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學 劉曉晴
常規的小學教學以教師、教材為中心,課堂也是學生獲取學識的主要場所。這是因為在當時封閉的社會背景下,教師是傳播知識、解釋真理最主要的媒介,也由此形成了師本教育模式。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學識的唯一途徑,每個學生都可通過網絡平臺去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而這也促使教師的角色與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需要從學生的終身發展與全面成長角度出發,以指導、啟發的角色與學生交往互動。為此,小學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學科教學形式,切實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科資源是實施學科教育的基本物質載體,關系著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常規的小學教學以教材為中心,出現了“教教材”的不良問題。但是,新課改的深入改革使得小學教師意識到教材只是實施學科教學的基本依據,并不是全部,而科學的教材利用觀應該是根據學生的認知需求合理增減、修改,有意識地拓展課程內容,確保學生可以及時形成完整的知識思維。在這一理念的驅動下,小學教師應該借助信息技術拓展學科資源,構建豐富的課程資源庫,以便促使學生及時實現學習成長。
在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學科知識時,小學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訴求,因為網絡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不可一味拓展、灌輸,否則必然會導致學生產生認知負擔。因此,小學教師要客觀審視每一章節內容的教學目的,按照三維目標合理開發網絡資源,比如借助一些圖像資源豐富學生的直觀認識,以豐富的文字資料補充問題背景。就拿英語學科來說,教師便可借助有道詞典、英語文本閱讀平臺、繪本在線閱讀網站等網絡資源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讓學生懂得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英語知識。再者,在教育部所提出的“全學科閱讀”教學口號下,每個教師都要主動引導學生參與閱讀活動,電子書、線上閱讀網站的普及使得網絡閱讀也變得十分流行。因此,小學教師可以積極開發網絡圖書資源,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定期設計課外閱讀計劃,由此完善學生的閱讀經驗。除此之外,小學教師也要根據學科練習構建網絡題庫,根據各個課時的重難點知識設計層次化的作業結構,便于學生自主利用網絡習題資源檢測個人學習成效。
常規的小學教學互動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模式,雖然包含少量的學生自主學習與解題行為,但是并不能撼動教師的“一言堂”地位。教育本身應該是促使學生實現自我發展的必經之路,如果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完全按照教師的經驗與想法組織學科教學,那么便會傷害學生的學習情緒,導致學生無法及時實現學習進步。對此,小學教師要客觀認識信息技術在優化教學互動方面的價值,構建“線上+線下”的互動平臺,全面整合學情,切實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成長空間,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展開能動探究,由此完善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確保學生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課前準備階段,小學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主動錄制微視頻資源去輔導學生,引導學生實現有效預習。微視頻是指時長在8分鐘以內,圍繞一到兩個知識點的講解、歸納與分析所錄制的碎片化數字資源,具有形象生動、短小精悍的特點,可以在學生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段去幫助學生預習學科知識,使其自主整合有效的預習經驗。待學生完成預習之后,便要主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師溝通,闡述自己的預習過程、預習成效,由教師幫助自己判斷是否實現了有效預習。同時,教師也可根據網絡溝通整理學情資料,據此設計各個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等等。如此,學生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現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小學教師也要解放學生,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引導學生將獨立學習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呈現自己的知識結構與認知變化。比如,當學生完成課時探究任務,或者是總結出某一類題型的解題技巧之后,便可利用投影設備呈現自己的解題思路,或者直接使用信息化思維導圖制作軟件呈現個人知識結構。
板書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教學因素,且小學教師的板書設計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科認識情況。在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中,板書以粉筆、黑板為主要工具,由小學教師動態書寫。但是,黑板所能承載的知識數量有限,且教師書寫板書內容同樣也會受到時間限制,會在無形中剝奪學生的自主思考空間。對此,小學教師要以信息技術優化板書形式,提前完善板書內容,再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編輯功能更新課件內容,呈現完整的板書結構。由此,則可切實解放教師、學生,可以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在設計課堂板書時,小學教師可以借助PowerPoint軟件優化板書結構。在備課階段,小學教師要認真分析課時內容,及時整合圖畫、聲像資源,借此創設直觀情境,確保學生可以及時進入學科學習狀態。比如,在涉及一些地域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直接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關于地域風景與人文風情介紹的視頻資源,幫助學生突破人生經驗不足的限制。接著,小學教師可以針對課時知識設計課堂提問,在多媒體課件中輸入問題答案,然后利用動畫功能去創設問題與答案內容的時差,借此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待問題探究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小學教師也可直接利用軟件所附帶的思維導圖制作功能去整合課時內容,呈現完整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及時反思課堂學習行為。
總而言之,在小學學科教學中融合現代信息技術是順應“互聯網+”所展開的一輪課程改革活動,符合時代要求,可以體現出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特點。因此,小學教師要全面開發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功能,全面優化學科內容、教學形式與課堂技能,促使學生盡快實現學習進步,也讓更多的學生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