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若離開情感教育,將會顯得十分刻板,缺乏生氣,不利于學生正確理解語文知識點以及文章深意。所以,情感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文章情感調動學生的個人情感,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情感,深入剖析教材內容,找到引導學生情感形成的切入點,從而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對策
小學生正處于個性化能力與思維能力快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擁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這個時期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正確思維習慣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情感引導與教育,以情感教育促進語文基礎知識教育,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理解能力,也促進師生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為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1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意義分析
1.1 引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小學生還處于身心發展的初期,還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其身心發展的過程需要來自外界的情感教育支持。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只將注意力放在語文知識的傳授方面,對于小學生個人情感引導與培養的重視度較低,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新課改理念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更多的融入人性,逐漸將小學生的情感教育放在了日常教學工作中,開始重視學生的情感與情操的陶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獨立人格與自我精神的培育上,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做正確引導[1]。
1.2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我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許多優秀的學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反復推敲和挑選的,這些課文大部分都可堪稱文質兼美、語言典范,這也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注意語文知識的傳遞,也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以培養學生語言情感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從而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1.3 有效降低小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負擔
小學語文知識點具有多且零散的特點,小學生在學習和理解這些語文知識點時會存在較大的困難,而教師為了及時完成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的進度較快,學生能夠消化吸收課堂知識的時間久相對較少,長此以往,學生逐漸產生難以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的情緒,會將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作一種思想負擔。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模式,促進了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教師的親和力為學生創造了比較輕松的學習環境,從而有效降低小學生的學習心理負擔,也逐漸形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自信。
2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對策
2.1 科學應用文章中的情感來調動學生的情感
總體來說,小學階段涉及到的語文知識相對簡單且易于理解,只是部分比較抽象以及涉及到文章情感與深意的知識點,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掌握的語文知識面較狹窄,所以在理解上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文章中比較深刻的思想感情,學生會出現難以領悟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去感受文章的表達技巧以及了解作者創作時的背景,從而激發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提高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領悟。小學語文課程都是比較經典且優美的文章,平時的課文教學中,教師采取正確的情感引導方法,科學的運用文章中的山水景色、鳥語花香以及抒情句子的表達技巧等來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幽美意境,從而調動學生的自我情感[2]。通過文章中的情感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得學生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不僅能夠較好的培養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還能有效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
2.2 采取多樣式的教學模式
在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國,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不斷改變,人們的情感抒發以及思維方式也產生了較大的改變。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也應當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改變與創新,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情感領悟技巧,也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提高他們的語文知識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通過科學選擇文章閱讀時的背景音樂,播放文章中描繪的山水景色的圖片以及視頻,觸發學生心理的情感,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如,教師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扮演文章中書寫的角色,模仿角色的性格、動作、語言等,從親身體驗中獲得情感體驗,從而讓小學生的個人情感也受到文章情感的影響,隨之改變,逐漸形成具有自我個性的情感路線[3]。
2.3 深入剖析教材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教師需要深入剖析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以及教材內容,了解語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各種情感,并從教材內容出發,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用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小學語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稱經典,其中融入的教育意義非常豐富,具有的教育價值也非常高,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情感時,自己首先應當熟悉教材中的每一分情感,了解學生的情感特點,才能從中做好情感連接的媒介,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教材中的內容。例如,小學語文課文《竊讀記》中所蘊含的情感十分豐富,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其中的情感特點進行深入剖析,找到學生切入文章情感的關鍵點,從而引導學生感受主人翁在緊張與刺激的情緒變化中閱讀的喜悅之情以及對閱讀的迫切感受,同時讓學生從課文中領悟到閱讀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書籍閱讀情感和興趣。
3 結束語
情感作為一個人與他人相處、交流的重要因素,也是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尤其是文章閱讀中,若缺乏情感體驗,將很難真正的領悟到文章的深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教師首先需要清楚的認識到小學生的年齡、身心發展特征以及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情感特點,然后再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選擇相關的情感教育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個人情感,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朱立金.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 學周刊,2018,(27):49-50.
[2]趙麗麗.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2018,(09):88-89.
作者簡介:
劉冬梅(1968.12.16—),女,漢族,一級教師,大專,單位:富順縣龍萬鄉龍硐九年制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