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實驗小學 馬曉妮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思維不成熟、學習能力差的階段。因此,教師必須要利用小學生的年齡特性,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小學生解決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通過培養小學生的提問意識,幫助小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豐富小學生的思維體系,不斷刷新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學習觀,從而使小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更好地學習新知識。另外,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還能塑造小學生的個性,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性決定,他們雖然對新鮮知識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對學習缺乏耐心和恒心,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習問題,很容易養成被動式的奴性學習習慣。教師通過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小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由于教師教學過于嚴厲,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很容易養成懼怕教師的心理。由于不能與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心靈溝通,也不能與教師建立深度信任的友誼,這就使得學生在實際課堂學習中,即便遇到學習難題,也不敢向教師提問。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個性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學生的學習任務變得越來越重。一些語文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沒有重視學生接受和消化知識的能力,致使學生還未消化掉舊知識的同時,就開始學習新知識。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思維變得越發混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存在諸多疑問。但由于掌握的語文知識有限,無法準確地表達自身的學習欲望和需求,從而在提問時抓不住重點,使教師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疑惑。
眾所周知,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他們不具備健全的思維體系。很多知識需要通過親身實踐,以及教師的細致講解,才能夠準確地獲得。語文是一門知識體系龐雜、綜合性強的基礎學科,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進行學習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受傳統教學思想束縛,教師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交流時間,致使學生思維固化,提問過于被動,從而無法依托合作學習,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
學習是一個過程,它既強調“學”,也強調“習”。雖然學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有高度的問題,教師也給予了及時的解決。但由于沒有充足的消化時間,致使學生不能從問題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導致問題導學法失去意義,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成為了空談。基于此,教師必須要重視提高學生學習地位,給學生提供更好、更多的思考空間,從而使學生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創設學習情境已成為了教師的基本技能。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必須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言,敢于表達自我,從而養成提問的好習慣。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不斷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發現學習時存在的問題。通過向教師提問,解決自身的疑惑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我是什么》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章后,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然后教師再進行一一解答。為了提升教學效果,通過依托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設更好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提問的質量。其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學習地位。通過營造輕松自如的學習氣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友誼。例如,教師在教《曹沖稱象》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文章,然后利用一些趣味性的小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從而激發學生提問的欲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學習環境中。
為了提高學生提問的質量,以及抓住知識重點的能力,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教會學生提問的方式方法。首先,教師應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通過給學生留一些預習作業,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與寫作的習慣。通過記錄不懂、不理解的問題,讓學生聽課過程中,學會重點聽不理解的知識內容。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消化知識內容。通過在教學結束后,讓學生記錄自己仍沒有理解的問題,鼓勵學生及時向教師提問,從而解決心中的疑惑。例如,教師在教《登鸛雀樓》時,應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詩中的意象。通過掌握學生存有疑惑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講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異議。通過讓學生表達自我,掌握學生的思維模式。例如,教師在教《媽媽睡了》時,可以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通過問媽媽為什么睡了等問題,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從而在掌握學生思維動態的同時,拓寬學生的語文思維。
為了實現深層次的語文學習,教師必須要翻轉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地位。通過加強師生、生生間的溝通與交流,不斷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日月潭》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提問。通過讓學生閱讀文章內容,鼓勵學生自由發問。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加強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回答問題的同學,為自己解決疑惑。另外,為了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通過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應的知識比拼。通過讓各個小組互相提問題、解答問題,不斷優化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語文,掌握提問和解答的技巧,教師必須要給學生更加充足的消化時間。例如,教師在教《樹之歌》時,應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細致性的解答,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內容和中心含義。通過給學生更多消化知識的時間,使這些問題和答案成為學生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
總之,學習語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拓寬學生的思維格局,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從而使學生能夠依托問題,解決各種語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