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石雕藝術的發展源遠流長,不僅是了古代藝術文明成果,而且滿足了人們的時代審美特征?;莅彩裢ㄟ^漫長的發展,在兼具中國傳統文化及宗教藝術特性的同時,又融合了西方石雕藝術美學,現已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石雕藝術。
[關鍵詞]惠安石雕; 文化藝術; 表現手法; 風格
惠安石雕是我國古老的石雕藝術之一,距今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早期的惠安石雕,因在宗教建筑中的應用受到宗教文化影響,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惠安石雕的工藝越來越精細,表現手法也更加多樣。再加上中西主流文化的融合,使得惠安石雕在兼具傳統石雕藝術美感的同時,符合現代主流藝術審美觀。雖然惠安石雕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西方石雕藝術思想,但是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仍保留著很多中國傳統的雕刻藝術手法及思想,因此具有很強的文化延續性和民族性。
惠安石雕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在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合了宗教色彩及海洋文明,沉淀出了自己獨有的藝術文化特性,而其藝術思想及文化特性至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乃至世界石雕藝術的發展。
一、惠安石雕的文化特性
(一)古文化特性
雖然惠安石雕是閩南地區重要的文化藝術瑰寶,但是其初期的藝術靈感卻是來自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相傳五代時期的閩將張悃曾經帶兵到青山鎮守邊陲,由于帶來的部下大多都是中原人,這些人將中原先進的石雕藝術不斷發展壯大,之后中原的石雕藝術便慢慢在閩南普及,而閩南地區的匠人融合當地特色、石材特色等慢慢發展出了獨具當地特色的惠安石雕。
而后,隨著惠安石雕技法被逐漸運用于古代建筑領域,匠人在對惠安石雕表現手法及風格不斷創新的基礎上,使其石雕藝術又融合了中國古建筑的美學思想,因而惠安石雕在千年發展中更加注重對人文思想的融入,同時強調了雕刻藝術與建筑及環境的自然統一。
(二)宗教文化特性
在古代,惠安石雕在宗教建筑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將神佛的威嚴感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整個宗教建筑更加具有宗教的神秘感。如今,在很多宗教的古建筑中,都有惠安石雕的影子,而其在宗教建筑中所表現的精湛的雕刻技藝,讓世人至今為其嘆服。如在宋代橋墩石塔的佛像雕刻中,惠安石雕就表現出了十分高超的雕刻技藝。
(三)海洋文化特性
改革開放后,隨著閩南地區的開放及快速發展,一些中外合資的石雕企業使得惠安石雕藝術與西方雕刻藝術相遇,新的西方美學思想賦予了惠安石雕新的藝術特性,使得惠安石雕的雕刻工具更加豐富,雕刻手法更加多樣,應用領域也更加廣闊,因而石雕的藝術特性也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習慣,很多石雕遠銷海外,為文化輸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15年10月,12件惠安石雕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并且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惠安縣“世界石雕之都”的牌匾,這次授予儀式代表著惠安石雕地位被世界石雕藝術所認可。
二、惠安石雕的藝術表現手法
惠安石雕的表現手法復雜多樣,其雕刻手法集圓雕、浮雕、線雕、沉雕、影雕等于一身,涉及碑石雕刻、城市園林雕刻、建材建筑雕刻、宗教雕刻等多個領域,創作題材涵蓋了人物、動物、故事等。豐富的表現手法使得惠安石雕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總能尋找到當下人們的審美情趣,總能通過創新滿足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
