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城區第二小學 李海麗
不斷更新的科學技術與逐漸普及的網絡技術,促使信息技術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與時俱進,也開始嘗試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以便這種先進的輔助手段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他們對語文產生濃濃的求知欲,從而以自覺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學習小學語文的課堂中來,長此以往,實現學生語文知識的敦實與語文素養的雙雙提升,為以后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奠定扎實的基礎。在語文課堂中該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最佳功能,從而構建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模式,是當前許多語文教師需要著重研究的課題,這對提高小學教學質量有著無比重要的長遠影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于人才來說,小學是他們的基礎階段,如果在這一階段基礎沒打好,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日后的學習。對此,國家對教育進行了諸多的變革,學校也在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許多教師也開始嘗試在實際教學中,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總之,參與教育的相關人員都在嘗試提高教學質量。只是由于語文學科的難于理解和枯燥性等特點,始終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將會大大改善這一情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給予學生更加直觀、更加深刻的感受,加強學生對語文教材中重難點的認知與理解,從而切身體會到文章中的情感價值,逐漸喜歡上語文,愛上語文,實現語文知識的有效敦實,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認知寫作能力,讓學生學會通過多媒體對語文教材里的知識進行科學的加工、整理乃至完善,這將會大大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它將引導學生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找到努力的方向與改善策略,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幫助學生實現語文知識的敦實與語文素養的提高。因此,教師一直在想方設法,運用多種有效策略,以便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語文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在求知的過程中,領會到語文的美好,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語文知識本身比較枯燥、一些文章年限離現代較為久遠、學生理解能力相對較差、教學方法過于單調等等因素的存在,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對語文學習產生了錯誤的看法與認知。在這樣的意識支配下,學生漸漸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敦實。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將會大大改善上述的情況。在信息化環境中,語文課堂教學將會更加直觀、更加動態、更加形象具體,由于這些都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所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與欲望,從而促使他們朝著更高的方向努力,久而久之,實現語文素養的有效提升。
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聯系實際,加強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針對性支持。具體表現為:
首先,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高效運用。當前多媒體技術是應用最多、有效性最強的教育技術,主要應用方式有兩種。第一,播放語文教學的課件或者是與之相關的資料。在課前,教師會運用多種有效策略與科學措施,研究語文教材中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形象具體的課件,然后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展示,以便能夠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正確的理解。比如,在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時,教師可以根據文末段落知識的提示,在不同的段落學習中向學生展示不同年代科技的相關資料,比如圖片、文字記錄、視頻等等,使學生能夠對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個大概的了解,從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第二,為小學生搜集和展示與語文教材內容有關的資料。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需要運用計算機,向學生展示某種過程或者是與之相關的資料,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與認知。比如,在學習《牛和鵝》時,教師可以運用計算機網絡,去搜集許多與牛、鵝相關的圖片、資料、視頻等資源,以便能夠加深學生對這兩種動物的理解與認識。
其次,拓展教學方式。教師要注重對教學方式的有效拓展,以便能夠對更多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促使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當前,在信息化環境中,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各種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以便信息技術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比如應用微課。在課內,微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與把握文章的重難點以及情感價值。換言之,微課能把學生的課堂與課外銜接起來,從而實現一定意義上的小學生學習的全程化。
所謂內容整合包括兩部分——語文教材的內容整合與課外內容的引進整合。前者包括三種。首先是文字與圖片的整合。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小學語文教材在編制的過程中,多會加入大量的插圖,只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許多內容未能全部展現。信息技術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限,它能完善教材內容,凸顯圖片功能。其次是文本與音頻、視頻的整合。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音頻、視頻等,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認知。最后是語文知識與題材知識的整合,主要包括字詞、修辭手法等相關知識。課外內容引進有兩種:一是文字材料的引進,比如作家的介紹等等,盡可能讓小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學到最為全面的知識,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二是對其他圖片、音頻等資料的補充。小學生生長環境、理解與認知等與文章中的時代背景有著明顯的差異,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真實還原當時的情況,從而使極具有抽象性的知識內容化為相對形象直觀的影像,促使他們理解和掌握。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環境中,構建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模式是新時代對我國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相關人員有必要運用多種有效策略,不斷探索構建小學語文課堂的先進途徑,以便信息技術的功能得以充分的發揮,從而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