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嬌
摘 要:情境教學可以讓數學變得簡單、有趣、生活化。在新課程理念下,人們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因此,采用情境教學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小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用數學方法解決現實問題。讓學生遠離機械式的學習,在生活中體驗數學之美,感受數學之魅力,逐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生;教學;數學;情境創設
近些年來,情境教學的呼聲和被認可度越來越高。情境教學越來被各個學科采用,成為各個學科的寵兒。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育更是被全國各地的教師學習,那么,如何使用情境教學,才能讓一節數學課達到最佳效果?
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活化的、以形象為主的生動的場景,是為了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和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地講數學的知識,或者數學計算技巧的掌握,這種教學方式即便不是填鴨式的教學,也不會對小學生有多大的調動性。課堂教學任務可能很好地完成,重難點輕松突破,但是課堂氛圍不一定熱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換句話說,他們接受知識的心情不愉悅,久而久之,小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會降低,進而逐漸厭惡學習數學,最壞的結果便是小學生放棄學習數學。
為了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意識里不將學習數學作為一種乏味、艱難的任務,而是當作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種工具。借助情境教學能夠將學生帶入他們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學生會積極地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當這一問題通過數學知識得以解決,帶給他們不僅僅是解決問題之后的美好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及逐漸培養起來學習數學的興趣。面對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不會感到乏味枯燥,相反地,最大程度地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課堂參與度有了極大的提高,課堂氛圍自然也就活躍起來了。
而如何設計教學情境則是一節情境課堂的重點,更是情境教育的成敗關鍵。在數學教學中語言情境、想象情境和推理情境使用的較多。根據教學內容選取相應的教學情境,需要教師研讀教材,教學情境的設計必須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學生對教師選取的情境熟悉而且感興趣,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一節情境課堂很難用一個情境灌入一節課的內容,一節課可能會用到多個情境,這就要求多個情境過渡自然連貫,使學生感覺就是在一個故事情節遇到問題需要解決。這樣把教學和生活中的情境緊密聯系,孩子能體會到生活與數學的緊密關系。很多教師創設了自認為符合教學的情境,但忽略了是不是學生所感興趣的情境,原以為通過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殊不知由于情境缺乏真實性,學生索然無味。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決定了學生對源于自己生活的情境很感興趣,并有強烈的參與欲望,能夠在情境中主動地實踐、體驗和探究。因此,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讓這種模擬真實環境的活動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當學生感到他們能用學到的數學去做事時,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也大大增強了。例如,我在設計《找次品》一課中,情境一設計了利用生活中警察和工商局聯合打假行動,讓學生當生活中打假員,此情境學生在生活中都有見到,給孩子一個神圣的身份要求學生明白自己本節課的任務就是找到生活中的次品。而身邊的同學在學校開展關愛社區老人活動中買到了次品,進入情境二。班級里學生給社區老人買鈣片獻愛心,買了三瓶一樣的鈣片中有一瓶少了幾粒,如何找出來?引出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后。又想到還可以通過喝牛奶補鈣進入情境三,學生又為老人買了8瓶牛奶,可惜不小心買到一瓶過期的牛奶,過期牛奶比正常牛奶重,過期牛奶會對人的身體造成損害,所以一定要找出來。帶著這份愛心和責任心學生快速討論解決問題。找出次品的他們很開心地去公園觀看自己班級的足球比賽,又為自己的隊友帶去27瓶礦泉水,又因為一位男同學比較調皮把一瓶水換成了鹽水想捉弄自己的同學,可惜鹽水喝上對隊友的身體不太好,會損耗隊友的體力,所以一定要找到這瓶水,從而設計了情境四。這樣的設計使每一環節情境的過渡都非常自然并且都符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情境的設計不脫離生活實際,這樣學生能夠在身邊的事情中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喜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情境,通過真實的情境再現,讓提出的問題更能貼近學生的心理,教師在情境中的啟發式語言要體現出互動性、科學性、有效性,提出的問題則要具有針對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啟發性。[2]當情境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興趣時,他們學習的動力得到激發,自然學習的毅力也就增加了,學習的能力也就得以提高了。
教學的每一環節的情境都要環環相扣,情境教學就好比看電影,每一環節的過渡自然,前后又有練習。將數學問題帶入情境教學讓小學生感覺就像是在一個故事里打通關游戲,只有解決了故事中的數學問題,才能知道故事后期的發展。
總之,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探索,需要教師做有心人。結合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創設科學合理的情境,有效提問,學生入境入情,升華思想,提高數學運用能力,方是提高教學效果的良策。
參考文獻:
[1]葛立文.情境創設為哪般?[J].成才之路,2012(36):86.
[2]黃英.巧設情境 有效提問[J].甘肅教育,2018(9):11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