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迪,李金輝,姜 燕,王繼雅
(齊齊哈爾大學體育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大多數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學時都大面積縮水。以《運動解剖學》學時為例,由最初的64學時縮減到48學時,相當于縮減了四分之三。另外,這有限的教學學時學生也沒有有效地利用起來,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往往不太重視,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聊天的現象比比皆是。課堂成為了部分學生的“第二宿舍”,電影院,網吧,學生的上課質量大打折扣。而且期末成績往往采取的是“一卷定終身”,學生并不重視平時的教學過程,錯誤地認為只要考試前熬上幾宿就可以順利地通過考試。正是這種錯誤的認知,更是導致學生上課氣氛不濃,學習自主性差,更別提學習的創造性了。基于這種現狀,我們任課教師必須要轉變思想與認識,借助于互聯網+的時代大背景,利用學生喜歡的互聯網教學手段,積極有效地做好教學課程的優化與改革工作。翻轉課堂自從引進國內就獲得了師生的一致好評,我們也應該看到翻轉課堂的優勢之所在,盡最大可能把學生重新吸引到課堂中來,創設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文我就以《運動解剖學》這門課程為例,談一下我的一點建議與看法。
要想使學生能夠充分領略網絡平臺的無窮魅力,我們必須要做好教學資源的組織與建設工作。我們要集合國際間、國內的優秀線上課程資源,認真做好《運動解剖學》這門課程的教學資源庫的收集工作。只有具備一定的教學資源,才能更好地拓寬高校學生的視野,讓高校學生可以多元化的領略不同教師的風采,將國內外的優秀教學資源做到最大限度的整合與共享。
針對于《運動解剖學》的課程特點,我們任課教師在延續講授傳統教材的基礎之上,要集百家之所長,做好對于《運動解剖學》準備教學文件的收集工作。
首先,針對于《運動解剖學》這門課程的學科特點,我們應該做好《運動解剖學》圖片庫的整理與收集工作。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之下,充分利用高效、快捷的網絡資源下載相關的圖片資料,或者是拿起手中的相機,拍攝與運動解剖學有關聯的圖片。運用多種多樣的途徑,制作《運動解剖學》的圖庫,方便廣大學生在課下引經據典,查閱資料。
其次,制作《運動解剖學》課程相關的視頻庫。我們可以創作每個章節的重點與難點,將其制作成單元視頻庫,方便高校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而不用受到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而且在每節課的視頻之后,老師可以根據章節內容,向學生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習題來考察自己的理解情況,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時反饋,來調整視頻的課程內容,教學時長,重難點問題等等。一方面,視頻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可以反復查看視頻,直到搞清楚每一個知識點為止。另一方面,視頻教學,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精神,提高高校學生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我們應該根據課程安排,適時做好《運動解剖學》試題庫的整理工作。我們可以設置題庫,全方位的涵蓋教材的全部知識點。題型也包括單選,多選,判斷,填空,名詞解釋,簡答,論述,案例分析等等。不僅考察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考查學生縝密的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
最后,做好《運動解剖學》3D軟件庫整理工作。由于采取的是3D動畫技術,所以,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直觀地看到人體結構之間的解剖圖。而且,由于數據來源是亞洲人體,所以,更接近于實際的分析數據。另一方面,軟件涵蓋的內容更加的龐大,可以將人體中的主要器官全覆蓋,是現實模型中的3D交互,方便從各個角度進行系統觀看。并且可以隨時放大,縮小結構,保存圖像,促進高校學生更好地掌握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內容。
本文以《運動解剖學》課程“運動系統”為教學內容,2018級體育類本科學生為授課對象,做出“骨骼肌”這一部分內容的講授工作。主要采取的是基于翻轉課堂的學生授課模式,共分為三個階段。
課前,任課教師應該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制作MOOCS或者是微課。微課應該顯示本節內容的重難點問題,力求做到課程教學內容具有前沿性,創新性和指向性。之后,我們在將制作好的微課等教學資源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上,供高校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學生課前對知識要點進行學習,帶著問題去上課,這樣上課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師生間的互動會更加的流暢,課堂氣氛會更加的熱烈。
翻轉課堂的提出,使老師的上課重難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上課不再是知識點的講述,這部分的學習應該提前在課下完成。課上,我們更加關注對于學生的“釋疑”,針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細致、周到的講解。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形式,鼓勵大家分組討論,然后選出一名代表將匯總的問題進行講授。這種互動方式更容易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通過實踐研究我們發現,課后是翻轉課堂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課前學習,課中解惑之后,課下的作業反饋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應該在線下積極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并且在網絡平臺上與同學之間展開熱烈的討論。大家針對教學內容暢所欲言,取長補短,拓寬視野,爭取教學資源的大融合。另外,任課教師也可以把小組的成績予以公布,評價,鼓勵大家你爭我趕,爭取更大的進步。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十分成功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往往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愿意主動的探索,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這樣的課堂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而在實施了基于翻轉課堂的微課模式之下,學生的聽課狀態明顯得到了改觀。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了,學習更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愿意與老師進行積極的互動,敢于質疑,勇于創新,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綜上所述,基于翻轉課堂的微課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它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課中討論,課后反饋三個階段,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提高高校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促進課程教學起到一定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