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 ? ? ? ? ?要]? 中職解剖學教學環節引入自主學習、講授法、目標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用導入法、體態語與語言藝術相結合、增加標本實驗比例等優化教學結構,教師示范、教學方法多元化等方式更新教學模式,從而提高了本門課的教學效果。
[關? ? 鍵? ?詞]? 中職生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分析探索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0-0174-02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醫學院校需做好自我定位,重點培育應用型人才,不僅要將基礎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還要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培養職業道德,進而在步入社會后實現長遠化的發展。特別是中職解剖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有必要對傳統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進行改良與優化,逐步滿足現階段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需求。還需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提高研究力度,逐步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日后的成長以及發展奠定基礎。此外,還將逐漸培養中專生學好人體解剖學的意識,提高其課程參與能力,并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
一、中職解剖學教學環節引入多種教學方法
多種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指將LBL教學法與PBL教學法、CBL教學法相結合。其中的PBL教學法主要指的是一種自主學習方法,更加強調以學生為核心,而教師則負責引導,將問題作為基礎,進而設置具體情景,引導學生參與進來,使學生主動自覺地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而LBL教學法更強調以課堂為中心,同樣教師應起到主導作用,并將教材作為基礎,此教學法應用過程中所體現的主要特點為教師系統化的講授,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教材中的內容直觀、完整的傳達給學生,此教學法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統性等諸多特征,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需要保證知識傳達的準確性,過程中也會涉及海量的信息,但是學生卻易于接受,同時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從而夯實理論基礎。
CBL教學法則是指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首先明確教學目的,并在特定的情景中有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盡可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特別是在解剖學教學環節,中專教師所面對的學生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同時其主動學習的欲望也相對薄弱。因此,中專教師在解剖學教學環節就可以用CBL教學法,亦可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輔助以PBL教學法與LBL教學法,進而保證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水準。
二、中職解剖學教學環節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結構
(一)優化教學結構,豐富教學內容
1.利用導入法,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現階段人體解剖學教學環節,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導入法應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導入法的應用無疑是較佳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具學習興趣,同時也會令學生充滿好奇心,受好奇心的推動產生探索欲望,進而打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比如,在教授與“男性尿道”有關的知識時,那么教師就可事先展示真實病例,如:劉某無法進行自主排尿,此時需要護士為其插導管排尿,但過程中卻屢屢受阻,哪位同學知道為什么插管如此困難呢?其中所包含的解剖學知識有哪些呢?在設置了問題后,學生就會仔細思考,并探討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因此學生也會產生學習興趣,更具學習熱情,且集中全部注意力去思考,這樣即可達到導入教學的目的,引導學生學習新的人體解剖學知識,并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利于打造高效教學課堂。
2.將體態語藝術與語言藝術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
教師在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正確的體態語言,逐步增強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形成良好的專業語言修養。應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做到語言表達的準確無誤,并體現一定的規范性與適宜性。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使用最為適宜的、生動的、有趣的教學語言,并伴隨著對應的體態語言,使得教學過程更具趣味性。不僅如此,教師還應當由淺至深、運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將教學中的重點有效凸顯,這樣更利于學生把握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主動脈”相關知識時,教師就應當運用比喻的方式,將主動脈比喻成一根拐杖,主動脈弓凸側的三大分支,可用三根手指分別代表,用拇指代表頭臂干,食指表示左頸總動脈,而中指則代表左鎖骨下動脈。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生動、形象,也利于學生理解,更加易于加深學生印象,備受學生歡迎,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活躍課堂氣氛。
3.增加標本在實驗教學中的比例,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人體解剖學教學非常強調實踐教學,教師應當始終秉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不僅要夯實理論基礎,同時還要特別重視實踐引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增加標本在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盡可能用直觀的標本觀察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并在實踐中掌握更多的解剖知識,進一步升華理論基礎,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值得一提的是,解剖學課程中所含深奧的原理相對較少,更多重視局部內臟器官、神經以及血管等各方面的闡述,強調器官之間的毗鄰關系,也正因為如此,人體解剖學才更具有形態學價值,甚至成為形態學的基礎。所以,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標本,利用標本的價值使學生注重實踐并在實踐中仔細觀察、細致分析,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在頭腦中逐步樹立完善的形態結構立體形象,借助實物標本強化感性認知,深刻記憶進而掌握更為豐富的理論知識,日后也可應用于臨床實踐中,進而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
一方面教師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學習發揮榜樣作用。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當首先意識到自身的示范榜樣作用,而后做好自我定位,體現榜樣作用,以自身的光彩點亮學生并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通過教學評估以及集體備課等方式,提高教學水平,逐步形成良好的教風。在這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鉆研,還需要進一步拓寬實踐教學思路,使得教學視野更加開闊。此外,教師還需要潛心研究切實吃透人體解剖學的理論基礎及其實踐技能,并能在教學中做到舉一反三,靈活應用,引導學生參與到各類解剖學教學活動中去,主動應用多媒體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事先了解與人體解剖學相關的知識,而后再提高學習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將解剖操作與多媒體有機結合,逐步打造高效課堂,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可間接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逐步實現了良性循環發展,這樣就為學生日后的成長奠定了基礎,也為人體解剖學學科的持續優化打下了鋪墊。
另一方面,使教學方法多元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講解人體解剖學相關知識時,需要做好方向上的指導,通常的做法是通過尸體解剖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更為豐富的知識要點。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卻無法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人力以及物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逐步打造高效課堂,并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一定程度的調動,進而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筆者通常的做法是提高對標本制作環節的重視,盡可能體現標本陳列室的價值,先確保陳列室內標本的齊全性,而后再根據沉淀式的布局進行標本的合理設計,并保證標本為全天候開放的展覽模式,這樣學生在課余時間就可以進入到陳列室進行觀察學習,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還減少了學生對尸體的恐懼或抵觸心理,使得學習更具主動性。如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未能被全方位調動,那么,筆者就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組織集體活動,要求班長或班干部帶領其他同學進入到陳列室內集體觀察,相互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相互協作的能力。這樣的活動設置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意識到主動學習的重要性,還能使學生自覺參與到教師以及其他教育人員所組織的各項醫學教學活動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能力。除此之外,學生在自行觀察的過程中也會培養細致的觀察習慣,抑或是事先搜集與之相關的圖片以及文字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打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刺激學生感官,深化學生記憶,進而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就筆者在中職生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案,希望能為相關的教研人員帶來借鑒,逐步提高中職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的教學目的,并促使中職生的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毅,宋艷,方彬吉,等.基于中國數字化人體的虛擬解剖學系統的建立[J].解剖學雜志,2017,40(1):44-46.
[2]周瑤,徐子魁.人體解剖結構數字3D互動教學模型制作技術初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30(4):405-407.
[3]和振典.對人體解剖學與醫學影像解剖學在教學中的結合研究[J].醫藥前沿,2017,7(23):363-364.
[4]馮璟.“卓醫計劃”背景下人體斷面與影像解剖學課程的改革與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12):1906-1908.
[5]譚剛,吳建清,陳顯兵,等.人體解剖標本解說大賽在系統解剖學互動式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解剖學雜志,2018,37(5):708-710.
[6]張潛,薛黔,羅軍敏,等.卓越醫師班人體結構學課程體系中系統解剖學授課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9,16(9):687-689.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