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秀艷(吉林蛟河市白石山鎮富強小學)
一位小學班主任如果從一年一直教到六年級就要在期末時為每位學生寫12次評語,也難免會有倦怠的時候。面對絞盡腦汁寫評語顯得無助時,面對臨近放假急待休息的心情。于是,借鑒便成了一些人寫評語的“別出心裁”。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信息共享的特點。那么利用“交換”的方式,有的教師想出了一個妙招。那就是教師依據學生特點先寫出一部分學生評語。然后兩位或幾位教師之間進行交換評語,再從本班中找到能對上相應評語的學生,在其評語一欄上進行謄寫。網絡時代的到來,使我們頭腦中的信息容量逐漸增大。教師在搜索了很多評語后,依據《學生素質評價手冊》上教師評語欄的大小,再考慮到學生的特點下載相應的評語,排版后再進行打印、裁剪、粘貼或手寫于手冊相應的欄目上,大功告成。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更不會有相同的兩個人。班主任面對學生所書寫出來的評語應依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也需因人而異。一個好的評語能無聲地給學生以鼓勵,能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使優等生繼續提高成績,使中等生更上一層樓,使后進生從頭躍起。班主任要因人而異地書寫恰當的評語。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進一步強化教師語言文字規范意識,提高教師規范書寫及應用能力,許多學校加大了教師書寫基本功的訓練。那么從班主任的評語書寫上同樣也能檢驗出教師書寫基本功的效果。教師的書寫除了常規訓練外,更應注意的是平時的運用。我們常說“字如其人”,規范、工整、美觀的字,往往代表著一個人的形象。作為語文與數學兩科都任教的班主任,在要求學生寫字要規范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書寫是否規范。由于小學生的模仿性比較強,小學班主任更應時時注意自己的書寫,因為小學是孩子打下寫字基礎的階段。卷面上的一個笑臉、一朵紅花或者幾個字都是教師別樣評語的體現。“加油!”“如果計算再認真點,你可以是滿分的喲!”諸如這樣的鼓勵語,讓人看了很舒服。如果教師書寫字時過于連筆學生認不清或字太過潦草讓人猜半天……都會使好的評語大打折扣。班主任的評語書寫的好壞,是體現教師形象的一方面,更是體現教師工作態度的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評語的書寫展現給學生與家長時也是一個現實版的“字帖”。而那些“重寫!!!”“字太亂!”“回家把錯字抄三遍!”等以此來告誡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不可取;從教師字面看出教師當時有多生氣、多失望等也不可取。教師的評語也有溫度、有情感的,因此需要教師書寫規范的同時也要注意措辭。
班主任平時還要在學生作業本、測試卷上書寫或鼓勵或指點問題的評語、每學期期末還得書寫素質教育評價手冊的評語時,重復性的工作又令一部分教師感覺到疲憊。卻很少有人思考,這評語也有一定的作用,那么就需要有心的教師合理利用起來。
記得有位網友說得很有道理:現在有的人只知道鍛煉身體,卻忘了鍛煉腦子。我想大家鍛煉身體時,也別忘了鍛煉腦子,你們說對嗎?因此,班主任的書面評語在進行“復制、粘貼”的時候一定要動腦。這種動腦絕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要留下能促進自己發展的東西。希望教師的筆記上“復制粘貼”過來的東西一定要學會保存,并且能站在他人的經驗之上會總結自己經驗,而且要學會取之有道。同時這也算是教師學習的一種途徑——向他人學習。
如果教師敷衍了事,只會使評語有名無實,有始無終,有時還會引起家長的誤解,損害學校形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反映了教師知識的匱乏以及對急于完成任務而敷衍了事的一種態度。班主任的書面評語是教師與家長、學生心與心的交流,應該從“心”記錄,自行編造或照搬他人要不得。因此,班主任要學會站在家長與孩子的角度來寫評語。只有認同了這一點,我想此時的評語也能“編”出大文章來。
只有平時留心去積累、收集學生的個人素材,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在寫評語時才能做到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