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燕 朱麗男
摘要:紅色研學旅行精準扶貧是農村地區貧困人口實現生產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路徑。本課題在闡述基礎理論和文獻述評的基礎之上,對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精準扶貧發展機制進行了研究。紅色研學旅行精準扶貧路徑包括精準扶貧識別、精準扶貧模式選擇、精準扶貧管理推進和精準扶貧績效考核。通過總結梳理機制,為其他地區通過研學旅行實施旅游精準扶貧提供經驗。
關鍵詞:精準扶貧;研學旅行;機制研究
基金項目:2018年度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新舊動能轉換下沂蒙老區研學紅色旅游資源保護傳承對策研究(編號:QN201841)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一)精準扶貧是國家發展戰略需要
自2013年起,在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思想引導下,國家部委和各地方政府部門秉承“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原則,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和實施規范,為扶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近年來,精準扶貧政策成效顯著,已成為幫助廣大農村地區擺脫貧困的重要手段。
(二)沂蒙革命老區扶貧脫貧需要
臨沂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由于歷史、自然原因,農村人口將近850萬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4萬元。截至2018年底,全市仍有992個貧困村,其中省扶貧重點村268個, 46.7萬貧困人口,占臨沂省貧困人口總量的1/6,且 70% 以上的貧困人口集中在邊遠的山區,攻堅扶貧具有極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三)沂蒙革命老區紅色研學資源豐富
與貧困的生活現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革命老區田園風光秀麗,民風民俗獨特,具有發展研學旅行的自然條件;此外,當地在長期的革命戰爭過程中,留下了大批革命戰爭遺址,紅色資源極為豐富且大都集中在沂蒙山革命根據地一帶,具有發展研學旅行的人文條件。因此,沂蒙地區是將紅色旅游、旅游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協調發展的最佳地區。
沂蒙紅色影視基地位于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共由“紅嫂紀念館”“古山村”“古縣城”“山鄉夢度假村”四部分組成,占地1129畝,總投資2.6億元,為國家4A級旅游區。該基地已拍攝《沂蒙》《紅高粱》等100余部影視劇,承接各類培訓班2000多個批次,20萬人次,帶動前來參觀學習的各地黨員干部達80多萬人次。
二、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研學旅行精準扶貧發展機制
(一)精準識別機制
沂南縣按照精準到村、到戶、到人的要求,開展紅色研學旅行扶貧摸底調查工作,摸清貧困村發展基本情況和基礎數據,為開展紅色研學旅行扶貧工作奠定了基礎。在貧困戶規范管理上,按照上級部門指導意見,遵照嚴格的流程進行貧困戶分類。通過召開由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包村干部、扶貧理事會、黨員代表、村民代表、貧困戶代表參與的村級評議會,綜合分析各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進行逐戶表決評議;根據評議會結果,將貧困戶分類管理名單在村內進行公示5天;鎮扶貧辦對各村上報的分類名單進行審核,建立臺賬管理,進行中等收入型、特殊群體型、溫飽無憂型、重點關注型等四類管理;最后按照分類,及時落實有關政策,確保因戶因人施策精準,鞏固提升貧困戶脫貧成效。
(二)精準幫扶機制
紅色影視依托當地政府沂南縣馬牧池鄉支持,以拉動當地經濟和提升景區效益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精準扶貧新路子,推行出五種強村富民新模式。
1.“合作社+貧困戶”的“龍頭帶動”模式
馬牧池鄉整合全鄉優質項目,選擇了包括影視基地在內的效益高、口碑好、就業拉動強的企業和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通過景區運營和影視基地經營帶動當地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并保證該基地的提質增效,從而確保旅游精準扶貧的可持續性。例如,山東省沂南縣貧困村常山莊村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后。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的建造改善了基礎設施,也帶動了村里的經濟發展。村里很多人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就近就業,從事群眾演員、劇組用工、景區建設等工作基地核心景區周邊村莊的貧困戶出現了角色轉化、就業轉型、收入轉多的“三轉”現象。
