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茂偉 鐘隆柱 陳盛宇 付秀華

【摘要】 目的 研究對比高齡膽結石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的治療效果。方法 78例高齡膽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開腹組和腹腔鏡組, 各39例。開腹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 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49.64±8.62)ml少于開腹組的(112.34±8.61)ml, 術后排氣時間(2.39±1.03)h、住院時間(6.29±1.67)d均短于開腹組的(4.48±1.59)h、(12.64±3.65)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6%, 低于開腹組的15.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高齡膽結石患者開展腹腔鏡手術治療, 可提升患者康復速度,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臨床優勢顯著。
【關鍵詞】 高齡膽結石;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24
膽結石是膽道系統常見疾病, 若未能及時治療可引起膽囊發生急、慢性炎癥反應, 甚至發生膽囊癌。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重, 高齡膽結石患者逐漸增多[1]。受年齡影響, 患者活動能力下降、合并高血脂及其他病癥, 加重膽結石的發生[2]。高齡患者因身體素質下降可減弱其自愈能力, 因此在對其治療時, 盡量降低對患者的身體機能的損傷尤為關鍵[3]。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78例高齡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開腹組和腹腔鏡組, 各39例。開腹組患者中男24例, 女15例;年齡63~79歲, 平均年齡(68.34±3.58)歲;合并高血壓16例, 糖尿病7例, 高血脂4例;結石類型:膽固醇膽結石18例, 混合性結石12例, 膽色素性結石9例。腹腔鏡組患者中男25例, 女14例;年齡64~78歲, 平均年齡(68.59±3.49)歲;合并高血壓18例, 糖尿病7例, 高血脂5例;結石類型:膽固醇膽結石19例, 混合性結石13例, 膽色素性結石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 并符合醫學倫理。
1. 2 方法 開腹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于患者右肋緣下做10 cm切口, 逐層切開, 確定膽囊三角區形態、位置, 結扎、切斷膽囊管后, 結扎、切斷動脈, 并剝離、切除膽囊, 置入引流管, 縫合膽床, 并逐層縫合。
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取仰臥位, 并向左傾斜, 傾斜角度為20°, 于劍突下10~15 cm處做1.0 cm切口作為主操作孔, 于右鎖骨中線肋緣下10~15 cm做0.5 cm切口作為輔助操作孔;觀察孔取臍下1.2 cm;建立氣腹, 置入腹腔鏡觀察膽囊情況, 分離膽囊動脈、膽囊管, 逆行穿刺膽囊并及時電凝止血, 牽拉膽囊底部, 暴露膽囊總管前壁, 戳孔后置入纖維膽道鏡做取隨時操作。對未能成功取出的碎石可于遠端插入導尿管, 以生理鹽水沖洗并將碎石取出;若結石較大, 可通過劍突下切口將結石以膽道取石鉗取出。取石完成后, 探查是否存在遺漏結石, 指導患者術后1個月復查。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開腹組, 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腹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膽結石是指膽囊、膽總管內發生結石的膽道系統疾病, 常伴感染, 并首屆是刺激, 可引發急、慢性膽囊炎, 甚至引發膽囊癌。膽結石形成因素與肝硬化、高血脂、不喜運動等情況相關[4-6]。而高齡患者因機體組織退化, 胃腸蠕動減慢, 對食物、膽汁的排出力度下降, 可增加膽結石發生率;高齡患者運動量下降, 或受其他病癥影響, 需臥床休息, 使膽囊肌收縮力下降, 易造成膽汁淤積, 增加膽結石發生幾率;高齡患者因機體代謝水平下降,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偏高情況, 可促進膽結石形成[7-9]。并且隨年齡的增長, 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機體對病原菌的入侵抵抗力下降, 并且切口愈合能力差, 增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影響預后。
傳統開腹手術可根除膽結石, 降低術后復發情況, 并且操作簡單, 但因切口大, 術中腹腔暴露于空氣下, 引發腹腔感染, 并且因高齡人群機體抵抗力下降, 極易引發各種感染, 影響治療效果及康復速度[10]。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相比, 操作更復雜, 手術視野清晰度較差, 同時可能對膽結石根治不徹底;但優勢在于, 切口長度小, 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同時因腹腔未暴露, 可降低腹腔感染發生率。唐鋼[2]在研究中表示, 在膽結石治療中,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相比, 對免疫功能影響較小, 并且血清炎癥因子含量較開腹治療少, 可證腹腔鏡手術可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通過本次研究可見, 腹腔鏡手術雖操作較復雜, 但未明顯增加手術時間, 同時可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量, 縮短患者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提升患者康復速度;并且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 有利于患者預后。張宙等[3]在相關研究中通過對100例膽結石患者進行兩種手術方式比較分析, 得出腹腔鏡手術可縮短患者康復周期, 提升治療效果, 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在高齡膽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 未明顯增加手術時間, 但可顯著降低術中出血量, 使患者內環境穩定, 并且對患者傷害小, 可顯著提升其康復速度, 同時降低術后多中感染發生率, 整體具有顯著優勢。
參考文獻
[1] 王先福, 安東, 王向陽. 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研究.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7, 20(3):277-279.
[2] 唐鋼. 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對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 河北醫學, 2017, 23(2):221-224.
[3] 張宙, 張懷貴.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68):13315.
[4] 張新昌. 高齡膽結石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應用價值.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27):80-81.
[5] 蔣正來. 高齡膽結石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中外醫療, 2017(33):43-44.
[6] 楊思闊, 秦偉. 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臨床療效探討.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30):5806.
[7] 鐘進營. 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臨床療效探究. 中國校醫, 2017, 31(6):30-31.
[8] 孫林. 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臨床療效探討. 當代臨床醫刊, 2017, 30(5):3419, 3392.
[9] 苑維偉. 腹腔鏡手術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的臨床療效. 醫療裝備, 2017(4):151-152.
[10] 李建黨, 吳心閂. 腹腔鏡保膽取石術在高齡膽囊結石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鄉村醫藥, 2017, 24(4):9-10.
[收稿日期: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