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卓 (江蘇張家港市實驗小學)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更加突現。由于小學生的心理及成長特點,對該課程來說,更重要的是結合教學任務,培養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才能深層次的體現該課程設置的意義。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各種基本操作,教材對操作的安排也是循序漸進的,例如鼠標的操作、鍵盤的操作,等等。對于類似順序的教程安排,也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然而單一的操作教學有時候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有些操作過于簡單,會造成學習認真程度下降。同時,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基本操作還需勤加練習,否則,學過的東西會遺忘,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最好整合課程任務,進行相對綜合的教學。另外,在每次課前,老師可以布置一個小的綜合操作任務,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鼠標的操作教學時,老師可以融入鍵盤的操作教學任務。在課程開始前,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新建一個文件夾,命名為冬天,然后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關于冬天的圖片,并從搜索到的圖片中選擇一副自己最喜歡的進行下載保存到新建的文件夾,并對圖片重新命名為自己的名字。這個小小的任務,融合了鼠標、鍵盤操作,同時也涵蓋了文字輸入、文件夾建立、另存、粘貼、復制等操作。這種做法教師可以演示一遍再讓學生進行操作,也可以讓學生自行操作,隨后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改進,雖然在難度上有所增加,但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卻十分有效。另外,對于接觸了一段時間信息技術的學生,每堂課課前通過這樣幾分鐘的綜合訓練,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復習與鞏固。
小學信息技術,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然而由于信息技術課時等因素,學生的練習時間相對比較少,單單依靠課堂教學,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應用能力提升緩慢且不夠全面。另外,如果單純教授信息技術,那么該課程的設置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信息技術要與其他學科教學相結合;或者讓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管理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應用它,這樣不僅有利于知識點的掌握與自主學習加強,更重要的是鍛煉與提升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綜合應用能力。
例如在進行電子畫報課程教學前,學生把最近一期關于《春游》的作文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成電子畫報,配三幅春天的圖片,版式沒有被限制。學生先將作文通過文字錄入,在對字體進行選擇或者藝術化處理,并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文字的布局,然后進行圖片選擇,裁剪等操作。許多學生對一些操作還沒接觸過,學生請教父母或同學。老師再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并解答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的問題,以及演示最快的制作方法。通過這樣的學科整合,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大大地促進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術作為一個強大的工具,在人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影響,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其最終目的是在應用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所創新。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適當地進行創新引導,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創造意識,為以后的成長打下基礎。這方面,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奇特圖形設計,或者建立一些基礎圖形讓學生發揮想象任意組合,或者對物體從形狀改變與顏色填充上打破常規,并闡述為什么這么做等。
例如蘇教版教材涉及的LOGO 語言,就是一個很好地激發學生創造與創新的工具,該語言就是通過程序的編制,來生成圖形的一種工具。老師可以開展一些主題圖畫程序編制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創作。例如以《我的宇宙》為主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認識與想象,通過LOGO 語言,繪制一幅宇宙圖畫。由于小學生對世界的認知以及童趣,繪畫出的宇宙模樣多種多樣。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該語言,還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無形中促發了學生的創造意識,為創新創造打下基礎。
老師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與實現課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