2.“景區景點+民宿”的“研學營地”模式
通過景區景點開發,帶動貧困戶融入旅游產業鏈,重點發展“紅色研學旅行+研學營地”和“鄉村旅游+農家樂”兩種模式,實現脫貧致富。借助響亮的品牌效應、原生態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紅色底蘊,影視基地有效地帶動周邊村落的開發和周邊景區發展,拉動農村旅游基礎設,扶持建設、修繕、經營大量的民宿、農家樂、集體住宿營地,為紅色研學旅行提供最重要的住宿保障。
3.鎮級基地園區帶動模式
由常山莊牽頭,沂南縣農業、畜牧、蔬菜等部門參與,統籌整合有關資金,建設產業扶貧基地園區,引進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致富能人等經營主體參與運作管理,以資產收益分配、土地資金入股分紅、務工收入等形式,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和貧困戶脫貧。常山莊整合資金100萬元建設扶貧產業園,由當地致富能人承包經營,帶動貧困群眾人均增收680元;吸納8名貧困群眾在園區內務工,戶均增加工資性收入1.5-2萬元;園區以每畝800元的價格流轉農戶土地,增加了群眾的財產性收入。
4.“特色一產+紅色研學”培育發展模式
立足沂南主導產業和旅游資源優勢,統籌用好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盤活農業、畜牧、蔬菜、旅游等特色資源和閑置資產,扶持發展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特色產業,使每個貧困村發展一個以上特色產業。如在當地旅游產品和手工藝術品的開發和生產中,常山莊各村民提供勞動力和原材料,沂蒙紅色影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產品的開發和銷售,從而促進農業資源向研學旅行紀念品、伴手禮轉化;沂蒙紅色影視周邊的辛集鎮發揮蔬菜產業優勢,建成現代農業蔬菜標準化繁育示范基地,從“紅色研學”擴展到“綠色研學”領域。
5.金融扶貧模式
充分發揮農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的融資平臺作用,積極為紅色旅游企業、經營業戶提供金融扶貧貸款,為推進紅色旅游扶貧提供資金保障。沂南縣充分利用好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推出面向農戶的“富民農戶貸”,執行國家基準利率,享受財政貼息。沂南縣積極整合國有資產,與民生銀行合作設立5億元的旅游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紅色旅游重點項目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上半年,馬牧池鄉人民政府選擇盛世莊園、綠中原等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試點銀行,率先開展“富民強農貸”業務試點工作,全年發放貸款額度達到1000萬元以上。
(三)精準管理機制
1.貧困人口及貧困村的動態調整
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所在的馬牧池鄉常山莊根據臨沂市政府于2018 年度下發的《全市扶貧對象動態調整工作方案》,制定出明確的 扶貧對象動態調整的具體標準。包括貧困人口退出、新納入和脫貧戶返貧、貧困人口自然變更、貧困村退出標準。
2.財政專項資金產業扶貧項目管理
馬牧池鄉常山莊根據臨沂市政府下發的《財政專項資金產業扶貧項目管理》要求,從規劃原則,分配原則,分配程序,項目公示,問題整改,監督檢查等方面進行系統管理。
(四)精準考核機制
常山莊根據臨沂市下發的《關于深入推進扶貧系統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和《臨沂市扶貧系統黨建工作考核辦法》,成立了系統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考核辦法,將扶貧工作與業務年度綜合考核同步進行。扶貧考核實行100分制,按20%的比例折分量化到年度業務綜合考核得分中。
參考文獻:
[1]唐任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研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23):66-73.
[2]黃承偉,覃志敏.論精準扶貧與國家扶貧治理體系建構[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8(1):131-137.
[3]李鵾,葉興建.農村精準扶貧:理論基礎與實踐情勢探析——兼論復合型扶貧治理體系的建構[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5(02):26-33.
[4]汪三貴,劉未.“六個精準”是精準扶貧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精準扶貧系列論述探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6(01):40-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