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林, 張 梅, 樊繼德, 李剛波, 張 婷, 楊 峰
(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徐州 221121)
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蘋果生產的主流栽培模式,矮化砧木是實現蘋果矮化栽培的最主要途徑[1]。目前,國內使用的蘋果矮化砧主要有M系和SH系,使用方式以M26和SH作中間砧為主[2]。矮化砧對控制樹體大小、抑制新梢生長有明顯作用[3-5],同時矮化砧還影響著礦質元素周年吸收[6],特別是對氮吸收有較為顯著的阻滯作用[7],而對磷鉀元素吸收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對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卻表現不一[8]。礦質元素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葉片光合作用和葉綠素含量,尤其是氮元素[9]。由于徐州所處黃河故道地區蘋果立地土壤條件、氣候環境等因素的特殊性,并非所有矮化砧都適應該地區的生態和栽培條件,而且目前尚無對其區域適應性砧木進行篩選的研究。本試驗擬通過不同矮化自根砧上煙富3新梢生長、礦質元素及光合特性等方面,探究不同矮化自根砧對蘋果樹生長、礦質元素及光合特性的影響,為篩選江蘇徐淮地區適宜砧木組合提供參考依據。
本試驗2016年在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基地中進行,試驗地土壤類型為潮土,其中全氮含量0.14%,堿解氮含量37.39 mg/kg,有效磷含量34.76 mg/kg,有效鉀含量220.12 mg/kg,有機質含量19.49 g/kg,pH值為7.49。
試材為2年生矮化自根砧初果期樹,試驗樹于2015年3月10號定植于園區,矮化自根砧分別為T337、M9、M26、CG80、75-7-1、TWS9、TWS8、TWS6、TWS17,對照砧木為平邑甜茶(PY),嫁接品種為煙富3號,嫁接高度為20 cm,定植時砧木露出地面10 cm,株行距為1 m×6 m,試驗設3株為一小區,3次重復,隨機區組安排。
1.2.1 新梢長度測定 2016年自4月14日對長勢相對一致的試驗株進行標記,同時標記試驗株上生長長度相近(相差≤1 cm)的20條新梢,并測定長度,隨后每月14日對所標記新梢生長長度進行測定,直至11月14日新梢停止生長為止。
1.2.2 礦質元素含量測定 于2016年7月14日采集各組合長梢中部功能葉片,采后迅速帶回實驗室,自來水洗凈后,蒸餾水沖洗3遍,晾干水分后,立即殺青,烘干至恒重,然后使用植物樣品粉碎機粉碎,過60目篩,隨后使用Foss消化爐400 ℃條件下進行消化,完成后凱氏定氮法測定全氮含量、鉬藍比色法測定全磷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其他元素含量。
1.2.3 光合特性測定 于2016年7月17日09:00—11:00使用LI-6400XT光合儀測定葉片光合指標。選取長梢中部功能葉片,每株6片。采用閉路控制環境方式,測定葉片的凈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Tr)、胞間CO2濃度(Ci)、氣孔導度(Gs),標記所測葉片。測定完成后及時采集所測葉片帶回實驗室測定相應光合色素(葉綠素a、葉綠素b、類胡蘿卜素)含量。
采用SAS 9.3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Duncan’s新復極差法檢驗差異顯著性,顯著性水平設定為0.05和0.01,Sigma Plot 12.5軟件繪圖。
不同矮化砧對煙富3新梢生長規律有不同影響(圖1)。不同矮化砧木對新梢生長差異性以8月為分界線,8月前矮化砧與對照生長速度及長度狀況基本一致,但之后秋梢生長速度及長度均小于對照,11月新梢生長停止時,PY新梢長度最大為143.82 cm, 75-7-1、TWS9、TWS8、TWS6、TWS17等5種類型砧木則集中于120.62~127.67 cm之間,新梢長度居中,而T337、M9、M26、CG80等4種砧木則集中于 95.39~101.14 cm之間,新梢長度最小。

不同矮化砧對大量元素吸收影響差異顯著,而僅個別砧穗組合對微量元素吸收影響差異顯著(表1)。葉片全氮以對照最高,為35.68 g/kg,CG80最低,僅為22.89 g/kg,比對照低35.85%,且各矮化砧間差異顯著;磷、鉀含量均以M9最高,分別為1.87、17.36 mg/g,對照最低,分別為1.18、9.95 mg/g,磷、鉀含量在部分矮化砧間出現顯著性差異,但各矮化砧與對照間差異均顯著;T337葉片鈣含量最高,為 13.16 mg/g,比對照高63.07%,對照最低,僅為 8.07 mg/g;微量元素(Fe、Cu、Zn、Mn、B)含量均以對照最低,而最高值則出現在矮化性較強的砧木中,且各矮化砧與對照間以及部分矮化砧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表1)。

