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才 時 潔
(1.甘肅武威第二十三中學;2.甘肅武威市涼州區長城鎮九年制學校)
新形勢下教學思維與傳統教學思維的區別在于教學目的、質量、結構、發展等方面。實踐證明,是否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是存在差異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用)》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科學態度和方法。”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化學實驗探究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切實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強實驗探究教學。目前,化學實驗探究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主要呈現以下幾種形式:
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適合在課堂上完成。初中化學實驗探究中,有些實驗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有些實驗探究具有較高的危險性,還有些因為地域差異,經濟水平差異而不能在課堂上完成。這種情況下,借助數碼相機的拍攝功能,拍攝整個實驗過程,然后在課堂教學時給學生播放錄像,同樣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科學的分析,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本質,最后經過歸納總結上升到理性的認識。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必不可少,而這個過程中投影的使用將會極大地方便教學。
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化學實驗探究提供更為直觀生動的教學演示環境。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在信息化社會下信息的收集處理能力。在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實驗條件要求高,實驗過程難度大,實驗設備貴重,實驗往往難以進行,而在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下,這些困難將迎刃而解。
首先,多媒體演示化學實驗能夠更直觀,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很多微觀結構和微觀現象是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的。這種情況下演示實驗也無法完成,只能依靠老師的圖片、語言來體會,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枯燥并且難以理解。而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多媒體課件,困難將不復存在。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將肉眼看不見的結構圖放大千倍萬倍,展示在屏幕上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使學生輕松的觀察微觀世界的運動,并體會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不同之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達成學習目標。
其次,多媒體演示化學實驗能夠多次對比演示,有助于學生分辨記憶。化學演示實驗在完成過程中,有些實驗控制不好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有些還會存在一定的危險。這時,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準確直觀的演示,能幫助學生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掌握的要點。如,在進行未檢驗純度的氫氣點燃實驗時,我們可以多次演示不同純度下氫氣點燃的實驗,使學生明白其中的關鍵點,以免在實操時發生意外。
最后,多媒體課堂顯示總結概括,加深學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演示實驗的最后一步,是對課堂實驗的總結概括,這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分析典型案例,對不同的實驗器材、實驗過程、實驗現象進行系統分析和比較歸納,從而綜合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是一樣。其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因循守舊,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與時俱進,轉變思維,使自己具備現代化的教育思維和理念。其二,掌握大量合適的素材,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保證足夠的知識量。其三,認清教育教學的主次,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任何技術手段都只是輔助作用,不能本末倒置。
總之,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我們教育改革的有利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它來提高教學效率,但是也要分清主次,同時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考慮,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