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光文
摘 要:伴隨著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方略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展開,農村小學教育發展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農村小學教育不論是師資力量,還是硬件設施、教育環境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為小學教育效果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石。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或者離婚率的上升,出現了更多的留守兒童及單親家庭,這使得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教育面臨了巨大的困難,從而出現了蝸步難移的局面發生。鑒于此,分析探討了制約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因素,并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以供參閱。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育發展;制約因素;對策
眾所周知,農村小學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農村小學教育質量的好壞,對于中學、大學乃至整個全民教育系統都發揮著直接性的作用。從當前農村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軟件及硬件整體性成薄弱狀況。在師資隊伍、教學硬件、教學方向、學生管理及各方重視度等方面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離地區“均衡發展”教育目標的實現還有很大的距離,這些問題都或多或少地制約著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因而,全面分析制約因素,采用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對于廣大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及現實意義。
一、制約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影響因素
伴隨著社會經濟及科技日趨加速化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質量的要求也逐步在提升,而且部分地區出現了人才過剩的情況,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體制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外出打工熱潮逐年遞增,農村地區教育滯后,師資結構不合理,硬件設施不完善等,使得農村教育步履蹣跚。這主要體現在,外出打工人數增多,學生大量流失,留守兒童增多,留守兒童缺乏家庭引導,普遍存在心理障礙。個別家庭注重經濟收入,忽視了小學生的教育。而經濟較為寬松的家庭,缺乏正確引導,導致其不求上進。個別教師素質不高,對待社會的態度誤導了小學生的發展。學校管理疏忽,注重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地區政府部門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不重視等,都對農村教育質量的提升起到了極大的阻礙作用。
二、農村小學教育可持續化發展對策
1.政府部門應加大農村教育扶持力度
從某方面來講,經濟落后及經費不足是導致農村教育質量難以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革新教師結構,提升農村小學教學軟件環境;改善農村小學教學基礎配套硬件設施,包含教室、食堂、宿舍、圖書室、計算機室、教學輔導器材等,為農村小學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硬件環境。
2.改革農村義務教育
首先,改革課程設置。在確保九年義務教育執行的前提下,以促使小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除了必要課程的開設外,還應增加一些積極向上,對于小學生健康發展有益的課程,從而使得農村小學生全面發展。與此同時,開發地區教育資源,在實踐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及動手能力,從而為小學生的發展及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石。其次,改革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增設活動課程,打破傳統教學方法,促使小學生學習興趣及主動性的提升,促使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提升。
3.革新農村教師人事制度
眾所周知,教師在政工教育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而促使農村小學教育的關鍵所在就是促使師資隊伍的完善。首先,必須準時發放教師工資。其次,為農村小學教師提供進修的機會與條件。再次,完善教育對口支援。這方面我國已有較大的突破,特崗教師及師范生畢業后服務落后農村地區,這不僅解決了貧困地區小學生上學問題,同時還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儲備了師資力量。
4.創建“家長學校”,關注“留守兒童”
大量農村留守兒童的出現,提升了農村小學教育的難度,這就需要農村小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必須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關注與幫助,促使他們健康的成長。與此同時,由于農村地區小學生家長文化素養缺乏,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存在較大的誤區,而在小學生教育過程中,家長又發揮著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影響作用,因此必須強化家校溝通,促進教育的可持續化發展。小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因而,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小學生的道德行為和人格,因此,學校必須定時或者不定時的召開座談會或者家長會,強化家庭教育的培訓工作,從而使得農村地區家長可以全面認知教育方針及政策,明確辦學思路,對于學校的治校政策持理解態度,掌握科學教育的方法,促使家校合作,進而提升農村地區教學質量的最大化提升。
5.強化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素養
農村教學一個有力保障就是良好師德師風的建設。因此,必須強化農村地區廣大教師思想道德素養的培養。通過立榜樣、學先進等方法協助他們人情形式,促使其正確人生觀及世界觀的樹立,且強化監管力度。學校也要強化教師心理疏導,確保廣大教師時刻保持一顆從事教育事業的熱心。與此同時,以新方法、技術、知識以及課程為重點,促使廣大農村地區教師新事物接受能力以及教學能力的最大化提升,進而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教育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可以達到的,這需要學校、教師、家長、政府、社會等的共同努力。從目前農村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其發展進步空間較大,因此,在農村小學教育過程中,需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敢于突破和創新,軟硬件共同提升,促使農村小學教學質量得到最大化提升,實現農村小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超.探析制約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新因素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14).
[2]孔瓊英.淺析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現狀及應對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7(3).
[3]常吉榮.偏遠農村小學教育發展新探[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7(1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