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摘 要】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除課堂體育教學外,通過一定的鍛煉方式在課余進行體育鍛煉,達到身體健康、心理平衡、關系和諧的最終目標。文章分別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進行了心理機制、個體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分析。研究認為,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下滑與課外體育鍛煉行為不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關系,特別是學校體育教師對體育鍛煉的政策命令、教學干預、課后服務、心理調(diào)適等方面尚需努力。
【關鍵詞】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
中圖分類號: G807.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5-0194-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091
0 前言
國內(nèi)關于體育鍛煉行為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階段變化與心理因素研究、促進弱勢群體參與體育鍛煉的干預研究等方面。國外快速增長的研究理論模式文獻中,大部分都是從健康相關的理論模式而來(Berger,Pargman,& Weinberg,2002)。實際上體育鍛煉的本質(zhì)是一項正面積極的、吸引人的活動,因此,有學者(Willis & Campbell,1992)提出警告,預防性或治療性的健康模式解釋鍛煉健身運動行為時應考慮到事件特殊性。Bandura(1986)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認為人的行為不是個人與環(huán)境二者的雙向交互影響,而是行為、認知、環(huán)境三者間彼此交互因果關系。
1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心理機制
國內(nèi)較多研究顯示,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心理機制主要體現(xiàn)為鍛煉堅持、鍛煉承諾、情緒體驗、發(fā)展動機等四個維度。焉石等研究認為,大學生體育鍛煉堅持與交易型領導行為之間存在鏈式中介關系。但教師領導行為對大學生體育鍛煉意愿不具有正向預測作用。陳善平等認為,鍛煉者渴望堅持身體鍛煉,其鍛煉動機、效果評價等決定了鍛煉承諾的心里決策。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在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行為手段和教學策略需要多樣化、創(chuàng)新型,以此來促進和鼓勵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效能,保持對體育課堂、課外體育、社會參與等的熱愛和激情,提升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價值和意義的深刻認知,在學校體育氛圍中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另外,教學內(nèi)容上要有創(chuàng)新,對教學對象方有吸引力和動力,對大學生體育鍛煉堅持產(chǎn)生效益。實際上,在鍛煉堅持中,鍛煉承諾是伴隨著情緒體驗和發(fā)展動機而同時存在的。這樣就形成了大學生鍛煉的心理機制內(nèi)涵。
2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個體因素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個體因素包括精力投入、財力投入、精神傷害、身體傷害、運動能力、參與選擇等6個維度。趙寶椿等(2015)采用了量表編制,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行為進行自評量表的編制,研究顯示,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個體因素中涵蓋了精力投入、財力投入、精神傷害、身體傷害、運動能力、參與選擇等6個維度,通過計算機軟件處理后可以把6個維度作為研究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的個體因素衡量指標,且具有較好的科學應用價值。尹博以跨理論模型來解釋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情況,研究認為,教育主管部門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大學生鍛煉意識、能力、行為習慣,科研院所也加強對大學生鍛煉問題的研究力度。
3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壓力、鍛煉條件、鍛煉氛圍、教學評價、科學指導、表現(xiàn)機會、交往機會、制度約束、他人支持、社會約束等。付道領(2012)研究顯示,鍛煉機會和學校因素是大敘述鍛煉行為變化的直接動因,學校條件是鍛煉機會和鍛煉行為的中介變量,而學校類型在學校環(huán)境機制中起到調(diào)節(jié)作用。付道領對鍛煉行為心理機制、學校環(huán)境機制、家庭環(huán)境機制進行了探討。逯小龍(2019)研究了課外體能鍛煉對大學生心理資本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持續(xù)進行課外體能鍛煉、體育活動、運動訓練等身體活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性。陽家鵬(2017)對家庭體育環(huán)境、鍛煉動機與青少年身體活動的關系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博士論文研究成果顯示,父母的體育鍛煉價值觀念對子女的體育鍛煉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影響,父母的積極鼓勵能正面引導子女的鍛煉動機和鍛煉效果。
4 小結(jié)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受諸多因素影響,在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踐行新時代學校體育政策方面,學校體育努力方向與課外體育鍛煉不可偏廢,課外體育鍛煉是課堂體育教學的延伸,課堂體育教學是課外體育鍛煉的基礎。大學生可以把體育鍛煉劃分為階段性:身體動起來、動作搞明白、一起學起來三個階段。學校體育通過階段教學達到大學生課內(nèi)外體育鍛煉的效能和效益得到有效提升,達到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Kane,T,D,Marks,M.A,Zaccaro,J.S,&Blair,B.(1996).,Self-efficacy,personal goals,and wrestlers' self-regulation.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8,36-48.
[2]Berger,B.G,pargman,D.,&Weinberg,R.S.(2002).Foundations of exercise psychology.Morgan town,MV: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Dzewaltowski,D.A.(1989).Toward a model of exercise motivation.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1,251-269.
[4]Bandura,A,& Jourden,F(xiàn).J.(1991).Self-regulatory?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impact? of? social? comparison on? complex?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99-108.
[5]Depick,W.,& Williams,L.(2004).Weight training and body satisfaction of body-image disturbed college student women.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16(3),287-299.
[6]陳善平,李樹茁等.基于運動承諾視角的大學生鍛煉堅持機制研究[J].體育科學,2006(12):48-55.
[7]趙寶椿,法超等.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自評量表的編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36(01):104-109.
[8]尹博.運用跨理論模型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改變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9]付道領.初中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2.
[10]逯小龍,王坤.課外體能鍛煉對大學生心理資本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9,40(03):392-395.
[11]陽家鵬.家庭體育環(huán)境、鍛煉動機與青少年身體活動的關系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