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第七中學 唐 琪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樹立認真、細致、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新教材對計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僅要求計算準確、迅速,更突出計算方法是否合理、簡便、靈活,注重口算、筆算、估算、計算器計算等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使用各種計算方法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計算能力,真正使學生會計算、樂于計算、精于計算。下面我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和研究,談一下培養計算能力所采取的幾種措施:
無論是社會、學校還是家長,甚至是學生本人,都必須從思想上重視培養計算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對于有些題目的演算過程必須精益求精,讓學生親自完成計算過程。要讓學生明白計算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生提高計算能力的自覺性。目前對于數學學習中的計算,很多學生存在兩種認識:一是重方法,不重計算;二是計算枯燥,練習無趣。事實上,計算是數學的基礎,良好的計算能力是不斷學好數學新知識的保證,同時也是衡量一個人數學素質的重要指標。
在一般的數學計算習慣中,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改進:審題、計算和驗算。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可分為三個步驟進行:第一,加強學生的讀題能力,提高學生的讀題技巧,做到完全理解題目的意義,從題目中準確地提取數據。特別是在解答計算題時,做到深刻理解題目意義,準確提取題目中的有效數據顯得特別重要。第二,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書寫規范程度。學生在解答、書寫計算步驟時,往往條理不清晰、邏輯混亂。第三,培養學生檢查、驗算的好習慣。
我們知道,學生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會計算,而是在計算中不是抄錯數字就是弄錯公式,要么是小數點點錯了,這些都是一些極小的錯誤,但卻經常出現。因此,平常練習就要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是培養學生認真、細致、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習慣。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運算的思路和數學運算步驟。數學計算結果的正確與否與學生的學習態度、書寫的規范性、思維的縝密性等都有密切的聯系。在平時的數學計算訓練時,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書寫規范,防止學生形成書寫潦草、丟三落四的毛病,提高數學計算的準確度。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引入有效教育經驗,并且結合學生的真實水平設計教學,針對容易出現錯誤的部分,需要形成針對性錯題記錄,這樣可以總結出現錯誤的原因。第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路來分析出現錯誤的根本原因。第二,教師可以根據和學生的對話溝通,分析學生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指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且記錄自己的想法,分析自己的改正方式,這樣可以全面診斷學生的錯題。學生需要重視這幾個方面:多做易錯題;查找關鍵出錯原因;加強和同學、教師的交流,糾正自己的思路;自主檢查存在的錯誤,避免忽略錯誤,加強聯系;制作錯題本,記錄典型錯題。
學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各不相同,教師需要控制自己的速度,盡可能細化講解流程,引導學生精心思考,完成相關的計算過程。重視平時的訓練是比較關鍵的,在實際計算中,需要實施固定位置和模式的訓練,在解答方式方面,需要引入變式處理措施,比如配方變換、互逆變換以及符號變換的方式等。從根本上說,性質、公式、運算法則以及運算率、概念等等都有著多方面的含義和內容,所以,在講解中不能就題論題,而是需要根據題目的形式,實施一法多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方式實施訓練,重視對學生逆向思維和正向思維的培養,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有效解決變換形式的題目,避免出現錯誤,讓學生善于利用高效的解題方法準確解題,可以顯著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在初中數學計算能力培養中,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歸納。第一,可以讓學生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比較穩定和明確的知識構建,這樣可以快速記憶。第二,可以讓學生了解知識之間的規律以及內在具體聯系,在這樣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閱讀和吸收知識內容,進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分析難題和理解閱讀的能力,完善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
在實際教育中,教師要避免一味灌輸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內容,而需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利用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實施教學,這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興趣,有助于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引入小組游戲和競賽的模式,可以鼓勵學生吸收知識,并且靈活使用理論內容和規律解決難題。學生可以在玩中學,并且顯著提升綜合素養。游戲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目光,這樣的游戲沒有強制性,讓學生在高效的操作中逐漸掌握關鍵內容。
我在教學實踐中常開展的訓練學生計算能力的活動有:比賽,如口答比賽、改錯比賽、計算競賽等;游戲,如情境游戲、尋寶游戲、過關游戲等。
總之,要想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教師首先必須從思想上重視,從行動上支持,強化練習,多練多用,夯實基礎,持之以恒,有計劃、有目標、有意識地進行長期滲透,使學生逐步領悟計算能力的實質,必然會促使學生養成正確、合理、快速計算的習慣,從而提高計算能力,提升教學質量。