表1 不同矮化砧對煙富3礦質元素吸收的影響
注:表中數據為3次重復測定的平均值,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異顯著。
2.3.1 不同矮化砧對煙富3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 光合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基礎,矮化砧木對光合色素含量有顯著影響(圖2)。葉綠素a含量以75-7-1最高,為1.319 mg/g,以TWS6最低,為0.772 mg/g,除TWS8與對照無顯著差異外,其余均與對照差異顯著;葉綠素b含量以M9最高,為 0.293 mg/g,其次為TWS8,為0.287 mg/g,兩者含量高于對照,而其他各砧木均低于對照,以CG80最低,為 0.253 mg/g;類胡蘿卜素含量以CG80最高,為0.595 mg/g,且與其他砧木間差異顯著,最低為M9,0.309 mg/g,比對照低20.566%。

2.3.2 不同矮化砧對煙富3光合特性的影響 矮化砧木對光合特性各指標的影響迥異(圖3、圖4)。凈光合速率以T337最高,為21.826 μmol/(m2·s),對照最低,僅為 12.334 μmol/(m2·s),兩者間差異顯著,且M9、CG80、TWS9與M26、TWS6、TWS8、TWS17差異顯著,除T337和PY外,各矮化砧與75-7-1差異不顯著;胞間CO2濃度以CG80最高,為 519.023 μmol/mol,對照最低,為459.973 μmol/mol,且僅M9、M26與對照無顯著性差異;M9、M26、CG80、T337蒸騰速率高于75-7-1、TWS9、TWS8、TWS6、TWS17等矮化砧,對照位于兩組之間,且只有個別矮化砧間差異性顯著;氣孔導度仍以CG80最高,為1.577 mol/(m2·s),其次為T337,對照最低,僅為0.384 mol/(m2·s)。


砧木作為果樹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調控著樹體地上部的生長發育[4],而且還影響樹體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轉和利用[10-14],而葉片為樹體對礦質元素盈缺反應最具代表性的器官之一,其礦質元素含量常用于樹體的營養水平診斷[15-16]。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矮化自根砧可明顯控制煙富3新梢生長,最長新梢(TWS17)與最短新梢(T337)分別比對照短11.23%、33.67%,并有效抑制其秋梢生長水平,促進花芽分化。對不同矮化自根砧煙富3蘋果葉片礦質差異性分析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矮化自根砧對礦質元素吸收的影響,對于大中量元素而言,各矮化自根砧顯著降低了氮素的吸收,增加了磷鉀肥吸收能力,從而促進生殖生長,表現早果性,同時Ca的吸收積累較多,與李洪娜等的研究結論[7,17]相似,這有利于減輕苦痘病的發生;對于微量元素差異性卻相對不明顯,但均高于對照,與張秀芝等的研究結果[8]不一致,這可能是選取的砧木組合以及試驗區域土壤條件不同所導致的。
光合作用是果樹重要的生理過程,構成樹體的干物質90%來自葉片光合作用,葉綠素在光合作用中,對光能吸收、傳遞和轉化起著重要作用,而凈光合速率反映出植物生長發育效率的高低[18]。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矮化自根砧對光合色素含量有顯著影響,其中葉綠素a含量以75-7-1最高,為1.319 mg/g,葉綠素b含量以M9最高,為0.293 mg/g,類胡蘿卜素含量以CG80最高,為0.595 mg/g,而不同矮化自根砧間凈光合速率差異卻多不顯著,從高到低依次為T337、CG80、TWS9、M9、75-7-1、TWS8、TWS17、M26、TWS6,均與對照間差異顯著,表明凈光合速率不僅與葉綠素含量相關,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各矮化砧間Tr差異較明顯,M9、M26、CG80、T337與75-7-1、TWS6、TWS17、TWS8、TWS9差異顯著,與對照PY差異不顯著;而Ci僅M9、M26與對照無顯著差異;除M26外,各矮化砧Gs與對照差異顯著。
從各試驗指標綜合判斷,在徐淮地區采取矮化密植籬式栽培模式種植時,矮化砧木宜選取T337和CG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