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玲
摘 要: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開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不僅承擔著日常班級管理工作,同時還肩負著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所以小學班主任在日常工作開展上,要重視學生評價。小學班主任采用正確的學生評價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道德素質培養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評價學生;方法
在小學班主任學生管理工作開展中,通過運用合理的評價方式,評價班主任工作,不僅有助于激發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合理評價策略的運用,還有助于班主任發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促使班主任能夠及時調整工作策略,更合理地推進班級管理工作。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就小學班主任工作評價策略展開了研究和探討。
小學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組織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責。為了更好地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進行評估,要求班主任必須采用正確的評價方式和對策。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會對學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班主任采用正確的評價方式,能夠糾正學生行為,同時激發學生規范自己行為的信心。所以班主任正確評價方式的運用,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有積極意義。
一、融入愛心,讓評價更有愛
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也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主體。班主任在班級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始終重視以學生為一切工作的核心,重視學生的合理評價和激勵。通過在評價中融入愛心,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愛的驅動下發揮積極主動性,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效果。
小學班主任在評價學生上,首先是懷有愛心,盡可能發現學生的優點,多鼓勵學生,采取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相較于其他年齡的孩子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同。所以小學班主任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對學生的優點做出合理評價。小學班主任在認可學生的優點后,會激發小學生更大的積極性和熱情,讓他們能夠以規范和標準要求審視自己的行為,并能夠自主糾正自己行為表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小學班主任在評價小學生的過程中,要秉承愛心,采用愛的方式鼓勵小學生,幫助小學生發揚優勢的同時,讓他們能夠以更積極的態度審視自己行為,幫助小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強調尊重,讓評價更有力
小學班主任在評價小學生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信任學生,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學生,并對小學生在行為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分析。小學班主任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行為進行評價,實際上是站在平等的視角規范、引導小學生,幫助小學生樹立良好行為習慣。所以在尊重的驅動下,能夠讓評價更貼合小學生的成長需求,評價更有力。
小學班主任在學生評價工作的開展上,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小學生本身生活閱歷不足,因此很多時候他們的行為偏差并非是有意而為之,甚至有時候小學生原本是好的想法,但是由于自己在做事過程中的方式欠缺,導致行為出現偏差。所以,小學班主任在發現小學生的行為存在偏差后,首先要做的是詢問學生,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行為偏差的原因。如果小學生原本是好意,但是在行為落實上出現了偏差。小學班主任則應該合理引導,幫助小學生找出問題,并規避同樣問題的再次發生。在小學生評價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要給予小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正確評價小學生行為,幫助小學生改進問題,讓評價更有力。
三、積極引導,讓評價更有效
小學班主任對小學生進行評價的核心目的并非是找出小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評價的核心意義是讓小學生通過聽取班主任的評價,能夠意識到自己在行為開展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積極采取改進對策,確保自己在行為開展上能夠嚴格遵循標準、規范。所以這也就要求小學班主任在學生評價的過程中,要重視積極引導。小學班主任既要合理評價學生行為,又要積極引導,幫助小學生彌補不足,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學生非常看重老師的話,也往往會對老師提出的要求言聽計從。但是由于小學生缺乏自我管控能力,所以在行為開展上難免會出現違規的情況。小學班主任在學生評價的過程中,不僅要指出小學生行為的不足,同時更要強調積極引導,幫助小學生找出行為偏差的原因,告知小學生行為偏差可能導致的后果。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小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不良行為的嚴重后果。小學班主任的積極引導,能幫助小學生糾正行為偏差,促使小學生在日常行為的開展上,能夠始終按照班主任強調的方式進行。可見,小學班主任在學生評價工作上,通過積極引導,能夠提升評價的效果,并讓評價真正達到糾正學生行為偏差、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
總之,小學班主任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要重視采用合理的評價方式,以愛心驅動,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并積極引導,能夠確保小學班主任學生評價工作的良好效益,提升學生評價工作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齊學紅.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評價工作[J].江蘇教育,2016(12).
[2]龔亞軍.用“心”去做,關愛學生: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J].新課程學習(上),2017(12).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