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內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有了較大的轉變,相較于傳統教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如傳統教學模式仍然未得到根本改變,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形式化,作業設計開放性不強等,這些都限制了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為此,本次研究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針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了幾點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主體 ?開放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051-02
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學生啟蒙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以及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目前國內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均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有效提高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改革的過程中,仍然存在過渡時期常見的問題,且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該類問題越發突出,對此教育者需要針對該類問題,積極找出解決的對策,嚴格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的相關要求,不斷優化教學行為,以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存問題
1.教學模式仍然未得到根本改變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變,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不少教育者為順應新課程改革,也采用了一些新穎的教學模式,但教學模式的改革依舊停留在表面,本質上仍然是教育者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以《開國大典》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教育者為了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會設置“該文按照什么順序寫的?”之類的問題,如果學生說“時間先后順序”、“事情發展順序”等,老師都會認為不對,僅僅按照課本的標準答案解釋是按照“開國大典的進行順序”,但該三者實際并無區別。另外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教育者也多是機械的傳授課本中的內容,讓學生機械的接受,難以體現出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2.學生主體地位凸顯形式化
新課程改革指出,要充分尊重學生受教育主體的地位,但不少教育者在具體落實時出現了偏差。首先,教育者沒有把握好給以學生自主權的度量,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詢問學生存在哪些問題,而后進行重點講解,雖然通過將問題拋給學生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受限于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鑒別能力,所講解的重點很容易偏離教學的重心,違背了新課程中強調教育者主導作用的原則。另外在采用小組合作等學習方法的過程中,并未考慮該類方法應用的可行性,對多數教學內容盲目、刻板的采用該方式,忽略了教師講解的作用,且沒有對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進行合理限制,只是徒有其表,難以發揮出該類教學模式的作用。
3.作業設置上開放性不強
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作業無疑是極為重要的內容,能夠起到鞏固教學成果、查漏補缺的作用。但在課后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問題,并未注重對學生智力以及情感的開發。具體表現在,作業布置量大,存在較高的反復性以及機械性。該類作業不光難以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還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情緒,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另外在作業的形式上,過于單調,多是書面作業,僅僅涵蓋課內內容,缺乏實踐訓練等新型的作業。在作業評價上,也多有教育者進行,缺乏學生自評以及學生互評等環節,這些均限制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解決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的有效對策
1.構建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以及自主探究欲望,讓學生通過實踐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且教育者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生活選擇教學材料,讓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到語文就在自己的身邊。在具體落實上,教育者首先應該注意對教材的優化,尤其對教材中的標準答案,需要改為具有一定開放性的答案,避免在教學的過程中限制學生思維的發散。其次,在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過程中,需要多思考,對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分析,注意肯定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不局限于標準答案,以此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而非簡單的記憶標準答案。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也應該積極引入社會、生活以及大自然中的素材,彌補教材中所存在的不足,不斷豐富語文課程教學的資源,讓學生將生活以及學生進行密切聯系,在生活以及實踐中感受與學習語文,進而學到更為“實在”的語文知識。
2.合理處理課堂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語文課程標準》在其教學建議之中明確指出,需要充分發揮出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以及創造性,對此教育者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行為,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方面,教育者應該從課堂的主講者變為組織者以及主導者,改變自身的權威性,同時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既不能牽著學生鼻子走,也不能讓學生牽著鼻子走。教學中也需要盡可能避免形式化的教學活動,在組織學生進行問題討論的過程中,教育者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經驗以及辨別能力做好問題的整理、篩選,并選擇其中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而在情境教學、小組合作等教學模式應用的過程中,教育者則需要有選擇性的做好對該類活動過程的調控,并給出既定的范圍,避免學生天馬行空,走進誤區,必要時可先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料,讓其在有初步理解之后再進行匯報,進而在尊重學生個性感受的同時,保證文本原意以及正確的價值導向,讓師生的個性均能夠得到張揚。
3.提高作業內容、評價等的開放性
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教育者需要充分理解語文和生活之間所存在的密切關系以及課文與生活的外延,對作業內容,除了部分針對性的基礎訓練,對課文內容也可適當的進行延伸。如在《翠鳥》學習中,可設置畫翠鳥的作用,而學習《草船借箭》時,可讓學生觀看相關數據,但需要注意的是,對開放性作業需要學生上交心得體會或成果,避免部分學生懈怠。在作業的評價之上,教育者需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作用,增加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內容,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讓學生根據標準完成對作業的評價,以培養其鑒別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在作業評價完成后,教育者也需要根據評價結果,對學生的評價進行補充與完善,指出作業中所存在的問題,耐心進行講解,對廣泛存在的問題,則需要在課堂上再次重點講解,以實現學生對所掌握知識的有效鞏固。作業的開放設計需要打破課內課外、學校家庭、社會學科之間所存在的界限,起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作用,并實現自身思維的遷移,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必須充分了解新課程改革的內涵,并對目前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合理把控教學內容,協調好課堂上師生主導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并合理設計開放性的作業,不斷完善教學行為,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內容,優化自身的教學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出自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甘紅梅.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新課程(小學), 2016(2):30.
[2]趙豐.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南北橋, 2017(1):189.
[3]上官霞.淺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開心:素質教育, 2017(8):52.
[4]阮再洪.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 中華少年, 2016(21):99-100.
作者簡介:
李俊(1989.2—),女,漢族,甘肅靜寧人,本科,任職于靜寧縣靈芝鄉車李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