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新偉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重點應在學生的發展層次和發展水平上,以學生已有的發展基礎為評價標準,突出評價過程中的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綜合能力,不過分強調結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倡導的是“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綜合素質評價,不再是簡單的分數式量化評價,而是促進學生研究,展現兒童想法,體現兒童發展的綜合性、整體性的一種質性評價。
關鍵詞:質性評價;激勵性;過程性;多元性
《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一書首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小學至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這是順應新時代的發展,培養新世紀學生核心素養中“實踐創新”素養的需要。綱要中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進行了重點描述:“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重點應在學生的發展層次和發展水平上,標準應是‘自我參照標準,以學生已有的發展基礎為評價標準,突出評價過程中的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綜合能力,不過分強調結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這段話凸顯了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性,它倡導的是“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綜合素質評價,不再是簡單的分數式量化評價,而是促進學生研究,展現兒童想法,體現兒童發展的綜合性、整體性的質性評價。
在學生進行項目研究過程中,評價因其獨有的促進作用而被廣泛運用——或是引導學生明確研究主題,或是點撥學生明確研究方向,或是引領學生深入主題研究,或是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隨著課改的深入,新綱要的實施,表現性評價往往成為綜合實踐活動重要的評價方式。
一、促進學生轉變——激勵性評價
【案例1】我和“龍”的故事
被同學們戲稱為“蟲”的“龍同學”,白白胖胖,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可是他卻時常做些惡作劇,而且還很邋遢,同學們都對他敬而遠之;學科學習上更是讓老師頭疼,時常因為懶惰而不完成作業,課堂有時都能成為他做美夢的場所。就是這樣一位邊緣學生,因為一次契機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開展“科技種植”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第一次開題分組時,他沒有把自己推銷出去。看著他臉上略顯落寞的樣子,我知道他內心受到了一些觸動。在我的干預下,終于有一小組愿意接受他成為小組一分子。可是在小組中,他如何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又如何讓小組成員能夠真心誠意地接受他呢?在我的鼓勵幫助下,利用他出身農村,還有一定的種植經驗的優勢,在實驗種植環節展現了他的價值。“龍同學”主動承擔了小組內的種植研究任務,并悉心呵護,還積極參與同學的觀察記錄。我適時激勵他,他干勁更足,在小組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再趁熱打鐵,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小組成員認識到“龍同學”所做的貢獻。研究結束,小組同學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以下我摘錄了部分小組成員對“龍同學”的評價。
鄭×:其實在教室里大部分同學都不喜歡“龍同學”,他愛惹事,又不愛干凈。可是經過一起研究,我們發現他其實還是有閃光點的,他種植知識特別豐富,在小組研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許×:“龍同學”是一個連作業都不愿意完成的人,可沒想到在研究中,他每天能夠精心呵護,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匡××:我只能說之前小看了“龍同學”,小組觀察中,他認真記錄點滴變化,使我們的研究更加深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積極的情感對人的認知活動具有促進作用。案例中的“龍同學”按照傳統評價觀來看,不是“優秀學生”,然而用“多元智能”的評價眼光發現“龍同學”的特長,用“發展性”的評價語言挖掘出他的潛能,使“龍同學”也能體驗成功,建立起學習信心。多元智能的學習評價觀有助于教師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和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勵學生進步。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使用激勵性的話語,不僅達到了溝通師生情感的目的,而且這種情感必然會喚起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在需要教師激勵性評價時,及時恰當地進行鼓勵,使學生能追求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龍同學”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適時尋找特長,并使之放大,在小組中發揮出來。這就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別于學科課程的獨特育人價值,評價更起到了激發和放大育人價值的作用。同時通過活動認識自身存在的價值,再通過組內互評,得到大家的認可,促進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同學的悅納。
二、促進研究成效一過程性評價
【案例2】以“科技種植”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已經結束。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與學校特色的有機整合。學生在參與科技種植技術研究、科技種植實驗等活動中懂得了用觀察比較、實驗分析、采訪調
實地考察等方法進行較科學的實踐研究。學生研究的就是學校生活中可觀、可感、可用的事物,研究熱情極其高漲,這都是源于研究主題的選擇貼近他們的生活。
本次以“科技種植”為主題的考察探究式的實踐活動開展較為成功,這首先源于學生的興趣,一個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有趣的研究會激起學生實踐探究的愿望,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小組成員的協作和小組之間的互相影響,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活動過程中不斷提高、協同發展。整個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會通過研究活動評價表對學生的研究過程進行跟蹤評價,以作為對學生的研究量化記錄的依據,同時又能及時反饋,使學生能有機調整研究過程,便于整個研究有序、有向、有效開展。具體如下表所示。
自我評價完善學習習慣,促進研究過程。學生的自我評價包括“參與程度”“合作品質”“研究過程”“成果展示”四個方面,每個方面各有三條細則要求。學生根據細則要求進行自評,全面反思自己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情況,從而逐步完善自身學習習慣。
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要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全部情況納入評價范圍,把學生解決問題尋找答案的調查過程、探究過程、交流合作的過程等都納入評價的視野,形成評價體系。而這份研究評價表,就體現了關注過程、兼顧結果的評價理念。
更重要的是,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求把課程、教學、評價進行統整,使它們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貫徹到活動中去。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除了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更要開展組內評價,通過開展交流、鑒賞、反思等活動,把評價作為提升小組研究能力、凝聚團隊精神的有力措施。
三、促進活動深入——多元性評價
【案例3】要對自主研發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效果做出價值判斷,以驗證課程的成功程度和指明改進的方向。并根據以上認識,在研究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實驗探索。
對學生實施多元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而且更注重評價學生學習的態度和價值觀。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角度多元化,可以有自評、組評、伙伴評、教師評,乃至家長評、專家評。在開展“科技種植”主題研究過程中,學生采訪了校負責人龔老師、省勞模周老師,兩位專家都及時給予了中肯的評價,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研究的積極性。在家庭中開展科技種植實驗過程中,我們引入了家長資源,請家長也來參與評價。這既能了解學生在家的研究狀態,也能通過評價使研究向更深處漫溯。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形式都具有多元的特性,而活動評價滲透在整個活動開展過程中,所以它的評價方式也具有靈活性、多元性。在實地考察、訪問、實驗等活動展開過程中,評價也伴隨著這些方式出現,再通過交流、書面等方式展現出來。評價的多元性,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隨時學會隨時反思自我,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評價的多元性,是在肯定學生多元價值取向的同時,還采用多元的評價標準,這是尊重學生,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實現“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評價的探索”。
因此,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研究是調整課程設置、完善課程內容、落實課程目標的需要。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策略的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的討論來看,樹立評價理念、確立評價目標、了解評價內容、掌握評價方法、解決評價問題,對克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的盲目性,對促進學生、教師,乃至學校的發展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在不斷前行、不斷壯大,因此對它的評價研究仍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逐步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