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驗小學 成小琴
新課標中強調,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互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知識探究活動,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逐漸轉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灌輸式教學轉化為引導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問題教學完全符合這一教學要求,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主動去學習知識、探索知識,提升教學質量。
傳統教學理念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如果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的,以以人為本為教育理念,采用有效提問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從而深刻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教師必須以問題做引導,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當學生遇到困難的知識點時,思維能夠迅速運轉,得到更好的發散,才能更全面地理解知識內容,在幫助學生產生良好學習體驗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注重差異,因材施教。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系統化學習母語的基礎階段,通過語文學習為學生在今后的母語交流中奠定良好的應用基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去學習語文知識,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理解母語的精髓,更好地應用語文知識。想要實現這些目標,教材非常重要,好的教學方法更為關鍵。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制內容極為豐富,從傳統文化到道德修養,從母語基礎到口語表達,一切都以基礎知識教學為重點內容。教材通過對人物、事件的敘述等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認識這個社會,了解整個世界,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問題教學可以將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表達出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索,這樣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同時還可以增加課堂的生動性,這樣靈活的方法不但將教材的最大功效完全發揮出來,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藝術性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啟發性問題是否能夠調動課堂氛圍,對實現良好的課堂效率十分關鍵。傳統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因此他們的思維會一直跟隨教師的步伐運轉,教師逐漸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這種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熟練掌握知識,更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因為學生無法從課堂探索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不到自主學習帶來的快樂,甚至會導致一部分學生逐漸喪失獨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師需要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提出針對性、啟發性、引導性更強的問題,用藝術提問的方式去調整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
例如,在學習《可愛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在學生自主閱讀后引發學生思考:“大家覺得哪些動物的樣子比較有趣呢?找一找文中描寫這些動物的句子在哪里?”在學生經過思考并找到答案后,教師可以請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邊讀邊做表情、動作,形象地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珊瑚,對該生物進行動作描述時會表現出“綻放”一詞,做出“蠕動”的動作。他們將自己喜歡的生物用惟妙惟肖的動作表達出來,這種形式不但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如,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說西沙群島的海水是五光十色的呢?大家能想象出海里的魚是什么樣子嗎?”以這種開放性的題目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側重點,并且這些問題與課文主題相契合,使學生懂得如何去思考。在面對重難點的知識時,教師需要更有針對性地提問,讓學生更直接地去回答問題、自主思考,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愛好、興趣特點出發,根據教材本身進行藝術性提問,促進學生的思考。想要使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躍,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提問必須要具備明確性、藝術性,不可隨便一問,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因此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及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知識、掌握知識,體驗成功獲取知識的樂趣。通過問題引領課堂教學,運用教師所設計的問題進行有效提問,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開展,從而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獲得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有效問題引領的一種教學方式。
例如《鳥的天堂》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自主閱讀,之后再讓學生闡述一下自己閱讀后的感想及問題。而大部分學生在閱讀后都會有許多問題:鳥的天堂是大榕樹嗎?鳥的天堂里有多少只鳥呢?又有哪些種類呢?……學生閱讀后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瞬間帶動了課堂學習氛圍,使課堂整體變得活躍起來,并在之后與教師的課堂探討中深入理解課文,解決這些問題。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生提出疑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同時也能夠化被動為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由此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提高綜合素質意義重大。
4.注重問題評價,基于尊重正確評判。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強調要尊重學生,包括他們的思想、行為,可是并不是對每個人的思想都要去遵從,教師可以給予正確的引導。在問題引領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設計問題的本質,將主導權還給學生,在激發學生主動性的同時,注重他們的思想變化。教師需要明確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未成熟時期,他們缺乏有價值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賦予學生最高的自主探究權利,同時利用合理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此外,教師也要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在促進學生積極性提升的同時,使學生正確理解文本內容。
總之,問題引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同時又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課文內容,有效解決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教師需要科學設計相關問題,并與教學內容及教學目的相融合,促進課堂教學的發展,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要確保問題的新鮮感、多樣性,維持學生對問題的興趣,繼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