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高校對黨建工作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基層黨建的重要一環,高校黨建工作對于建設大學生黨員隊伍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結合當前階段高校黨建工作狀況來看,新時期針對高校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出現了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黨建工作成效。本文將以此為主題,探究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希望可以促進高校黨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黨建;學生黨員;教育管理
[作者簡介]唐朝暉(1968-),女,漢族,河北省唐山市人,唐山師范學院美術系黨總支書記,高級政工師,文學學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D267.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12-0040-02
前言:近些年來,各高校都在大力發展大學生黨員,使得大學生黨員的數量逐步提升,但與此同時,針對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卻在逐步下降,導致一部分大學生黨員目標缺失、觀念偏移、意志薄弱,甚至存在違法違紀現象,很難發揮出模范帶頭作用,對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必須針對實際問題做出改善,為高校黨組織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一、新時期高校黨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育管理工作缺乏系統性
當前階段,為了適應新時期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大部分高校都對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做出了一定的改進,但整體上來看,工作體系仍舊十分松散,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育內容過于碎片化,宣傳內容時效性差、信息化管理疏松,導致黨建網站的宣傳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其次,高校內部關于黨建網絡宣傳平臺的宣傳力度不足,缺乏感染力。在新媒體時代下,各高校黨建網絡平臺的搭建存在較大的差距,很多高校的考核管理依然無法實現線上化,以至于黨員和黨組織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聯動,黨員教育管理缺乏線上線下的互通。
(二)過度重視發展數量,忽視質量培養
最近幾年,高校學生黨員的數量一直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據可靠統計,2010年新發展的黨員中,高校學生黨員的數量約為50萬,占比高達40%以上。到了2015年,高校學生黨員在全國發展黨員中的占比雖然出現了一定幅度的降低,達到36%,但其數量卻得到了提高,達到72萬。在這樣的趨勢下,雖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全國高校黨員數量在全面發展黨員總數中的占比已經維持在三分之一上下。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雖然在學生黨員選拔的環節嚴加控制,但是在后期教育管理方面卻存在缺失,無法有效的掌握新發展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這樣自然無法發揮有效的引導作用。
(三)教育管理隊伍力量不足
在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過程中,一支高素質的黨員教育管理隊伍是不可缺少的。但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在大學生黨員數量持續增加的同時,高校的黨員教育管理隊伍成員數量卻基本上保持不變,已經無法支撐具體工作的開展。目前,很多高校的黨建教育管理工作都是由輔導員和黨委書記負責,而這兩者同時還需要承擔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心理教育以及相關行政事務,根本無法將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導致實際工作成效甚微。除此之外,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多由學生擔任,任期短、更換頻繁,嚴重影響到了黨支部工作的連續性。
(四)學生黨員教育培養模式落后
“理論+實踐”的雙向模式現如今在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理論教育主要是通過講座、座談會等形式對上級黨組織下發的精神文件進行學習,但往往浮于表面、缺乏深入挖掘,以至于廣大學生黨員基本上無法深刻領會理論教學的意義。實踐教育則多是以社會實踐為主,雖然其實踐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但是由于不同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存在差異,以至于社會實踐活動的針對性較差,使得一部分黨員無法通過社會實踐獲得能力上的提升。由此可見,現如今針對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對教育效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有必要做出改變。
(五)黨組織考核不嚴格
高校大學生在入黨之前,黨組織會對其進行嚴格的考核,如按時思想匯報等。然而在入黨之后,這類工作卻變得可有可無,導致部分學生黨員在入黨后出現思想放松的現象。在針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考核時,通常采取的是群眾評議的方式,即組織班級內部同學對其進行評議,以此判斷其群眾基礎,在客觀性方面有所缺失。另一方面,現如今很多高校的黨組織都缺乏科學完善的黨員考核體系,現有的考核方法無法對學生黨員的創新能力、時間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考察。這種考核不嚴格的現象無法對學生黨員形成有效的督促和約束作用,導致部分黨員出現思想怠惰、行動消極以及違規違紀現象。