惠安石雕不僅表現手法多樣,而且十分精細,在早期發展中就表現出了精湛手法,其對復雜事物精細化的表現、對石雕細節語言的把控,使得惠安石雕精巧靈動,極具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惠安石雕的藝術表現手法十分特別,在國內眾多石雕藝術中最難被替代。宋代中亭的題詞沉雕、石將軍等都是極其難復制的惠安石雕作品。而明朝出土的各種惠安石雕文物,其雕刻精細化程度相當高,都代表了當時最高超的石雕技藝。清代作為惠安石雕的轉折期,其表現手法越來越注重對線條的運用,以此來體現石雕的神韻之美。20世紀70年代,隨著影雕這一藝術表現手法與惠安石雕的融合,使得惠安石雕的表現手法更加準確、生動?;莅灿暗袷怯锰刂频暮辖痄撯F,在青斗石或黑膽石上,或輕或重地鑿出數億個點,如同在石頭上“繡花”,因此有“蘇杭刺繡繡絲綢,閩南刺繡繡石頭”的說法。由于惠安石雕本身精細的雕刻技藝,從而滿足了影雕的準確性,因此,惠安影雕在發展之初就在石雕藝術界獲得了很高的地位?;莅灿暗竦谋普嫘允蛊浔蛔u為石頭上的照片,受到很多石雕愛好者的喜愛。
不過,隨著現代切割工藝的發展,其也為惠安石雕的表現手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惠安石雕的精細化與豐富性進一步加強。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科技與惠安石雕的融合推動了惠安石雕的發展,但也導致一些雕刻師在創作時,一味地追求精細而忽略了石雕本身的文化內涵。
三、惠安石雕的藝術風格
民間有句諺語:“北有曲陽,南有惠安?!边@是人們對于惠安石雕藝術地位的肯定?;莅彩裰v究神形兼具,兼具動感和氣勢,因此,惠安石雕的藝術造型中,神態美和動感美是最令人嘆服的,石雕造型師的精細技藝使得惠安石雕能夠表現出十分復雜的結構和條紋,同時也使石雕表現的形象十分生動,具有動態的神態美,富有極強的藝術美感。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梁式跨海大石橋,其建造過程中就運用了大量的惠安石雕雕刻技藝,而其出神入化的雕刻藝術融合碑文與書法,讓該橋成為中國古代造橋藝術史上難得的瑰寶,這座橋也被譽為“天下第一橋”,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橋代表之一。
惠安石雕主要以石人、石獸雕刻為主,在明清以前,惠安石雕依舊保持著中原石雕的表現風格,十分質樸粗獷。明清時期,隨著惠安石雕的發展日臻成熟,惠安石雕的代表派別之一南派通過開創性的創新,顛覆以往北派雕刻的正面蹲坐、兇猛威嚴的獅子形象,雕刻出搖頭擺尾、口中含珠、昂首站立的南派石獅。至此,惠安石雕風格開始偏向南方的柔性美。南派的這一創新不僅使得惠安石雕的雕刻工藝發生了改變,也使得其雕刻種類更加豐富,在后來,惠安石雕所雕刻的石獅的種類十分繁多,有繡球獅子、北京獅、扒耳獅等,神態各異,十分動人。
傳統文化一直是南派石雕創作的精神內涵,因而無論惠安石雕的風格如何豐富,表現手法如何多元,其所表現的精神內涵都與傳統文化相關。盡管受到現代工藝的沖擊,一些老派的惠安石雕工藝者仍是以傳統石雕的表現風格為其作品的主要風格。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很多非物質文化藝術瑰寶從人類視野中漸漸消失,但是惠安石雕卻通過不斷的創新與發展,融合各種藝術文化的特性,吸收各種雕刻藝術的精髓,慢慢發展成了世界級的石雕藝術。而今,惠安石雕不僅僅在國內得到了廣泛應用,也受到了很多東南亞國家的喜愛。
如今,石雕藝術的發展被注入了很多時代命題,而對于惠安而言,惠安石雕已經成為其十分重要的支柱性產業。未來,隨著中西文化的進一步融合以及科技技術的發展,惠安石雕的發展還有更多的可能性等著人們去發現。
參考文獻:
[1]王芳,陳金華.福建傳統工藝惠安石雕產業發展變遷歷程研究[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1(2):75-82.
[2]林珍香. 當代惠安石雕藝術造型研究[D].重慶大學,2013.
[3]文金.名揚四海的惠安石雕[J].南京史志,1999(1):55.
[作者簡介]
蔡卓宏,男,1986年生。中專學歷,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2004—2006年在惠安龍騰古建雕刻工廠學藝。2007—2008年在龍騰古建任技工。2009—2015年任福建霞飛石雕工藝有限公司雕刻設計師。從事石雕專業15年,2016年至今自營石雕和原創茶盤。
2012年11月作品《真英雄》在中國“豪翔杯”雕刻大賽中榮獲優秀獎;2016年作品《獨占鰲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銅獎,同年作品《坐看風起時》榮獲第二屆泉州市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天工獎”二等獎,作品《馬到成功》榮獲第十一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銀獎。
(編輯: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