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鷗
隨著校本教材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美術教師應開發地方文化資源,開展美術教學。在豐富美術課程的文化內涵時,教師需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去進行開發。甌塑是溫州著名的非遺手工藝,當地初中開設甌塑課,對甌塑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影響。在了解甌塑的基礎上,筆者分析了校本課程開發理論的組成部分,探索走進文化的甌塑校本教材開發途徑。
一、溫州甌塑
甌塑是溫州特有的手工藝,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悠久的歷史,屬于堆塑藝術改良而成的藝術。甌塑的原材料是溫州特有的彩色油泥、木芽蹄兒、桐油和幾連刀等。甌塑利用一定的平面材料塑造各種圖案,它的制作方法同堆漆藝術一樣,除了運用堆、刮、塑、挑、壓等技法,人們還可以運用高浮雕、淺浮雕、圓雕、線刻等方法創造出層次分明的甌塑作品。在漆器的發展創新驅動下,甌塑用各色甌泥和桐油碾壓合成原料,具有良好的審美價值。因為擁有浮雕和油畫兩種藝術兼容并蓄的特點,甌塑被人們稱為“彩色浮雕”和“立體油畫”。甌泥和其他黏土一樣非常具有可塑性,與其他黏土不同的是,甌泥需要經過千錘百煉,需要手藝人揉捏,自己配色,靠手的溫度使泥變柔軟之后才可以進行創作,甌泥風干之后,甌塑會堅硬如磐石,歷久彌新。
二、甌塑文化
美術學科是以圖像為主的學科,故美術又叫作視覺文化藝術,它的主體是形象。形象是具有外形、色彩和質感的事物,無論是平面、立體的,還是主觀摹寫和客觀創造的,均稱為形象。美術課程走進文化必須立足于形象觀察、闡釋、解讀和文化感悟。美術課程與文化緊密相關,新課標提到,美術課程應該廣泛地接觸優秀文化,拓寬美術視野,探索文化內涵,提高審美判斷能力,特別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增強對優秀文化的認識與理解。
學生不僅要學習美術技巧,學習美術知識,更應該在一種文化情境中進行學習,站在文化高度來理解美術與感受美術。甌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此甌塑課不僅要傳授甌塑制作技巧,更要讓學生了解甌塑歷史文化,知曉甌塑名家名作,感受甌塑文化,增強區域文化自豪感,讓學生意識到甌塑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在一種文化情境中學習甌塑。筆者對溫州某初中甌塑特長班的3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70%的學生想了解甌塑名家名作,特別期望欣賞甌塑作品,了解甌塑歷史;想學習如何做出有美感的甌塑作品,渴望學習美術語言知識。這背后顯示學生渴望走進文化,感悟文化,親近文化。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實際操作,甌塑教師還需要給學生講解一定的甌塑歷史文化與名家名作。
三、甌塑校本課程開發理論的組成部分
開發校本課程時,首先需要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綱要,確定校本課程題目、項目、背景分析、目標、內容、實施、評價和說明等內容,體現校本課程規范性要求。校本課程不是隨意開發的,人們要根據校本課程標準,檢驗校本課程質量。校本課程開發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可以請導師和專家進行指導,但需要由本校教師獨立完成開發并分步驟推進。教學目標是適應學生年齡特點與學科特點,綜合開發校本課程。背景分析需要考慮多個方面,如社會需求、學校育人目標、學生發展需求和學校資源條件。值得注意的是,校本課程開發需要根據學校育人目標,結合學科特點,考慮與本課程資源相關的學校資源條件,不需要面面俱到。在進行背景分析時,學生需求分為三個層次,要注意學生自身的問題和環境影響,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甌塑是溫州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同時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溫州很多中小學都開設了甌塑特長課,但是,溫州如今沒有成型的甌塑校本教材。筆者結合自身對甌塑和美術教育理論的認識,通過調查與研究,選擇溫州某初中進行甌塑校本課程實踐,以期開發出一種出彩的甌塑校本教材。筆者選擇初中生作為研究對象,與小學生相比,初中生掌握了更豐富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有著更強的美術能力,初中生通過小學階段美術課程的學習,在美術造型和色彩等專業素養方面比小學生更為成熟。甌塑是一門手工藝,需要雙手的力量,學生進行獨立制作,所以初中生比小學生更適合作為實踐與研究的對象。甌塑課屬于文藝特長類型,筆者根據初中生的美術發展特點等,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綱要。
四、甌塑校本教材開發綱要的探索
課程名稱為《巧手“塑”世界——溫州甌塑》。主要的教學方法包括直觀法、實際操作法和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活動法。主要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需要的教學條件包括甌塑作品、甌塑材料和素材圖片。
課程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與技能。要了解甌塑文化歷史,了解甌塑制作方法,通過做甌塑作品學習色彩與造型搭配,使學生能夠獨立制作甌塑作品;運用所學的知識,動手制作體現學生個性、感興趣的甌塑作品。二是過程與方法。要欣賞甌塑作品,學習制作甌塑方法和相關知識;通過個人制作及小組合作的方式,創作不同主題的甌塑作品。
對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是要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甌塑,增強民族自豪感,了解繼承與發展非遺文化的重要性,二是通過動手制作甌塑,提高審美意識和動手能力。
確定課程目標后,甌塑校本課程開發進行實施階段。課程內容不是隨意開發的,需要實現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層次分明,兩級目錄名稱合適;課程內容需按一定組織順序編排,從易到難,富有條理。課程內容支撐著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引領著課程內容;編寫者需要有目的地選擇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構成完整的知識和經驗體系。在新課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師應分配具體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分享與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甌塑學習內容具有特殊性,教師要合理選擇教學方式,通過甌塑學習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溫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