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河南省人民醫院胸外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是一種治療肺大泡的有效手術方法。目前單孔胸腔鏡治療具有微創性和安全性,可促使病情有明顯改善[1]。但單孔胸腔鏡手術中有許多因素會影響術后康復效果。因此,在單孔胸腔鏡圍手術期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尤為重要,圍手術期對單孔胸腔鏡肺大泡切除患者應用針對性護理以提高術后康復效果,取得了較為有效的效果[2]。本研究分析了針對性護理在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效果,具體如下。
將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的76例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組,針對組年齡21~76(57.24±7.33)歲。男18例,女20例。常規組年齡21~77(57.11±7.22)歲。男19例,女19例。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
常規組給予常規干預。針對組開展圍術期針對性護理。其方法如下:
(1)術前護理:因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可帶來一定創傷,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容易出現焦慮等消極情緒,從而影響手術效果。醫務人員應積極與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溝通,消除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緊張情緒,能以積極心態面對手術;術前應做好充分準備還有對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病情有詳細的了解,做好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工作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2)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醫務人員應增加手術器械的熟練程度,因為手術時間越長,對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的刺激性損傷越嚴重,損傷越明顯。因此盡量減少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時間,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3)術后護理:在手術后1天,護理人員據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身體狀況制定康復訓練計劃,積極協助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進行術側肢體功能的鍛練。
比較兩組滿意水平;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手術時間、住院日數;護理前后心理情況;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針對性組的滿意水平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針對組的滿意水平是100%,其中38例滿意,而常規組的滿意水平是73.68%,其中28例滿意。
護理前針對組焦慮心理(58.38±7.21)、抑郁心理(68.22±7.51);常規組焦慮心理(58.13±7.72)、抑郁心理(68.64±7.21),兩組心理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針對組焦慮心理(20.11±2.31)、抑郁心理(26.11±2.11);常規組焦慮心理(37.74±2.26)、抑郁心理(41.78±4.55),針對組心理情況優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
針對組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手術時間、住院日數低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針對組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手術時間、住院日數分別是54.21±1.56分鐘以及5.21±1.22天。而常規組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手術時間、住院日數分別是65.78±5.56分鐘以及7.23±1.67天。
針對組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針對性組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有1例,而常規組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有8例。
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是臨床常見的手術方式,在圍術期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模式,以免嚴重影響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的正常生活。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由于缺乏對疾病和手術的理解,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如恐懼,焦慮等[4-5]。不良情緒影響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治療積極性,并可能影響手術療效。針對性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在圍手術期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效緩解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的各種消極情緒,并幫助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建立手術治療信心,積極接受手術治療。研究表明全面護理能有效提高疾病恢復效果和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中,常規組給予常規干預,針對組開展圍術期針對性護理。結果顯示針對組滿意水平、心理情況、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手術時間、住院日數、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患者實施圍術期針對性護理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