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石灣鎮兵岳小學 李榮珠
數學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數學源于生活,最終也會被應用于生活中,生活中可謂處處是數學。唯有根植于生活中的數學方可綻放出美麗的花朵,脫離了現實世界的數學毫無用處。數學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實踐功能,其次是精神功能,數學和人們的思想相互聯系。小學數學教學階段,多樣化生活經驗是孩子們學好數學的先決條件,生活經驗亦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它是維系數學學習效率的關鍵點所在。做好生活化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積累經驗,提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他們愛上生活、愛上數學這門學科。
首先,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小學時期是孩子們興趣和愛好形成的關鍵段,此時期內,學生興趣廣泛且略顯心浮氣躁,所以需要有興趣的東西吸引他們。生活化教學恰恰契合小學生的心智特點和學習需求,將數學從實際生活中加以提煉,之后在此基礎上又會回歸到生活之中,由此來緩解相關矛盾。生活和數學相聯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材知識內容變得愈加直觀和具體,會激發學生濃厚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可以更好更優地適應小學生群體的身心發展需求。
其次,生活化教學是素質教育改革之必然。新課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角度入手,使得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相關的數學模型,在這之后,由學生解釋和應用,讓學生對數學概念和知識等形成深度理解,從而全面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態度的形成。身為小學數學教師,進行學科教學的時候要以生為本,尊重數學規律和學生主體地位,讓數學和生活聯系起來,將生活遷移到現實課堂上來,然后反作用于實際問題應用層面,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目標。
最后,生活化教學可以促進學生養成一定的探究意識和應用能力。基于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指引,教學環節內使用生活化模式進行教學,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并且可以引導孩子們慢慢地去挖掘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對于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而言大有裨益。小學生所學數學知識基本上可以處理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去超市買東西結賬,在點滴的生活小事中積累數學經驗,如此便可享受所學知識得以應用的愉快,獲取豐富的成就感。
數學源自生活,最終也會用于生活,為生活所服務,生活才是學習數學知識的主陣地。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以致用才是最終歸宿。數學教師進行學科教學時,需要經常性地對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的能力進行大力培育,要讓他們學會使用已學知識去處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獲取一個正常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等,才能為孩子們未來的發展夯實基礎。此時就應該進行開放式教學,不能僅拘泥于課堂,要讓學生步入現實社會,去生活中了解數學、應用數學,感知數學魅力之所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勤于探索生活化數學素材,讓數學更加貼合于我們的生活,之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處處是數學,用心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妙用。
比如在進行“三角形穩定性”知識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觀察生活中何處會使用到三角形穩定性的知識;在學習完“圓”的知識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從數學角度去闡述車輪的形狀為什么設計成圓形的,其他形狀的輪胎為什么不可以。又比如在學習“簡便運算”的數學知識后,讓孩子們走進家里周邊的菜市場,去了解賣菜人的口算技能;學完了“長方形面積、周長計算”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對自己的書桌以及臥室房間面積的大小和周長等進行計算;學習了“米、千克”的知識后,讓學生走一走,估算下一步要走的距離,用手拿書包,掂量一下重量大約是多少;學習完“統計”的知識后,教師可讓孩子們在學校以及社區中去應用這類知識,可以統計班內同學人數和年級人數,統計班干部成員數量,還可以幫著父母去計算家里的月開銷。教師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應用在實際生活之中,循序漸進地提升數學教學實踐能效,讓數學回歸于生活,將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最大限度上彰顯數學的作用,這樣才會激勵孩子們更加用心地學習數學,提升他們使用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來抽象相關數學問題,一定要立足于學生們的已有生活經驗,不能超綱,設計出孩子們感興趣的生活元素,從而以多元化教學方式呈現出來,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數學和我們的實際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在進行“長方形周長”的教學中,筆者創設了問題情境:在五一黃金假期的時候,老師去故宮游玩,同時展示景區照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出示故宮的長方形地圖,請問大家,我要圍著故宮走一圈需要走多遠呢?問題一出,課堂好不熱鬧,大家頻頻發聲,不同的孩子都給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總結為以下幾種:第一種是長+長+寬+寬=周長;第二種是長+寬+長+寬=周長;第三種是長×2+寬×2=周長;第四種是(長+寬)×2=周長。此時,教師還要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大家一同尋找班級里的長方形物品,然后去測量這些物體的周長。以不同方案來做對比,這樣就會培養出小學生們的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最后自然是應用在生活中的,數學要為生活所服務。以有效的情境教學模式創設,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和使用數學知識,處理生活實際問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由此,學生們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便會穩步提升,孩子們也會慢慢了解到數學和生活的密不可分。所以數學教師要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最大限度上給予學生們充分的發展空間和表現機會,讓學生們細心觀察和留意周圍事物,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接觸生活,日漸加深他們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之后在此基礎上知曉生活處處有數學的深刻道理。
綜上所述,生活不能與數學脫離,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就源于生活,最終要服務于我們的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教育就像魚兒離開了水、鳥兒離開了天空,毫無生機可言,脫離了實際生活的書本便是一本死書。教育就要貼近生活,為改造生活而服務,教育的目標在于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教師要有責任心,將學生視為教學主體,將課堂交付給學生,著眼于現實,收集和孩子們生活密切關聯的數學素養,培養他們從生活中悟出數學真諦,將問題遷移到小學課堂上,讓整個教學變得愈加生活化、趣味化、高效化,這樣的教育方法,必定會促進學生未來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