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小學階段是人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從兒童到青少年,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小學生的道德教育。主題班會作為班級公共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班級集體建設和學生成長具有獨特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主題班會課;有效開展
主題班會課對小學生的教育有著重大的作用,一節好的主題課,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身邊的小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針對小學主題班會的設計與實施,提出了具體的對策,以提高主題班會的實效性。
一、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主題班會
師生合作不僅體現在學科教學中,也體現在班級活動中。在主題班會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大師”。然而,教師也是“參與者”和“指導者”。“參與”在這里是指教師也是班上的一員,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指導”是指學生年輕,能力不夠,所以教師需要引導主題課走上正確的方向。此外,師生共同參加主題班會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在主題班會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會產生心靈的碰撞,從而形成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
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
教育應該著眼于人的心靈的和諧,尊重和發展個性。主題班會可以讓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鍛煉自己的能力。擅長唱歌、表演的學生可以在主題班會上展示自己的才能;擅長繪畫的學生可以布置黑板,制作主題班會的材料;擅長說話的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演講、脫口秀的能力。這樣,主題班會就成了學生個性發展的平臺,這無疑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能夠輕松地開展活動,并能愉快地接受教育。主題班會不僅面向有特殊技能的學生,也面向大眾。因此,對于沒有特殊技能的學生,他們可以做主持人來鍛煉自己的能力,可以采取交替選擇的形式,也就是說,不管學生的成績如何,他們都能受到平等的對待,根據他們的學號或座位輪流主持班級會議。它的優點是讓全班都參與進來,中間學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群體,而大多數班級中中間學生的數量相對較大,他們渴望進步和關注,輪流主持班會可以幫助中間學生發揮潛力。
三、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教育目的
主題班會應根據不同的目標為學生量身定做,體現其獨特性。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低年級學生處于從前運算階段到具體操作階段的過渡期,而中高年級學生處于從具體操作到形式操作的過渡期,這決定了學生對同一內容有不同的偏好和追求。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主題班會課將盡可能內容豐富、語言簡單、文字簡潔;對于中、高年級學生,應該允許學生多思考。然而,盡管一個班的學生的思維水平大致相同,但由于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點不同,每個人對主要班會的需求也不同,這就要求教育者明確自己的目標,而不是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只有明確目標,才能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個獨特的主題班會。案例如下:
主題:班級是我們的家,建設有賴于每個人。
一、活動目標。
通過這次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是集體的一員,要關心集體,只有全班同學團結協作,才能為全班爭光。
二、活動準備。
1.教師應準備:相關的課件和課前獲得的榮譽證書。
2.學生應該做的事情:準備中國女排奪冠視頻,介紹相關人物、團結協作的故事等。
3.教室布局:桌子圍成一圈,在中間做游戲或表演。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介紹
1.教師首先介紹中國女排在日本舉行的國際排球聯合會女排錦標賽中獲得冠軍,然后通過視頻回顧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讓學生觀看并表達自己的感受。
2.由女子排球隊向全班進行延伸。我們班不能與全班每個成員分離,就像女排中的每個運動員都不能與女子隊分離一樣。每個人都是集體的一部分,集體的繁榮和發展離不開每個成員的關心和努力。
(二)學生主持班會內容
1.讓學生分組介紹女子排球隊的每一個成員,并介紹她們在該隊中的作用和責任。讓學生覺得每一個團隊成員都很好,他們并不驕傲自滿,而是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地做自己的事情,從而取得成功。
2.學生們帶領學生觀看并討論動畫片《三個和尚》。
3.主持人A:為什么這三個和尚沒有水喝?
主持人B:他們后來是怎么弄到水的?
4.然后,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故事對他們有什么啟發。
(三)活動總結
班主任出示全班集體取得的榮譽證書,并說這些榮譽證書正是因為個人努力和班級團結,應該珍惜這一成就。就像每一個女排隊員都是優秀的,但如果她們不總是為集體著想,為一個共同目標奮斗,就沒有成就。每個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所以應該永遠關心集體,熱愛集體,集體會變得越來越好。
這次主題班會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無論未來在何處,他們不僅要做好自己,還要關心集體,把集體當作自己的家。整個主題班會雖然簡單樸實,但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師生所提供的事件和故事都是學生所熟悉的,及時引導學生改正自己的缺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總之,主題班會的開展,不僅有利于班集體的建設,也有利于班主任進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使主題班會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孔秀玲.略談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經驗[J].學周刊,2016(31):221.
[2]張亞男.中小學主題班會研究綜述[J].教學與管理,2009(9):20-21.
[3]王艷玲.主題班會的設計與開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6):162-163.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