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羅坳鎮中心小學 謝標雍
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受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慢慢失去數學學習興趣,缺乏學習自信,導致自己成為“學困生”。而大部分“學困生”缺乏獨立性,學習也沒有目標。通常這類學生先對數學學習產生厭惡感,最后放棄學習,單純地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也正是主動性的喪失,導致學困生的學習出現阻礙。教師應當立足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不斷調整課程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重新愛上數學,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通常,“學困生”的感情比較豐富,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照顧。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用情感感化他們,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對學生的鼓勵,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當在課堂細節中發現“學困生”的優點,對其優點進行充分肯定。此外,教師也要經常與“學困生”談心,通過平等的交流使“學困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教師成為朋友。教師更應在這一過程中給學生積極的暗示,使其產生學習自信,能夠鼓起勇氣面對復雜的數學難題。慢慢“學困生”的學習成績便會有所提升,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其學習動力得到強化,有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除了要保證良好的教形象,為學生做好榜樣之外,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訴求,加強師生溝通,促使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盡可能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要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平等對待班級中的“學優生”與“學困生”,盡可能多花時間培養學困生,通過對其心理的梳理,喚起他學習的動力。
例如,教師進行“認識元、角、分”的課程教學時,當學生融入到超市購物情境中,教師就要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度,當其在學習上有一定突破時,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以及鼓勵。如,學生能夠清晰地分辨錢幣面值,教師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學困生”的進步,學生受到教師的鼓勵,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認真研究后續課程內容。
教師應當盡力調整教學模式,讓課堂更具趣味性,使課程生動、形象,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狀態。大部分學生上課都會開小差,對數學缺乏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對“學困生”投入更多關注。如果教師一味地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覺得課堂內容枯燥無味,很難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久而久之,也會失去數學學習興趣。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通過調整教學模式,使用靈活的教學手段,激活學生思維,調整課堂氣氛。教師在課前要對課程進行設計,保證導入環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研究發現更具體形象、更新穎的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其興趣點,使其投入到課堂中。教師應當合理調整課堂內容,立足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進行課程導入,抓住學生眼球,使其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例如,教師在進行“可能性”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充分進行課程調整,將游戲環節融入到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學生喜愛的摸球游戲,通過在袋子里裝紅球和白球,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掌握可能性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促進課程的高效開展。
通常學生的思維都是從實踐中慢慢發展而來,數學知識又具備抽象性。“學困生”很難實現課程要求標準,其理解存在偏差。因此,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受能力,為其組織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開發學生思維,使其面對新問題,有更多思路和方法。此外,增強學生的實踐,還能調節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全身心投入到課程學習中,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理解,并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促進“學困生”思維的發展。
例如,教師進行“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課程教學時,可以課前準備剪紙作品,其中包含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對折剪紙作品,自行研究對折后圖形情況。在折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直線兩側圖形完全一致,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并認真觀察,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隨后,教師進行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定義的講解,“學困生”理解起來會更加輕松,這種教學模式十分直觀、具體,能夠吸引注意力,改變“學困生”缺乏學習興趣的現狀。
大部分“學困生”都缺少自控能力,并且自學能力差,面對問題不愿思考,對于教學難題避而不答。教師為其布置相應的練習作業,通常也是敷衍了事,更有些學困生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應付教師布置的任務。與此同時,學困生還缺乏競爭意識,考試抱著反正我也不會的心態進行,胡亂作答。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進行試卷編輯時,應當調整試卷的難易程度,適當為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題目,使“學困生”能夠得出正確答案,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自信,當其獲得突破后,便會產生學習興趣,轉變對待考試的態度。教師也應對“學困生”進行課前輔導,通過幫助學生分析重點難點,引導其開展練習,改變學困生對數學的印象,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數學成績。
教師應當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班級中每名學困生的性格特征都不同。教師應當針對學困產生的原因,進行正確的指導,引導學生不斷反思,使其明確學習目標。教師也應根據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理解能力,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不斷提高其學習效率,挖掘“學困生”的潛能,使其具備良好的學習心態,豐富其解題經驗的積累,堅持數學學習。久而久之,“學困生”的學習成績便會得到提高,也會調整對數學學習的態度,通過練習摸索出更多的解題方法,提高解題效率,提升自身數學素養。
眾所周知,興趣能夠驅動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興趣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調整課堂教育模式,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師也應當充分發揮考試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最重要的是,教師應當分析學困產生的原因,根據問題“對癥下藥”,徹底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擺脫“學困生”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