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治云
摘 要:抽象性作為物理課程的顯著特征之一,自新課改后,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關于“力學”知識的內容比重明顯提高,應用型“力學”試題也成為近年來高中物理的重點考核內容,給學生的物理學習帶來諸多挑戰,而高中階段學生物理學習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育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只有讓學生掌握抽象思辨的基本素養,才能推動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有效提高,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采取怎樣的培育手段挖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才是現階段高中物理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抽象思維能力
在當代社會下,人才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的絕對力量與手段,在此背景下,我國教育領域的學科核心素養理論也應運而生,充分響應了我國人才戰略方針的有效號召。抽象思維能力作為核心素養中的重要培育內容,特別是對于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科,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是高中生物理學習的必要前提,而相應地,通過物理學習,能夠進一步挖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也是高中階段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
一 抽象思維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
高中作為青少年成長的黃金階段,該階段學生普遍已掌握了基本的抽象思維能力,而高中物理知識也大多偏向于抽象化與概念化,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想進一步挖掘并拓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首先要把握好抽象思維能力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辯證關系,了解其重要性,探索二者的有效契合點。
(一)抽象思維能力是學生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識的基本素養
高中時期學生所接觸到的物理知識,其內容跨度極為寬泛,抽象畫的概念理論更是占據課本內容的絕大部分,例如力學、動能、電磁等多個章節,而各個章節中又涵蓋了大量區別性的概念以及繁瑣的計算公式,這些知識內容并非是肉眼可觀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要提前描繪出關于“力”的示意圖,并以此模型為案例予以詳細講述與剖析,此外,對于學生來講,其從首次的學習到后續的消化理解更需要長時間的自我剖解與實踐論證,只有如此才能切實把握住知識核心,而這些活動的開展都需要充分的想象力作為支撐。而影響學生想象力的關鍵因素,就是學生抽象思維的發散寬度與拓展深度。
大多抽象思維能力較好的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對課堂內容做到理解吸收,而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或多或少會在物理概念理解上存在一些桎梏與瓶頸,需要投注更多的精力去鞏固與研究。
(二)抽象思維能力是構建高效物理課堂的基礎保障
從某種程度來講,抽象思維能力的高低與學生物理知識的掌握速度呈正相關,往往抽象思維能力卓越的學生,其課堂活躍度與積極性也就更高,學生一旦學會基本的知識點,就會自發向著更深層的理論內容鉆研與拓展,從而拓寬自身知識結構面,這也為高效物理課堂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三)抽象思維是錘煉學生理論概念實踐轉化能力的前提要素
物理源于實踐,也歸于實踐。例如高中物理課程大綱中對于“電流”知識的內容整合,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并學習生活中的電路知識,樹立安全用電意識,有效應對日常生活中的電路維修問題。倘若學生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其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學生對于生活實踐聯系能力的欠缺,學生無法深層把握理論知識的價值與含義,自然也就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最終造成理論實踐的脫節。
二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培育策略研究
從辯證意義來講,物理教學和抽象思維能力培育是有機統一的,抽象性的物理概念本身就是開拓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最佳方式,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因為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經歷欠缺,導致學生無法自主挖掘出課堂學習與物理概念中潛存的抽象思維理論,亟待教師的正面引導與啟發。
(一)運用啟發式教學模式,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倡導自主學習策略
啟發式教學作為新課改過程中出現的新型教學模式,其實用性及適用性已得到教育行業的廣泛認可。啟發式教學倡導要盡量縮減課堂中知識對講時間,要以學生為主,預留給學生更多自由思辨、自我鉆研的空間,而教師則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強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
在傳統物理教學模式中,教師長期處于知識傳授的主動地位,單純的灌輸性理念造就了學生在思維上的惰性特征,學生積極性被壓抑。而物理教學需要學生思維長期維持于思考狀態,思考的間斷也就意味著學生與知識鏈接的終止。高效的物理課堂需要學生思考和教師教學的協同發展,因此調動學生自主性就顯得尤為必要。而通過啟發式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引導、啟發的方式,為學生明確方向,讓學生以此為根據進行自我探索與學習,倘若學生在此過程中遭遇瓶頸,教師要進一步明細化的指導。
(二)采用多元學教學手段,拓寬課堂內容覆蓋面
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學習成效及個人能力增長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一定程度上,課堂氛圍的活性就決定了學生思維的活性,它能有效調動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意向性與熱情度,而興趣的產生自然也就奠定了學生思維活性的基礎。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會大幅削弱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思維的閉塞阻礙了思考的大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有效鍛煉。故而,教師要采用多元學教學手段,積極致力拓寬課堂內容覆蓋面,從而豐富學生課堂體驗,調動學生情感。
第一,轉變課堂模式。摒棄以往“單向性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逐步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新型教學模式,更換角色定位,由學生充當學習內容的開拓人,而教師則扮演引路人、合作伙伴的基本角色。課堂模式的轉變需要建立在充分溝通基礎上,對此,教師應積極組織課堂互動活動,教師要把自身當做學生共同的知識探求合作者,通過與學生間的有效合作,完成課題學習目標。
第二,拓展教學手段。教師通過采用多元化的軟硬件設施,利用大量物理實驗、實物教具,加深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印象與生活聯系,讓學生想象力有更為有效的實踐支撐;此外,教師還應充分引入多媒體技術,通過應用現代化的互聯網科技,構建學生與時代潮流的鏈接,用新興事物感染學生想象力,拓展視野,從而幫助學生鍛煉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豐富課堂、課余活動形式,用實踐磨礪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思想的根源及終點都歸于實踐,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終究是要回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從而讓學生真切認識到知識的實效性,增強學生理論概念的實踐轉化能力,樹立學生成就感與自信心。
物理知識和我們的現實生活本就存在統一辯證的關聯性,高中物理教師則要把這種關聯思想引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中,通過潛在的思想感染力,讓學生認識到并確信物理知識對與現實生活的影響力,讓學生了解到物理學習帶給自己的不僅是生活技能的豐富,更包括對自身未來人生的影響。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把生活中常見的且難度系數相對較高的物理問題搬到課堂中,設定相應的課題與課堂目標,要求學生運用日常的理論知識去實踐解決,如此一來,學生思維界限就被無限打開,抽象思維能力也得到了足夠的空間去自由發揮,學生潛意識間就將自身課堂中所掌握的理論內容轉化成詳細的實踐操作,同歸動手來實現二者之間的有效磨合,不斷分析對比,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最終實現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向具象實踐能力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王星麗.新視野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J].赤子,2015(08):301.
[2]曹立.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J].數理化學習,2012(07):33.
[3]王塔娜.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1).
[4]喬金芳.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類比思維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28).
[5]張智燦.基于高中數學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的若干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1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