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 趙珣
摘 要: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企業成本管理走向信息化也是必經的階段,但是在推動企業信息化發展時,需要考慮到幾個前提,并且在成本管理信息化過程中有序推進各個模塊的建設,這樣才能夠使得企業成本管理與信息化建設有效接軌。
關鍵詞:信息化 成本管理 信息環境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提升企業管理效率的有效方式,當前企業信息化管理主要體現在組織機構建設和信息網絡建設這兩個部分,而其中主要關系到組織機構設置、信息團隊打造、網絡體系的構建、軟硬件設施的安排等內容。
一、組織機構建設
組織機構建設是確保企業能夠有序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前提,企業的主要管理者是推動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動力,對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推動應當在組織結構中加以確立。組織機構建設是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具體職責,對于各部門在企業信息化推進過程中承擔的內容予以明確,并且在企業制度中加以確立。
首先,在企業中創建決策指揮中心,及時掌握企業信息化的推進情況,由企業員工針對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技術與信息的傳播資源等進行有效的整合,保證資源調度合理性,將相關數據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力求上級正確指令的及時精確性,使企業在品牌、資源或者技術方面的特點與優勢最大化體現出來,讓決策更加科學合理;項目管理在信息化平臺中的體現是以企業現實流程為基礎的,所以在進行平臺構建的時候,需要在企業層級管理中形成固化的制度,再將整體流程進行轉化,這樣才能夠實現流程管理的信息化。
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是對于各類溝通成本的最小化,不僅是軟硬件的簡單累加,最為重要的是通過流程再造,使得企業管理能夠在新的工作流程下有序運轉。并且通過信息化管理,能夠將企業經營風險進行數據化管控,通過量化各類風險指標,使得企業管理者能夠更好地進行監控。成本管理是以財務數據為核心的量化管理,與信息化的結合可以說是良好適應,通過部門流程制度的組織建設,使之能夠更好地與信息化環境相適應。
二、信息網絡建設
信息網絡是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載體,部分企業采用自身開放的軟件系統進行信息化工作的推進,而更多傳統企業主要通過購買和合作的形式來促進內部信息化建設的開展,網絡建設通常包括各個環節。
第一,構建企業信息化操作系統。企業的操作系統是該單位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平臺,企業在對基礎平臺進行簡單安排后,以此為平臺,創建業務應用系統。與此同時,企業的操作系統是企業未來實現信息互通,真正落實集成現有與未來建設信息系統的媒介,也可稱之為載體。企業操作系統的設計遵循SOA理念,根據標準化要求進行構建,為企業人員提供信息系統開發與整合的一系列基本服務,如權限管理、身份認證、數據交換、工作流引擎、即時通信等,都可以實現統一。企業操作系統為我們未來研究提供了可參考依據,可推動未來對二次開發標準接口與應用,有利于企業資源的整合,保證信息的安全可靠,為多變的信息提供了客觀環境。
第二,構建企業內部通訊系統。即時通訊系統從本質上來說不只屬于軟件應用,其應用服務也具有一定的標準化,即時通訊系統的功能就是實現消息的發送,使其能夠符合實際情況。通常來說,其他的業務模塊都會借用其他有利條件,例如服務的接口,實現信息的傳輸,將其發送到目標客戶的桌面。即時通訊系統的優勢還在于不僅能夠運用傳統的文字進行溝通,還能夠提供在線語音通訊,即時通訊系統一般情況下也能夠滿足在線或者離線的信息傳輸。即時通訊主要具備功能為通訊,這也是即時通訊的關鍵部分,不僅如此,其還包括下面幾項功能:持續通訊、文件發送、發送消息、語音通訊、查看屏幕以及遠程協助等功能。即時通訊系統應該可以跟企業的CA進行綁定,使得數據、文件與信息之間進行高強度的加密傳輸。
第三,搭建企業辦公系統。強化企業辦公自動化建設力度,將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管理趨向于網絡化、無紙化與規范化;辦公系統內部業務規范化與制度化,提升信息傳遞的自動化水平,將事務性消耗降到最低,創建穩定、高效率的辦公氛圍,將異地辦公變為現實,大幅度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與決策能力,保證企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在整體功能模塊中,涵蓋多種管理內容,例如,其中包括溝通、公文流轉、工作總結以及任務管理,還有系統管理等,以求能夠順應企業發展要求,從不同方面盡可能滿足其要求,將協同辦公落到實處,有利于企業發展。
第四,構建項目管理系統。項目管理系統的運作,根據總公司與其他分公司的要求,可以設置跟公司管理特點相符的管理模式,實現對工程不同階段的管理。與此同時,也可以更加清晰地在項目中展現出相應的管理功能,加強工程的招投標、合同、質量以及進度方面的進度處理,管理者要能夠對企業的材料、人力以及資金等進行嚴格、有效的統一管理。在對生產資源進行全方位的管理之后,可以對項目的關鍵環節實現即時監督,進一步對項目進度進行優化,合理控制工程項目中成本投入。經過項目管理系統的完善,能夠有效提升企業信息的傳播效率,加快企業更加規范化發展的腳步,將成本控制在最低,培養對施工期間突發情況的規避能力,增加項目收益,提升競爭力。
