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便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目的在于將學生的生活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引導學生更好的觀察生活、體味生活、運用生活和拓展生活,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語言;探討
小學是小學生汲取知識、養成習慣、培養能力與樹立價值觀念的重要時期。語文作為小學生的主要課程之一,不僅具有基礎性與工具性,在培養小學生如何學做人、積極適應社會生活等方面也凸現了關鍵作用。語文教材內容多源于社會生活,為此,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貼近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為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一步取得實效性,筆者認為,一定要加強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圍繞生活開展教學,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教學主動貼近生活,多發掘課文中生命與活力,揭示其全新的人文價值,為小學生打好語文基礎。
一 優化課件設計,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
脫離現實生活的學習顯得那么的枯燥與抽象,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因此,“回歸生活”的教學越來越被教育界所重視。如進行課文復述,這是語文教學當中進行“說”聯系的一種形式,倘若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習情境,方式上出現了一定變化,然而這樣的組織教學卻非常的單調,僅僅將體現一種嚴肅的學習意識,與小學生樂于游戲的天性很不相符,由此產生一種畏難情緒,不能進行很好的課文復述。如果改變課堂教學情景,將母子向學生講故事的情節引入其中,打破復述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 “母親”向“兒子”講故事的形式開展教學,便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而這些與生活化教學理念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由于生活具有豐富性的本質特征,通過生活化教學,能夠借以豐富的生活資源優勢,打造更加生動的課堂,同時知識、能力的應用也更加趨向綜合化,通過這綜合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智能等方面得到展示與全面的發展。
二 教學語言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真的想要實現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在把情境利用起來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學語言。因為教學不但是老師所使用的最基本的信息載體,更是老師們教育思想的一種反映。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教學語文組織教學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語言對小學生們來說久而久之出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實際教學的時候,老師不但要把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應用重視起來,還需要不斷地把文化素養提升上去了,根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來說一定嚴格遵守新的課程標準,把教學語言的生活化充分利用起來幫助學生們把學習上的難度降下去,縮小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人文素養充滿整個課堂,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課堂教學中。
三 引進生活化的作業方式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亦教育”。為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不能拘囿于課堂有限的教學,應最大限度拓展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時間及學習內容,努力實現學習生活化與作業生活化,其目的在于讓學校語文教學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使教學深入生活。通過作業不僅可以了解小學生對所學內容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反思、調整個人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引進生活化的作業方式不僅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可在引導小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實踐中進一步接觸社會。期間,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將得到鍛煉。例如:筆者讓小學生周六、周日觀察與統計附近社區或街道商鋪手寫廣告牌上的錯別字,并記在日記本上,下周老師將檢查與提問,在課堂上因勢利導,講幾個因錯別字鬧出笑話的小故事,并要求小學生在日常作業中也要避免寫錯別字,不會的可以問、查字典或用父母的智能手機查詢。總之,引進生活化的作業方式,可以創新作業范式,成功引導小學生走進生活,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四 結語
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才能凸顯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切身感受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掌握教學內容,是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最好方法。忽視日常中大家最看重的學習成績,以生活化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實際生活,用生活指導教學,讓學生們可以從小就能夠體會到生活中的美,探索生活中語文的奧秘。
參考文獻:
[1]張平.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學周刊,2015(20):83.
[2]何昌雅.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03):187.
[3]孫殿華.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