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明
摘 要:“新課標”對課外閱讀的要求是: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國家規定的教學作息時間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新課標;課外閱讀;興趣培養
有效指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新課標”的要求,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求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效豐富的積累”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同時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中小學六年級課外閱讀的總量在145萬字左右。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直接與閱讀、作文、口語交際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同時更是小學生認知世界、了解社會、學習做人的第一扇窗戶,對小學生的性格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就至關重要了。當下孩子從小對各種動畫片、手機游戲、電視劇、電影的興趣濃厚,如何把他們從電視、手機前吸引到課外書前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入手。
一、榜樣的示范作用不可估量
語文老師和家長聲情并茂的朗讀是吸引孩子們愛上閱讀最簡單易行的方式。有感情的范讀能把無聲的文字轉化成有趣的故事,生動的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精彩的語言對白瞬間就會把孩子們吸引住。同時,聽覺會促使孩子們在大腦中通過想象將這一切賦予色彩,使其形象、具體。這樣還會鍛煉孩子們的想象力。如果老師或家長能在固定的時間里每天堅持讀課外書,甚至在精彩之處有意停止,孩子們就會迫不及待地奪下老師或家長手中的課外書自己去讀了。
二、可以在家庭、學校建立專門的閱讀區
如果家長在家中設有專門的書柜、書架、書桌,購買孩子喜愛的臺燈。在學校建立圖書室、閱覽室,在班級中設立圖書角,將課外書無間隙地充斥在孩子們的生活中,使他們能夠輕松愉快地在屬于自己的學習區域內讀自己想讀的圖書。
三、合理、及時地給孩子推薦課外書籍
課外讀物的選擇十分重要,教師一定要用上心思。(1)選擇名家名作,讀經典。(2)選擇適合兒童年齡、性別特征的書籍,否則不是讀來淺顯無趣就是深奧難懂,對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有害而無一利。(3)堅決反對閱讀地攤、色情、網絡讀物。(4)推薦不同類型的圖書,不僅要有文學類,更應廣泛讀地理、歷史、科普類讀物。
四、鼓勵父母、老師和孩子同讀一本書
同讀一本書其實是讓父母、老師提前看,這樣在孩子看的時候不論是對書中的內容,還是讀后的體會收獲,都會有共同的話題。一方面父母和老師可以在傾聽孩子的交流中多方面認識孩子,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及早發現他們認知的局限與不當,適時地引導和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能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還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
五、及時分享孩子課外閱讀的成果
(1)可挑選課外書籍中的精彩片段或美文詩歌通過語音、視頻從父母同學開始分享喜悅,也可在班級群或朋友圈發孩子們朗讀的作品,大家的鼓勵和贊賞會使孩子擁有小小的成就感。(2)語文老師可以在班級中展示孩子們的讀書卡或讀書筆記。可以在筆記中摘抄好詞佳句,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收獲。閱讀成果的展示可以促進孩子們彼此學習互相比賽,從而得到更大的收獲。
六、把讀課外書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閱讀是件享受的事,只有所讀書籍健康積極,孩子喜歡讀什么書就讓他去讀,不要逼迫孩子去讀各種書單上的書。
七、音樂是閱讀最好的伙伴
在孩子讀書時他們可以聽任何喜歡的音樂。可以讓孩子們在音樂的背景下朗讀,使閱讀更富有美感成為享受,在音樂的催化下他們不僅可以更具體地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閱讀的美好。還可以依據音樂將喜歡的書籍中喜歡的片段或故事編成音樂劇、舞臺劇。這樣可以使他們在發揮想象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創造力。
八、家長陪伴
在孩子最初閱讀時每天陪孩子一起讀,也可以各自讀,還可以幫孩子讀他不喜歡的部分。21天養成一個習慣,只要家長在孩子開始養成習慣的時候堅持陪伴、堅持閱讀,一旦養成習慣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終身受益。
請相信如果老師和家長一同努力,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一定會培養起來養成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閱讀量的積累,孩子的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都將穩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將從小從課外讀物中受到熏陶,懂得真善美,懂得怎樣做人,這其中的育人作用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
參考文獻:
[1]牛小娟.如何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5(5):217.
[2]鐘欣.淺談如何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J].課外語文(下),2018(6):13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