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琴
摘 要:陶藝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創(chuàng)新,加強師生互動協(xié)作進取的動手能力教育,是在素質教育實行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陶藝不僅可以讓學生釋放天性,還可以讓學生在恬靜、自然的陶泥世界里盡情舒展個性,培養(yǎng)自信、樂觀、吃苦耐勞的人格。
關鍵詞:陶藝;課程;策略
陶與瓷起源于中國,在陶瓷發(fā)展的歷史上,貫穿了我國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始終。甘肅臨洮陶瓷的發(fā)展,更是歷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水車園小學社團鑒于此,確定了以“陶藝”為我校美術學科的課程研發(fā)方向,加強硬件配套設施,組織師資培訓,為學校和社會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的人才,為學生在各項比賽中取得有意成績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使學生也得到了更高的鍛煉。
陶藝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與師生互動協(xié)作進取的動手能力教育,陶藝可以讓學生釋放天性,在恬靜自然的陶泥世界里,盡情舒展個性。陶藝可以讓學生心靈手巧,在動手的過程中,頭腦更加睿智,小手更加協(xié)調。陶藝可以讓學生體味美與樂,讓美在自己手中誕生。以小小泥巴為載體,無限的創(chuàng)意伴隨著對生活和自然的感悟,讓學生個性得以充分的展示,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以興趣激活學生——形成志向;以活動培養(yǎng)學生——形成特長;以交流溝通學生——形成友誼;以成功激勵學生——形成自信。
一、陶藝——我們這樣親近
或捏或壓、或卷或疊、或雕或刻,我們在觸摸泥巴的同時也觸摸著我們自己的心靈與思想;我們在觸摸泥巴的同時,也觸摸著民族傳統(tǒng)文化。
根據(jù)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我將陶藝內容分為三個年齡段:
1.低年級陶藝課:以手捏塑為主。形象直觀的捏塑形象,能激發(fā)孩子們玩泥的樂趣,同時,以平面泥板推塑方法,使作品從平面到立體更生動。
2.中年級陶藝課:以拉柸成型、泥板成型、泥條盤塑、注漿、印柸等成型方法進行陶藝的制作。
(1)拉坯成型:學生在轉動的機器中拉坯成型,拉出奇形各異、千姿百態(tài)的花瓶杯子、筆筒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與雕刻,使作品更完美,更具觀賞性和裝飾性。
(2)泥板盤塑:不同形狀、厚薄各異的泥板通過卷曲、粘連、裝飾等方法讓泥板作品有一份清新,有一份驚訝。
(3)泥條盤筑:粗細不同、質地柔軟的泥條彎曲變化。盤筑交錯,盤出節(jié)奏、盤出玄妙、盤出精彩。
3.高年級陶藝課:主要進行釉色裝飾、丙烯彩繪、京劇臉譜繪畫、臉譜形式的創(chuàng)作、京劇知識的了解與學習、刻瓷工業(yè)的學習。
(1)釉色裝飾:上了釉色的作品放入窯中燒制,在你感覺神奇窯變的同時,更使人有妙手偶得的快樂。
(2)丙烯彩繪:在不同的盤子、花瓶等器皿上繪出斑斕世界,讓普通的小盤開出陶藝奇葩。
(3)臉譜繪畫:除傳統(tǒng)京劇臉譜工藝外,我們又注入了裝飾臉譜新工藝那臉譜上的風景、鏤空等圖案,在傳統(tǒng)文化底蘊上,呈現(xiàn)出“臉譜另類”的現(xiàn)代個性。
二、陶藝——我們這樣創(chuàng)造
一塊兒小小的泥巴,在孩子們的手中,構筑起一個拙樸的世界。
在硬件建設方面,我校設置了專用教室作為陶藝課程活動室。專門用于學生學習拉柸成型、泥條盤建、泥板制作的專用教室。內有拉柸機12臺,手輪10個及制陶工具,每學期專門到小泥人購買紅、黃、白三種陶泥,用于陶藝教學。并且從小泥人購買了用于學習以上工藝的各種工具、釉色顏料、大、中、小各種型號瓷盤、素胚盤等。
在教學中,我們遵循“以教、學、做三合一為中心,實現(xiàn)趣味性教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力”“以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以及“結合馬家窯文化內容,進行開放的、動態(tài)化教學”等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動手能力進行個性培養(yǎng);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實施分組教學;注意觀察和抓住學生創(chuàng)造瞬間的閃光點,懂得識別美的形式的價值所在;在教學中不斷聽取各方面的建議,改進教學結構內容。
三、陶藝——我們這樣感悟
在陶藝課程開發(fā)實施的這五年時間里,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泥巴在師生的手里變得越來越有生命,越來越有特色。孩子們捏出來的作品也許是童稚的、不成熟的,但我們可以在泥巴里看見他們旺盛成長的生命與充滿美好的希望。
陶藝課程開發(fā)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將美育教育、語言訓練和歷史、文化的熏陶融為一體,這樣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性情,還有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各方面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陶藝課能充分讓每一個孩子在恬靜自然的陶藝世界里找尋一個全新的自我,這不僅是一門藝術素養(yǎng)培訓的課程,更是在一個沒有完全對錯框架下的個性世界里自我的真實寫照。通過“快樂泥巴節(jié)”活動的開展,再次證明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的,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學生作品中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童真童趣,這次活動把我校陶藝課程推向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將以陶為梁,繼續(xù)不斷拓展思路,我們還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支持整個活動,使教師和學生可以從網(wǎng)上更便捷地獲取有關陶藝的豐富信息,與更多的陶藝專家和陶藝學習者進行互動交流,共享學習成果。讓陶藝這一古老的民間工藝在下一代孩子身上重放異彩,使其真正成為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
參考文獻:
[1]周國楨.我的當代民族陶藝之路[C].中國美術館陶瓷理論研討會,2006-11-01.
[2]鄭寧.中國傳統(tǒng)陶藝的審美精神回顧[C].中國美術館陶瓷理論研討會,2006.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