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
摘要:高職經濟學是一門以西方經濟理論為基礎的課程,是高職院校經濟類和管理類的必修課程,其理論抽象性是比較強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面臨著比較多的難點。經濟學課程一直都被教育部門列入經濟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為了能夠讓高職院校經濟學科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職業教育的需求,培養更多的人才,必須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革。
關鍵詞: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教學;困境;對策;分析
引言:
現如今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離不開經濟管理一類的人才,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高職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其進行有效的改革,不僅可以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還能在有效改善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素養,更好的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1.高職經濟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問題分析
1.1經濟學課程教學定位和功能不明確
現如今隨著職業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和深入,理論性的職業能力并不能夠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更需要提高學生經濟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經濟學課程主要是探索社會經濟生活的規律,其理論也直接體現了社會經濟實踐的實用性,以往在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以教材為中心,講授更多的是西方經濟理論,而結合我國市場經濟所遇到的問題則比較少,教學內容缺乏實際性以及應用性。這樣的教學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重理論而輕思維,容易成為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因此,高職經濟學課堂教學應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逐漸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和創新性應用思維。
1.2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落后
恰當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具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如今教學手段落后和教學方法較為主觀、片面是高職經濟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我國的經濟學課程,多是采用教師講授這樣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大量經濟學理論無法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的展示出來,這樣導致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只是用語言進行重復,輔助一些高等數學的公式進行講解,并沒有直觀的平臺展示其內涵,這樣必然會對教學效果帶來直接的影響。二是多數一線經濟學教師為了能夠保證教學計劃按時完成,忽視了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通常講述理論知識并不重視聯系實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依舊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師講解學生記錄,缺少著相應的互動,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是很高,同時教和學之間也出現了脫軌現象。
1.3經濟學課堂講授內容缺乏針對性
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實現的基礎,也是師生共同完成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現如今經濟學課程并沒有引入到高中的課堂中,因此對于部分高職學生來說,這是一門全新未接觸過的課程,雖然某些經濟學理論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所體現,但是其深奧的內涵及晦澀的定義則是學生較難理解的。所以經濟學的教學任務主要是普及基本概念,否則后續的學習將會比較吃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對經濟學的理論概念進行講授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整個經濟學課程進行通篇統講。由于存在該特點,教學內容或者教材的選取,會對課程目標完成的實際效果帶來直接影響。
2.高職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分析
2.1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建議
針對我國的高職院校而言,經濟學課程的教材內容是比較枯燥乏味的,部分經濟學理論會用一些圖表和公示來表達,這對于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的高職學生而言,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果學不進去,就會逐漸的厭煩課堂學習,所以這種內容對于高職經濟學教學并不適應。因此在教材編寫或選擇教材的過程中,教學系部需要將高職教育的培養方向作為目標,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在編寫授課計劃時將授課的重點內容放到經濟現象的原理講解和應用過程中。
2.2經濟學課程教學規劃改革的措施
由于畢業學生就業的多元性和交叉性,經濟教學必須充分符合學科專業的特點、社會的需要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所以經濟類課程教學必須能夠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并且與學生的日常社會實踐相結合。由于經濟學專業的課堂教學承擔著培養大學生經濟常識理論體系、奠定專業素養以及為未來就業實踐提供專業支持的重要任務,又承擔著協助學生形成基本經濟學思維以及專業入門的敲門磚。所以說除了教師需要發揮自身能力盡力的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大綱,同時也需要學生發揮自身的能動性,配合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工作。大學教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將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充分發散大學生的思維,同時向學生授予專業化的引導和培養,所以說從這個意義上,向學生傳遞完整的經濟學體系是沒有必要的。因此,經濟學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必須非常強調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學習的結合,使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之前,就養成良好的自我學習與積極思考的習慣。
2.3經濟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分析
在經濟學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基礎情況和學習能力,根據這門課程的特點和具體的內容,應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逐漸引導學生積極主主動獲取知識。通常情況下經濟學的課程需要重點培養學生意識和思維,通過啟發式的教學激發學生自身的興趣,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的反思和思考,探索發現周圍的經濟現象并且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經濟學的課程也是引入相應的案例實驗,對學生興趣和思維進行積極培養,除了案例教材的引入,也是可以引入相應的時事新聞,善于發現身邊的經濟情況,畢竟和學生生活存在著直接聯系的事件能夠更加引人入目。不管是做出什么樣的改革,其最終的目的是更好的實現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3.總結
通過對上述的內容進行分析后得出,經濟學課程教學任務在整個經濟管理類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經濟管理類的發展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經濟管理類的教育改革是勢在必行的,所以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加強經濟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經濟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質量,同時也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茜琳.實施精準教學 打造高效課堂——以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改革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06):44-47.
[2]孫庭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民航運輸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J].時代農機,2018,45(02):205-206.
[3]董昕靈.基于SPOC的專業基礎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以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為例[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04):30-34.
[4]伍玉華.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高職《經濟學基礎》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5,36(24):148-149.
[5]王瑞榮.建構主義視角下高職《經濟學基礎》“五位一體”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經濟師,2014(11):251-252.
[6]衛靜.淺談高職“經濟學基礎”課堂教學——以陜西服裝藝術職業學院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1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