來調整穩定性、協調性,以及對細節動作的敏感性,具體如下:(1)靜態耐力訓練,積極適應各種場所環境,面對各種動態要素,能保證靜態耐力,以不變應萬變;(2)平衡素質訓練,常見如平衡木訓練,采用單足站立、燕式平衡等方式;(3)屏氣訓練,深呼吸后屏氣20s,如此反復循環,同時進行半蹲練習;(4)食指敏感練習,鍛煉食指扣動扳機的靈活性,可在日常訓練中多活動食指的一、二指節。實踐證實,身體機能訓練是射手專項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常訓練中重視身體機能,才能在賽場上自如發揮。
心理素質訓練關系到射手的心態調整,主要措施如下:(1)放松訓練。調整呼吸和身體各個部分,達到舒適放松的狀態,減輕或抑制緊張心理,將肌肉力量調整至最佳。如此,射手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排除外界干擾,通過心理暗示產生良性反應,有效消除精神疲勞,提高射擊效果;(2)表象訓練。要求射手發揮想象力,想象自己處于輕松的活動場景中,繼而預想出行動方案,獲得心理技能;(3)應激控制訓練。通過自我談話,及時解決問題,通過積極正確的行動,消除消極思想;(4)注意力訓練,要求射手屏蔽周圍環境,一心回顧整個射擊流程,完成一次完美的射擊動作。
飛碟射擊訓練具有系統性,是一個立體化的控制過程。賽前調控訓練的基本原理,是將訓練中的各種因素相結合,對射擊過程進行全方位、動態性調整。其一,橫向綜合性訓練控制,控制要素是時間、環境、天氣、人員等;其二,縱向系統性訓練控制,控制要素是看靶、起槍、運槍、擊發等。如此訓練的目的,是精確技術動作環節,明確擊發任務目標,采用合適的方法、手段,完成飛碟射擊比賽過程。
綜上所述,飛碟射擊是一項常見的射擊類運動,常見于奧運會等多種體育賽事上,兼具趣味性、技術性兩大特點。本文從日常射擊訓練入手,分析了拋靶練習的應用價值,有利于提高反應能力,增強起槍、運槍技能,有助于射手形成擊發動作。文中詳細闡述了“以看帶動”拋靶技術的具體應用,并指出幾點提高訓練成果的對策,包括強化基礎訓練、身體機能訓練、心理素質訓練、賽前調控訓練等。希望為相關訓練活動提供經驗參考,推動我國飛碟射擊運動項目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