(六)部分學生入黨動機存在功利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學生都是95后和00后,多成長于獨生子女家庭,在父母的寵愛之下,難免會形成自私的性格,且缺乏抗壓能力。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浪潮下,這些大學生往往會受到一些的外來思想文化意識觀念的影響,因此在入黨時常常會表現出一定的功利性,缺乏黨性修養。雖然在入黨前的嚴格考核之下,會嚴格要求自身,積極參加黨組織教育活動,但在入黨之后,就會出現思想松懈的情況,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力度也會減弱,無法給廣大學生帶來榜樣作用。
二、新時期改進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手段進行創新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傳統的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和手段都表現出一定的落后性,因此不僅學生黨員的數量在增加,面臨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環境,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任務也在加重。同時,新時代的大學生大多思想新潮,對傳統方法自然不夠適應。在這樣的情況下,各高校應該結合現如今大學生的特點,積極引入新媒體手段,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為了提高教育管理體系的系統性,應該積極搭建高校學生黨員信息管理系統,對其個人信息、成長歷程、特長等進行詳細的記錄。此外,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更加現代化的手段,如建立微信公眾號、微博或是QQ群,定期發布黨課視頻以及上級黨組織下發的文件,供廣大學生黨員進行自學。同時這種互聯網平臺還能夠拉近學生和教育管理工作人員之間距離,為思想交流和知識討論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加強高校黨建工作教育管理隊伍建設力度
首先,加強黨建教育管理隊伍專家化建設。在進行高效黨建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注重黨支部書記、高校輔導員以及相關黨務工作者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升,從而更好的應對新時期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具體落實中,可以采用專題學習、座談會、理論研究等形式,全面提升各級黨組織負責人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素養。在此過程中,應該致力于搭建黨建骨干培訓的多層次體系,針對不同層級的黨組織實施培育教育活動。例如,對于入黨積極分子,應該做好黨性教育,培養其黨性素養。對于學生黨支部負責人,要定期開展崗位培訓和骨干培訓。對于各學院的黨委書記,則要加強黨中央文件和精神的研習。
(三)健全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能夠為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保駕護航,具體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首先,健全學生黨員經常性教育和培訓制度,強化黨員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其次,健全學生黨員組織生活制度和民主評價制度,加強對學生黨員的監督約束。再次,健全學生黨員繳納黨費管理制度,使學生黨員形成按時繳納黨費的紀律意識,增強學生黨員的身份認同。再次,健全學生黨組織關系轉接制度,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最后,健全學生黨員繼續教育制度。一方面加強對新生黨員的教育培訓,另一方面則要注重轉正黨員的后續黨性教育。同時,引入體驗式、互動式、案例式等多種黨員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并適當的安排學生黨員參與一些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黨員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雙重提升。
(四)完善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評價機制
為了保障高校學生黨員管理評價的科學性,應該建立一套公正、公開、覆蓋多領域的考評管理機制,綜合采用黨員自評、互評、群眾議評等多種形式,提高評價質量。具體考核工作可以從班級同學意見、學習成績、社會實踐成果、工作經歷、黨支部考察等諸多方面入手,提高考核評價活動的綜合性,從而對學生黨員的綜合能力進行判斷。這樣既能夠保障考核評價過程的公正客觀,同時又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黨員的質量,促進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數量的增加以及多元化思想的影響均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趨勢,各高校必須積極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改革,創新教育管理方法,完善相關制度體系,如此才能將高校黨建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郭鶴男,楊凱涵,尹月.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加強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03):121-123.
[2]李宏波.基于“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機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06):84-86.
[3]萬天宇.新形勢下高校黨員教育培訓創新策略調查研究——基于高校學生黨員的視角[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8(04):59-64+110.
[4]池振國,姚彬.新形勢下高校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方式方法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8(02):22-24.
[5]陳立娥.加強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農家參謀,2018(18):144.
[6]孫惠惠,吳開兵.科學觀引領下高校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的構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5,31(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