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麗
摘 要:在新時期教育改革下,對初中教育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我學習能力。因此,建立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體系,成為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第一要務。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數學課堂;高效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仍采用注入式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希望通過此可以提升學生數學成績。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是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學生數學能力與應用意識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一 創建生活化環境,調動學生學習欲望
良好的環境,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全身心的參與某項活動中。數學教學中,通過生活化情景的建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發現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日常工作中,加強對生活的觀察,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現象積累下來,作為教學資料,為教學應用提供保障。生活化情景的創建,不僅能夠消除學生學習中產生疲勞心理,同時能夠提高學生克服難題的意識,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
二 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知識應用意識
初中學生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與思維邏輯。由于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數學教學要求不同,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要求,初中數學知識與小學數學知識的相比,更加抽象難懂,會使剛升入初中的學生產生畏難心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做出改變,根據學生思維能力與基礎能力,設計適合該階段學生的教學內容,以此滿足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求,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生活化教學方式,是有效且實用的教學方法。數學課堂中應用,能夠培養學生知識應用意識,可以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與學習能力。
以“幾何圖形”為例,進行該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幾何圖形以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了解幾何圖形的應用價值。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長方體的建筑物、正方體的魔方、圓柱形的水杯。當圖片展示結束后,引導學生思考組成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元素是什么,這些元素的本質又是什么?學生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點、線、面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將此與幾何圖形融合在一起,掌握幾何圖形的本質,完成對該知識點的學習。通過生活化內容的應用,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能夠深化學生對該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后續實踐活動進行。
三 創建教學情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創建生活化情景,使學生在生活情景中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激發學習動力。情景教學的應用,可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能夠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應用能力。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結合學生數學基礎,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探究,以此提升課堂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在課前幾分鐘,可以為學生創建生活化情景,以此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某運輸公司決定為甲乙兩個超市分別進10噸和8噸蘋果,但是出現一個問題蘋果數量不足,A運輸公司現在有12噸蘋果,還需從B運輸公司調運6噸,才能夠滿足兩個超市蘋果用量。經協商后,從A運輸公司運1噸蘋果到甲乙兩個超市的運費分別為50元和30元從B運輸公司運1噸蘋果到甲乙兩個超市的運費分別為80元和40元,要求總運費為840元,如何運輸呢?當學生看到這一問題時,會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應該融合入手,解決問題。這時教師對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點進行分析,理清其中的數量關系。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會發現問題中有兩個未知量,無法用一元一次方程進行求解,這時將理論知識引進其中,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利用教材內容解決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實現高效教學。
四 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數學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組織實踐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有效的實踐活動,可以鞏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夠提高學生基礎能力。課堂教學中,分析學生興趣愛好,組織適合的實踐教學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如引導學生組織以此煤電費用情況,引導學生走進社區,了解社區人們用電情況,并以圖標的方式記錄下來,以此深化對統計調查的理解。
五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對生活資源的分析,利用此豐富數學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生活化視角下數學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發現學習數學學科的價值,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倪立強.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考試周刊,2018(58).
[2]游文進.試論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神州,2018(30).
[3]葉飛.探討如何實現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J].新課程中學,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