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平
摘要:近些年來語義場理論的研究多用于理解詞匯之間的關系,作為二十世紀剛剛興起的語言學理論,語義場理論使人們對詞匯的研究轉變了方向,這對于近代語言學的研究來講是一項重大的突破。本文將語義場理論的研究與詞典學相結合,并指出語義場理論對編撰義類詞典所提供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語義;語義場;詞典學;義類詞典
一、語義場理論及特點
語義場理論是結構語義語言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現代語義學中十分重要的理論,也是近些年來詞匯語義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語義場指的是由一組有共同義素的語言單位構成的結構系統,代表著相同的范疇概念,即‘場。”
語義場的概念最早來源于物理學術語,直至二十世紀義素分析法的提出,才有學者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對語義場的研究可以被稱為語義研究的一個新階段。在此之前各國語言學家對詞的研究多為詞的歷時研究,即以孤立的視角看待詞匯,語義場概念的興起使語言學家由對詞匯的研究轉化為更加系統化的研究。一種語言的語義系統性主要體現在語義場內詞與詞的關系中,對語義結構的理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研究詞匯之間的關系。
在語義場研究之前,傳統語義學派對詞匯的研究多為詞匯間的研究和義項研究。對語義場理論研究做出杰出貢獻的有伊普森、特雷爾等人,德國學者特雷爾的語義場理論認為,沒有詞項可以孤立存在,語言中的任何詞項都受其他詞項影響,語義相近的各個詞項總結起來就形成了語義場。語義場中的各個詞項彼此之間互相聯系又具有區分性特征,語義場之間也有關聯性,無數個相關聯的語義場則構成了整個龐大的詞匯語義系統。
任何一個詞匯都是一種概括,而語義場則是對一類語義相近的詞匯進行歸納。研究不同語言的語義之間的對應關系,對翻譯工作和外語教學等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語義場建立在人的認知框架下,對語義場進行研究是編撰義類詞典的前提。俄語中一個動詞往往含有多種語義,不同的語義場為動詞提供了不同的使用方式,特定語境決定了該動詞在此條件下的具體意義。對詞匯語義的研究一直是詞典編撰的重心,因為詞典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詞匯釋義,而釋義就是對詞匯的意義進行解釋。本文在對語義場理論進行梳理后,淺析其對詞典釋義研究的幫助以及對編撰義類詞典的幫助。
二、語義場理論與義類詞典
語言是一個由多個系統組成的多平面、多層級的獨立的體系,其中詞匯系統中的詞語在語義上互相聯系、互相依存。對語義場理論的研究有助于編撰義類詞典,無論詞典編者有意與否,一般的義類詞典或多或少都應用了語義場理論,語義場理論的研究為義類詞典的編寫提供了理論性支撐。“語義學屬理論層次,詞典編纂屬實踐層次,而詞典學是中間環節,它擔負著吸收語義學的相關理論,指導詞典編纂實踐以及總結詞典編纂經驗的任務,它只能隨著語義學及其他語言學科和詞典編纂實踐兩者的發展而發展。”
義類詞典的編撰十分復雜,其中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解決詞匯分類的問題。如何對詞匯進行分類則關系到詞典的具體使用情況,義類詞典的編排規則繁瑣,要時刻考慮到分類下的詞語之間的關聯性,分類的好壞也關系著詞匯是否便于查找以及詞典能否反映常用詞語等問題。現代詞典學把詞匯看成一個系統,力求從整體上反映語言的詞匯語義體系。(張金忠,2005)
國內的義類詞典編撰歷史悠久,如《爾雅》、《通雅》等均屬于義類詞典,但國外的義類詞典編撰時間較晚,而且綜觀國內外各大義類詞典,發現它們的分類方式都有很大不同,詞典中詞匯分類的數目各不相同,這也說明詞匯的語義劃分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模糊性。本文所要研究的是2010年出版的俄國詞典學家柳德米拉·巴邊科主編的《俄語動詞詳解大詞典》(以下簡稱《詞典》),這是一部專門收錄俄語動詞的義類詞典,收錄詞目共一千余條,采用四級分類體系對詞項進行劃分,按照不同語義將動詞分為“行為活動”、“存在、狀態、性質”以及“關系”三個大類,此外每一個大類下面還劃分出若干小類以及二級小類、三級小類,形成一個復雜有序的俄語動詞語義場。
《詞典》的釋文語言為俄英雙語對照,每個詞條后表明語體屬性、語用信息、修辭特征等,接著以俄英雙語對條目詞進行釋義,并在最后附有相應例句。下面選取“食品加工”分類下的27個動詞進行簡要分析。
第一類:表示廣義上的“準備”、“做飯”條目詞:готовить, настряпать, стряпать。此類動詞的主體都屬于人的范疇,且詞匯均為及物動詞,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極高的一類單詞,是人通過蒸、煮、烤、煎等方式對食物進行加工,不強調制作過程中的具體手段。
第二類:含有“煮、燉、蒸、燜”意義的條目詞:варить,
вариться, заваривать, Наваривать, напаривать, натушить, отваривать, парить。這類動詞以裝水容器為廚具,通過對水加熱使食物達到可以食用的狀態。
第三類:含有“烤、烙、煎、炸”意義的“食品加工”
類條目詞:выпекать, жарить, жариться, запекать, нажари вать, напекать, печь, печься。這些動詞均為用熱油對食品進行加工。
第四類:含有“腌制、混合”意義的“食品加工”類條目詞:замешивать и месить, засаливать, засахаривать, мари новать, наквашивать, намариновывать, насаливать, нолить。腌制類動詞在俄語中有多種表達方式,這類動詞體現了語義場的民族性特征,由于地理位置等特點俄國人需要用不同手段存儲食物,因此就有許多有關食品腌制的動詞。
以上條目詞共處在“食品加工”這一語義場中,同時這些動詞又可以按照加工方式的差別繼續劃分出四個下義場,這種分類方式體現了語義場的層次性特點,即語義場也有大小之分,概括能力強的語義場之下還會有許多層級較低的語義場。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義類詞典中語義場的劃分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詞典編者本人對詞匯語義的理解情況以及個人經驗,由于語言詞匯本身就具有含義模糊的特點,人們對詞匯的認知就必定存在個體差異,因此義類詞典的編撰難免帶有主觀性。在這個義類與那個義類之間,都存在著大量的不典型、過渡狀態、可此可彼的“自由分子”。所以義類詞典的詞匯分類問題需要反復琢磨推敲,要盡可能最大程度地還原詞匯的語義特征。
三、結語
本文結合《俄語動詞詳解大詞典》對語義場相關性質進行了簡要分析,認為語義場理論的研究應用范圍極廣,同時有關語言的模糊性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討論探究。對詞匯語義的研究不僅有助于其他語言學科的理論研究,還可以應用于詞典編撰的實踐活動中,由于詞典學與語義學之間擁有密切的聯系性,語言學、語義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詞典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章宜華.語義學與詞典釋義[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51.
[2]王鳳英.語義場理論和篇章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9):32-35.
[3]吳哲.現代俄語詞匯的多義性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張金忠.俄漢詞典編纂論綱[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184.
[5]蘇新春,洪桂治,唐師瑤.再論義類詞典的分類原則與方法[J].世界漢語教學,2010,24(02):15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