第五,構建財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的創建主要是為了加快資金使用計劃、資金支付管理以及財務業務一體化的進程,為企業成本控制提供便捷條件。
三、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模塊
首先,需要確保該企業已經投入資源開展信息化建設,具備相應的軟硬件投入,并且構建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來推進信息化的開展,對于企業信息化構建了統一的標準,在系統上構成了符合企業發展流程的模塊,能夠融合企業各項數據。
其次,成本管理的各個模塊能夠在信息化數據中得到體現,并且能夠即時從網絡和信息設備上獲取相應的數據,通過流程對于各項數據操作的權限和規范已經予以了確認。
最后,對于整體的信息化安排已經有了支持團隊和人員,能夠按照工作職能確保信息化環節有序開展,在系統模塊的數據和傳遞能夠獲得技術手段上的支持。
在具備有效前提的基礎下,成本管理信息化能夠與項目管理有效結合,按序開展,其中主要涉及項目管理系統的包括幾大模塊:進度管理模塊、合同管理模塊、物資管理模塊、設備管理模塊、人力資源管理模塊、財務費用報銷管理模塊、成本管理模塊等。成本管理模塊就是對于各個相關模塊的整體綜合,通過各類數據的整體分析來形成對于項目成本的整體把控。
四、成本管理信息化的特點
首先,作為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企業應明確其業務服務目標,需將企業信息系統建設作為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加快推進信息化系統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投資成本,降低企業投資風險,為企業贏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而,在規劃信息系統建設時,從企業實際角度出發,將企業工作中較為突出內容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通過不斷的規劃分析,對有針對性、目的性以及系統性地開展信息化系統建設。但是,信息系統的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在系統建設過程中對建設內容進行分類,使整個信息系統更加規范化、科學化以及合理化,盡量避免出現信息孤島。
其次,要合理運用數據技術開展管理,同時在整個計算機信息應用系統中,數據庫技術是其中一項較為核心以及較為基礎的技術。現代化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建設過程存在諸多問題。為充分解決此問題,美國學者提出了以數據為核心的開發思想。在一個企業的基礎管理中,數據管理在其中占據不可或缺的作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數據管理是否完善。與其他管理工作相比,數據管理工作在工作內容上相對復雜,工作量較大,且其工作內容及工作質量與信息化建設的成敗具有一定的聯系。此外,數據電子化建設的首要前提是數據信息需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實時性。流程管控要在軟件系統中得以體現,對于每個環節的負責人要確定其權限和責任,保證能夠在項目管理環節中將責權利都落實到位,出現錯誤和疏漏保證能夠及時反應,這就是信息處理的要點。
再次,軟硬件系統與企業工作內容的適配性也是成本管理信息化的重點之一。設計過程需注重各種應對的對象和范圍,嚴格控制網絡系統中的各項功能,在可能的情況下,將網關兩端數據傳輸盡量減少,才能夠使得系統的整體處于安全的運作之中,保障其可靠性。比方說,在針對各大企業的聯系方式進行設計過程中,盡量運用電子郵件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數據傳輸,而不是單純地模仿其他企業形式,如銀行等管理系統的設計形式,這樣不僅增加了網絡系統設計的難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絡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增加了系統安全風險的產生概率。
管理集成軟件對于企業控制成本有很大用處,但是其應用不應該隨意而為,而是需要在適宜的條件下,將其引進企業系統。因此,若企業無法打破傳統管理理念的束縛,缺乏現代化管理理念,單純憑借一套系統來提升管理,其成功的概率少之又少。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是一味地強調信息化,而是要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在信息化實施之前,整理企業現有管理系統,促使企業管理部門以及員工對管理集成軟件的全面認識與了解,積極轉變員工思想,使其從真正意義上沖出傳統管理理念的束縛,樹立新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意識。
參考文獻
[1]鄭瓊,李曉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在信息化管理下的改進[J].商業會計,2016(2):56—58.
[2]李傳令.ERP環境下會計實時控制研究[J].財會通訊,2016(25):108—109.
[3]李書平.企業應用ERP系統管理進行成本控制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3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