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怡
(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風景園林系,寧夏 銀川 750199)
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國務院提出“全面加強信息技術支撐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能力,以先進教育技術改造傳統教育教學”等理念。教育部也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表明要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高等職業學校的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和時代的要求,急需運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教學全過程,并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因此,探索信息技術與高職課程教學如何融合,對高職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均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高職《園林CAD輔助設計》課程教學一般從大二上學期開始,此時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對園林設計理論、園林制圖規范、園林景觀表現手法、園林施工圖識別的系統認識。學生的學習也多處于被動狀態,無法高效地掌握園林制圖的技巧,也無法達到專業技能的預期目標,最終將影響學生求職就業。
通過對幾屆學生課堂觀察、以及學生畢業就業后對企業的問卷調查發現,園林專業學生在學習園林CAD設計課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障礙和困難,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CAD命令的識記和使用存在困難,尤其是對于能夠加快繪圖速度的鍵盤命令及使用更難記憶;二是教師授課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狀態,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較差;三是課程中學生難于將平面二維圖想象成三維模型,園林圖的抽象特點制約了CAD園林制圖及圖樣識別;四是學生無法掌握軟件制作的要領和技巧,園林設計不同圖紙的表現技法和繪圖要求更是無法認識其本質,對于崗位要求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畢業后難以勝任園林設計工作崗位的相關工作;五是課程相關知識點疑問、具體作圖困惑無法及時得到解決,資料難以共享。
本研究的樣本是2017級景觀設計班(32人)和園林技術班(33人)的全體學生。兩個班級的學生來源相同、特點相似、入學成績相仿,且課程設置基本一致,符合對照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在實踐教學中,將景觀設計班作為試驗班,并采用信息技術加項目化教學;園林技術班作為對照班,不采用信息技術教學,但要進行與試驗班類似的教學活動。通過幾個關鍵內容進行比對。
依據高職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結合企業用人要求確立《園林CAD輔助設計》課程教學要求,其要求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內容,即:制圖速度、圖樣繪制、圖紙識讀、實戰操作。對此,根據考察內容挑選四個典型比對內容,具體如下:
1.內容一:快捷鍵識記。通過平臺上的快捷鍵識記軟件分別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測驗,旨在幫助學生識記CAD軟件各種命令的快捷鍵。在課前,教師需要將任務書發布到藍墨云班課平臺上,實驗班學生通過平臺準相關材料等。具體教學環節如表1。
表1 快捷鍵檢測教學環節設計
2.內容二:基礎圖樣繪制。通過藍墨云班的微課和教師講解輔導分別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授課,旨在幫助學生構建正確、規范繪制園林設計圖的方法。課前教師要準備好Internet網絡,學生則要分別準備電子設備和紙筆。基礎圖樣繪制的教學環節設計如表2所示。
表2 基礎圖樣繪制的教學環節設計
3.內容三:園林圖紙識讀。分別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園林工程識圖仿真軟件演示和講解,建構施工圖識讀的方法。課前教師要準備好Internet網絡,學生則要分別準備電子設備和紙筆。園林圖紙識讀的教學環節設計見表3。
表3 園林圖紙識讀的教學環節設計
4.內容四:實戰訓練。分別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實戰訓練,通過項目實戰演練讓學生盡早體驗公司的工作氛圍和要求,盡可能的為將來學生的就業、創業提供無縫聯接。課前教師要準備好項目相關資料學生則要分別準備電子設備(手機或者i Pad)和紙筆。實戰訓練教學環節設計表4。
表4 實戰訓練的教學環節設計
內容一快捷鍵測驗的應用實施。本部分內容是教材課程的項目一(基礎繪圖)中的直線與多段線中的CAD快捷命令相關內容,教學環節根據上節教學設計方案進行實施(下同,不再贅述)。內容二基礎圖樣繪制學習的應用實施。本部分內容是教材課程的項目二(園林基礎設計)典型圖樣繪制內容中的園亭平面圖與立面圖繪制內容。內容三園林圖紙識讀的應用實施。本部分測驗安排教材課程的項目二(項目解讀)中CAD圖紙識讀內容。內容四實戰訓練。本部分測驗安排教材課程的項目四(綜合實例)吳忠市香醍小鎮小游園設計方案。每個典型內容教學后,分別對兩個班級進行測試,通過內容識記情況、工具應用程度、處理問題,思維拓展、最終考試5個方面進行比對,總分50分。
四個典型教學設計的應用實施測驗成績如表5所示。
表5 四個典型內容教學設計的應用實施測驗成績
從表4中可以看出,四個典型內容教學設計的應用實施中,試驗班學生的平均成績均比對照班高。其中,內容一兩個班級成績差距不大,但是對照班低分段人數(4人)高于試驗班(2人),因此可以總體看試驗班通過平臺以及任務對于快捷鍵的識記有一定的幫助。內容二試驗班學生平均分高于對照班17.3%,且低分段人數較少,兩班差距明顯,說明試驗班在基礎繪制圖樣方面借助平臺課件通過微課預習,課上鞏固知識點、課下加深,層層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與應用,最終教學效果較好,而對照班學生只通過課上教師的講解,沒有反復鞏固知識點加之繪圖難度一旦加大,繪圖速度慢成績相對稍差。內容三園林圖紙識讀中,兩個班級分數普遍較低,測試結果顯示園林圖紙識讀對高職學生難度較大。內容四實戰訓練在實施中,試驗班較對照班學生平均成績高出3.32分,可以認為在具體實戰中,試驗班學生表現較高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在四個典型內容教學測驗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試驗班學生平均成績均高于對照班,說明采用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教學方案,能夠顯著增強了學生對于《園林CAD輔助設計》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文章通過將在線互動、視頻演示、軟件仿真、小組協作等方式,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園林CAD輔助設計》課程全過程,呈現了多種信息技術授課方式,有效開發了學生的空間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促進學生建立更加形象的記憶模式,顯著提高了課程教學效果。據此,為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高職課程融合,提升教學成效,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其一,借助信息技術建立綜合教學平臺。以教師引導授課為基礎、學生主動學習為目的,充分利用網絡、線上渠道建立教學信息化平臺。通過錄制微課與精品課程,強化課程反饋,及時更新電子教案,完善專業教學資源庫,打造課程信息化學習模塊。利用教學平臺,減少學習時空間限制,拓展學生、教師行業視野。
其二,突出網絡教學平臺就業導向功能。利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將企業項目模塊納入平臺,展示校企合作資源,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適應就業需求。授課中注重項目虛擬操作和實訓鍛煉,強化設計情境的實景化訓練,形成校內外互通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最終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無縫聯接。
其三,優化課程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專業職業能力。課程考核應突出學生學習自主性激發、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的目標要求,按照課程項目、技能目標等目標制定相應考核要求。在強調考核方式多樣性基礎上,嚴格考核過程控制、量化考核目標。綜合運用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質量、課程成果、團隊協作、自評互評、現場點評等方式考核,綜合提升學生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